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学习.ppt
《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学习.ppt(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发展系心理学知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董会芹E-mail:,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第四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发展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的基本含义,发展是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稳定
2、的变化。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成为发展。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发展。,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 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狭义: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
3、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儿童心理学的准备阶段哲学与教育学基础:人本主义思想生物学基础: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普莱尔与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研究工具的开发与理论流派的纷争20世纪中期以后:已有研究的深化、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心理发展机制的进一步探讨、理论的增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标志:1957年心理学年鉴做出贡献的心理学家:霍尔衰老:人的后半生;荣格个体全程发展;何布沃斯和古德奈佛发展心理学概论和发展心理学,第
4、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断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岁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纵向研究(追踪研究),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交叉设计(聚合交叉研究设计),把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相结合的一种研究设计,纵向比较 评价年份 1973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横 出生年龄 1970 3 8 13 18 向 区 组 1975 3 8 13 18 比比 较 较 1980 3 8 13
5、18 一个把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和区组设计结合在一起的假设的研究设计,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单因素理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与环境决定论(华生)二因素理论:相加论(施太伦)与相乘论(吴伟士)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各重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客体永久性实验,自我中心三山实验,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
6、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一个图形分成几部分,它们总体的表面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
7、(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
8、守恒(12-13岁),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2、防御反射(defensing reflex)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3、定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
9、)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4、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10、,6、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7、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8、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
11、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9、行走反射(又称踏步反射或无意识步行),正常新生儿处于清醒状态时,用两手托住其腋下使之直立并使上半身稍微前倾,脚触及床面,他就会交替地伸脚,做出似乎要向前走的动作,看上去很像动作协调的步行。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他们往往是脚尖着床,与足月儿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床的步行动作不同。这一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610周时消失。若4个月以后仍有些反射,则可能有脑性疾患。,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是本能性的。它的适应性非常低,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近来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动作能力不仅限于这些先天的反射活
12、动,该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 多种,常见的就有20多种。新生儿还具有躲避来物、够取物体和同步模仿与反应等动作能力,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意义:(1)促进认知发展;(2)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协调多种感觉,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独立行走意义:(1)使活动由被动变为主
13、动;(2)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人交往的机会。,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习惯化范式,范茨专门研究了婴儿的视觉偏爱,发现婴儿喜欢复杂的模式胜过简单的模式。,给婴儿6个圆盘,分别为人脸、印刷资料、靶心园,另外三个为红、白、黄三个圆盘。结果发现,从出生几天到6个月的婴儿喜欢有图案的。,婴儿喜欢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喜欢曲线而不喜欢直线或直角。,格林保()等人把方格、线条和圆点三种图形分别由简
14、到繁分为三级,出示给6-11个周的婴儿,发现,第6周的婴儿对中等程度复杂的图形注视较久,儿第11周的婴儿对更复杂的刺激注视较久。这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有一个与其发育阶段相适应的输入刺激和处理信息的适宜水平。,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视悬实验,视崖实验,视崖实验,记忆的发展,0-3个月:记忆发生3-6个月:长时记忆可保持数天或数周6-12个月:模仿动作出现12个月以后:延迟模仿出现,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
15、周,他已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d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悲伤表情了。,思维的发展,婴儿的思维为直觉行动思维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言语的发展,言语发展的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代表人:斯金纳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代表人:班杜拉社会交往说:布鲁纳选择性模仿:怀特郝斯特先天成熟理论,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其代表人物皮亚杰。,婴儿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简单发音
16、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阶段(9-12个月)词汇的发展:1-1岁半获得第一批词汇,50个左右。句法的发展: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情绪的发展气质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到人类社会环境中的第一个刹那间开始的。”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分化的。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见下图),惊奇,悲伤,厌恶,兴趣,愉快,情绪的发展,笑的发展自发的微笑
17、(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内 源 性 微 笑,哭的发展哭的原因社会性哭泣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如防御性反射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怯 生,气质,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主动交往。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型。,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
18、极的情感联系。(识记)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来建立起感情联结。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托,亦称矛盾型依恋。,确定婴儿依恋反应的情境,陌生情境 1,陌生情境 2,陌生情境 3,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我的发展8个月以前婴儿主体我认识尚未发生。客体我的发展1824个月儿童
19、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用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和他人,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增强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针对不同类型德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保证婴儿的认知活动,第三节 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学步儿和5岁孩子的身体样子很不一样。这个女孩和她的小弟弟相比,身体线条看上去更像大人。,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关于游戏的理论儿童游戏的发展游戏对
20、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关于游戏的理论,精力过剩说精神分析理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儿童游戏的发展,儿童游戏的特点婴儿的游戏特点:1岁以内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2岁婴儿为实物游戏、模仿性游戏。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象征性游戏(五个主要特征)童年期游戏的主要特征:规则游戏。,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平行游戏,这几个孩子正在沙盘上做着玩具交易,还彼此评论着。这种联合游戏是真正的社会互动游戏。,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第二
21、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言语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发展年增加量最大的年龄段:3-4岁词汇增长速度:每天23个词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以及与成人词义部分重叠 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名词最多,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情况,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复合句从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修饰句句子长度的变化(单位:词)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年幼儿童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加: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
22、可达6个左右。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的发展:没有策略(5岁以前)、过渡阶段(5-7岁)、自主运用策略(10岁以后)幼儿所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和复述策略。,幼儿期思维的发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表现在儿童的绘画中有一定计划性和预见性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发展 提问类型的变化:由大量的“是什么”(2、3岁)转变成大量的“为什么”(4、5岁)。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形象概括水平,从幼儿末期开始出现本质抽象
23、水平的概括(50)。,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社会化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内在品质评价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初步客观性评价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4-5岁儿童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转折期自我控制的类型: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和延迟满足。,道德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 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 趋向。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等。攻击行为:对他人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 的行为。哈特普的分类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干预措施:5项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 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5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