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
《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体系,1.集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对集合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考查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二是考查考生对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往往与其他知识融为一体,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是解答题.其中,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和集合的运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常常会与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解不等式、求范围等问题联系在一起.2.常用逻辑用语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命题以及命题的四种形式、充分必要条件、量词.本单元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每年必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二是命题的四种形式;三是全称
2、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对于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问题,一般是以其他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一般是考查对两个量词的理解,考查两种命题的否定命题的写法,这是考查的热点.,通过对本单元近几年高考试题以及命题立意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是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的分析,复习时宜采用以下应试对策:,1.在复习中首先要把握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判断和应用.2.涉及本单元知识点的高考题既有基本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小型和大型的综合题,因此在复习中既要灵活掌握基本题型,又要
3、对有一定难度的大型综合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本单元体现的主要有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图示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一节 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4、,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3)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3.集合的基本算法,1.(教材改编题)用适当符号填空.0 0,1;a,b b,a;0;,答案:,2.(2009福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集合A=x|x(x-1)0,B=y|y=,xR,则AB是()A.(0,2)B.(1,2)C.(0,1)D.(-,0),解析:由已知得A=x|0 x1,B=y|y0.AB=(0,1)答案:C,3
5、.(2009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范围是()A.a1 B.a1 C.a2 D.a2,4.(2009全国)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AB)中的元素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U=AB=3,4,5,7,8,9,又AB=4,7,9,(AB)=3,5,8.答案:A,解析:集合A、B如图所示:,AB,a1.答案:B,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的应用(1)确定性:任意给定一个对象,都可以判断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也就是说,给定集合必须有明确的条件,依此条件,可以明确地判定某一对象是这个集
6、合的元素或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不会模棱两可.如:“较大的数”、“著名科学家”等均不能构成集合.,5.设全集U=1,3,5,7,集合M=1,|a-5|,MU,=5,7,则a的值为()A.2或-8 B.-8或-2 C.-2或8 D.2或8,解析:M=5,7,M=1,3,|a-5|=3,a=8或a=2.答案:D,2.集合中三种语言的互化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的互化.,4.进行集合的运算时,应把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运算时要借助于Venn图、数轴或函数图象等工具.,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式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
7、运用.,(3)无序性.,(2)互异性:即一个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应该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问题,解题后需进行检验.,5.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已知集合A=m,m+d,m+2d,B=m,mq,mq2,其中m0,且A=B,求q的值.,解 由A=B可知,解(1)得q=1;解(2)得q=1,或 又因为当q=1时,m=mq=mq2,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应舍去,所以,分析 由A=B可知A,B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观察A,B两个集合中有一共同元素,则其他两个元素应对应相等,由于情况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学后反思 本题考
8、查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1.设A=-4,2a-1,B=9,a-5,1-a,已知AB=9,求实数a的值.,解析:AB=9,9A.(1)若2a-1=9,则a=5,此时A=-4,9,25,B=9,0,-4,AB=9,-4,与已知矛盾,舍去.(2)若a2=9,则a=3.当a=3时,A=-4,5,9,B=-2,-2,9,B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应舍去;当a=-3时,A=-4,-7,9,B=9,-8,4,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3.,举一反三,解 先化简集合A=-4,0.由AB=B,则B A,可知集合B
9、可为,或0,或-4,或-4,0.(1)若B=,则=4(a+1)2-4(a2-1)0,解得a-1;(2)若0B,代入得a2-1=0 a=1或a=-1,当a=1时,B=A,符合题意;当a=-1时,B=0A,也符合题意.(3)若-4B,代入得a2-8a+7=0 a=7或a=1,当a=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7时,B=-12,-4,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a=1或a-1.,题型二 集合之间的关系,【例2】设集合A=x|+4x=0,B=x|+2(a+1)x+a2-1=0,aR,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 根据A、B间的关系,对B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求解并验证.,学后反思 解决集合间的关系
10、问题,关键是将集合化简,特别是含有字母参数时,将字母依据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分别进行求解,最后综合后得出答案.,2.设集合A=x|x-a|2,集合B=x|4x+1|9,且 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A=x|a-2xa+2,B=x|x2或x,AB=A,如图所示.a+2 或a-22,a 或a4.,举一反三,题型三 集合的运算,【例3】已知全集I=R,A=x|x24,求(CRA)(CRB).,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1)集合B的化简;(2)(CRA)(CRB)=CR(AB)(等价转化).,解 A=x|x2或x-2,AB=x|x-2或x-1.(CRA)(CRB)=CR(AB)=x|-2 x-1,
11、学后反思 本题是集合的运算与解不等式的综合求解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然后对集合进行化简,并注意将集合之间的关系转化为直接关系或等价关系进行求解,同时一定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分析和运算.,3.设集合A=x|x-2|2,xR,B=y|y=-x2,-1x2,则CR(AB)等于()A.R B.x|xR,x0C.0 D.,举一反三,题型四 利用Venn图解决集合问题,【例4】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4,N=x|1x3,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x|-2x1B.x|-2x2C.x|1x2D.x|x2,分析 首先用集合符号表示出阴影部分,然后对相应集合
12、化简.,解 依题意,该图形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应该是N(M),而M=x|4=x|x2或x-2,于是 M=x|-2x2,因此N(M)=x|1x2.,学后反思 新课标特别指出“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将对Venn图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我们必须注意Venn图在表达集合关系和运算中的重要作用.应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等的定义进行理解.,举一反三,4.(2009江西)已知全集U=AB中有m个元素,(A)(B)中有n个元素.若AB非空,则AB的元素个数为()A.mnB.m+nC.n-mD.m-n,解析:如图,(A)(B)=(AB).而阴影部分就表示集合(AB),阴影部分有n个元素
13、,而U=AB中有m个元素,AB中有m-n个元素.答案:D,题型五 新型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例5】(12分)对于集合M,N,定义M-N=x|xM且xN,MN=(M-N)(N-M),设A=y|y=x2-3x,xR,B=y|y=-,xR,求AB.,分析 充分理解“M-N”与“MN”两种运算法则,然后把A,B两个集合化到最简,再代入进行计算.,解 由y=x2-3x(xR),即 得,y=-2x(xR),2x0,-2x0,y0,B=y|y0,.6,学后反思 新型集合的概念及运算问题是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的热点问题.在给出新的运算法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知求解是关键.集合命题中与运算法则相关的问题,是对映射构建下
14、的集合与集合、元素与元素之间的运算相关性及封闭性的研究.,举一反三,5.(2008江西)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0B.2C.3D.6,解析:依题意,A*B=0,2,4,它的所有元素之和为6.答案:D,【例】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 由x2-3x-100得-2x5.欲使B A,只需,解得-3m3.m的取值范围是-3m3.,错解分析 因为AB=A,即BA,又A=x|x2-3x-100=x|-2x5,考虑到“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性质,因
15、此需对B=与B两种情况分别讨论,进而确定m的取值范围.,正解 AB=A,B A.又A=x|x2-3x-100=x|-2x5,(1)若B=,则m+12m-1,即m2,此时,总有AB=A,故m2.(2)若B,则m+12m-1,即m2,由B A得,解得-3m3,2m3.综合(1)、(2)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3.,1.(2009福建)已知全集U=R,集合A=x|-2x0,则 A等于()A.x|0 x2 B.x|0 x2 C.x|x0或x2 D.x|x0或x2,解析:计算可得A=x|x0或x2,CuA=x|0 x2.答案:A,2.(2009泉州市一级达标中学高三期末联考)已知aR,设集合A=x|x
16、-1|2a-2,则A的子集个数共有()A.0个 B.1个C.2个 D.无数个,解析:设u=-+2a-2,=4-8=-40,u0,aR,A=x|x-1|0,A=.其子集只有.答案:B,3.(2009广东)已知全集U=R,集合M=x|-2x-12和N=x|x=2k-1,k=1,2,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A.3个B.2个C.1个D.无穷多,解析:M=x|-1x3,集合N是正奇数集,MN=1,3.答案:B,4.已知集合A=x|y=,B=y|y=,x0,R是实数集,则(B)A=()A.0,1 B.0,1)C.(-,0 D.以上都不对,解析:集合A=x|y=
17、表示的是函数的定义域,可得A=0,2;而集合B=y|y=,x0表示的是函数的值域,显然函数y=,x0的值域为(1,+),所以(B)A=(-,10,2=0,1.答案:A,5.集合P=(x,y)|y=k,xR,Q=(x,y)|y=+1,xR,a0且a1,已知PQ=,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解析:P,Q两个集合都表示点集,画出函数y=k与y=+1的图象,由PQ=知,两函数图象无交点,观察图象可得k1.答案:B,6.设A,B为两个非空集合,定义:A+B=a+b|aA,bB,若A=0,2,5,B=1,2,6,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A.B.C.
18、D.,解析:由题意A+B=1,2,3,4,6,7,8,11,有8个元素,故A+B的子集的个数是.答案:B,7.已知M=x|x=+2a+4,aR,N=y|y=-4b+7,bR,则M,N之间的关系为.,解析:+2a+4=(a+1)2+33,M=x|x3.又-4b+7=(b-2)2+33,N=y|y3.M=N.答案:M=N,8.已知A=x|-2x-30,B=x|x|a,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解析:B,B为非空集合,即a0,由-2x-30得-1x3,A=(-1,3).由|x|a得-axa.B=(-a,a).BA,-a-1,a3,即a1.故综上得-1a1.答案:(0,1,9.满足条件1,3A=
19、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解析:A有可能为5,1,5,3,5,1,3,5.答案:4,10.(2010济宁模拟)设全集U=(x,y)|x,yR,集合M=(x,y),N=(x,y)|yx-4,那么(M)(N)=.,解析:M:y=x-4(x2),M代表直线y=x-4,但是去掉点(2,-2),M代表直线y=x-4外,但是包含点(2,-2);N代表直线y=x-4外,N代表直线y=x-4,故(M)(N)=(2,-2).答案:(2,-2),1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lg(-+2x+m)的定义域为集合B.求当m=3时,求A(B).,解析:A=x|-1x5.当m=3时,B=
20、x|-1x3,则 B=x|x-1或x3,故A(B)=x|3x5.,12.(2010广东联考)设集合A=x|x24,.(1)求集合AB;(2)若不等式2x2+ax+b0的解集是B,求a、b的值.,解析:A=x|x24=x|-2x2,(1)AB=x|-2x1.(2)2x2+ax+b0的解集为B=x|-3x1,-3和1为方程2x2+ax+b=0的两根,,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
21、句叫做命题.命题有真命题 与 之分.,(1)四种命题,假命题,(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教材改编题)下列说法:2x+50;0;如果x2,那么x就是有理数;如果x0,那么 就有意义.一定是命题的说法是()A.B.C.D.
22、,解析:满足命题定义,只有不能判断真假.答案:C,2.(教材改编题)给出如下的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如果x+y是整数,那么x,y都是整数;3.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3 B.2 C.1 D.0,解析:正确的只有.答案:C,3.(2010广东汕头)与命题“若aM,则bM”等价的命题是()A.若aM,则bMB.若bM,则aMC.若aM,则bMD.若bM,则aM,解析: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的.答案:D,4.(2009浙江)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
23、析:a0,b0时显然有a+b0且ab0,充分性成立;反之,若a+b0且ab0,则a,b同号且同为正,即a0,b0,必要性成立.答案:C,5.下列各种说法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1)p:m-2或m6;q:y=+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2)p:=1;q:y=f(x)是偶函数;(3)p:cos=cos;q:tan=tan;(4)p:AB=A;q:A.(1)(2)B.(2)(3)C.(3)(4)D.(1)(4),解析:(2)中由=1可得f(-x)=f(x),但y=f(x)的定义域不一定关于原点对称;(3)中cos=cos 是tan=tan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1.在判断四种
24、命题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四种命题关系的相对性,一旦一个命题被定为原命题,也就相应地有了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2.四种命题真假关系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当一个命题不能直接判断真假时,可通过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而得到原命题的真假.,3.判断命题的充要关系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2)等价法:即利用AB与 B A;BA与 A B;A B与 B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
25、关系判断: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4.以下四种说法所表达的意义相同(1)命题“若p则q”为真;(2)pq;(3)p是q的充分条件;(4)q是p的必要条件.,题型一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命题真假的判定【例1】以下列命题为原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2)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分析 首先应当把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形式,再设法构造其余的三种 形式命题.,解(1)原命题:“若四边形内接于圆,则它的对角互补”;逆命题:“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它必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集合 常用 逻辑 用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