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催化基础第二章半导体表面与表面态-第一讲.ppt
《半导体光催化基础第二章半导体表面与表面态-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光催化基础第二章半导体表面与表面态-第一讲.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半导体表面与表面态,固体的表面半导体表面半导体表面态金属-半导体接触半导体-半导体接触半导体表面态研究方法,固体的表面,固体的表面和体相是不同的,固体的表界面是指固体材料与另外一种不同物理性质的介质的交界面,是晶体三维周期结构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这种表面实际上是理想表面,固体的表面是指固体材料与另外一种不同物理性质的介质的交界面,固体的表面是指固体材料与另外一种不同物理性质的介质的交界面,此外还有清洁表面、吸附表面等。上帝创造了材料,魔鬼给了我们表面!,1.理想表面: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忽略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响,忽略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扩散和热缺陷,忽略外界对表面的物理
2、-化学作用等。2.清洁表面: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清洁表面可分为台阶表面、弛豫表面、重构表面等。3.吸附表面:有时也称界面,指清洁表面上有来自体内扩散到表面的杂质和来自表面周围空间吸附在表面上的质点所构成的表面。四种吸附类型:顶吸附、桥吸附、填充吸附和中心吸附。,固体的界面,所谓界面是指两相之间的“接触面”,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的接触面称为“相界面”,不同固态物质相互接触而成一个整体系统时,接触面构成“内界面”;对于多晶材料内部晶粒之间形成的接触面则称为“晶粒间界”,简称“晶界”;界面和表面都是普遍存在的。,半导体与真空或其他不在半导体上发生吸附的气体间的交界
3、面,称为半导体的“自由表面”,而与能和半导体发生电荷交换的介质(如溶液、吸附质)之间的交接面称为界面。这里所说的半导体表面,一般是指半导体表面以内尺度达几个乃至几千个原子间距的近表面层。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反应是在半导体表面上进行的与电荷转移相伴随的氧化还原过程。,半导体的表面态,Tamm state:由于周期场中断,在晶体电子的禁带中出现新的电子局域能态,称为“Tamm state”(塔姆于1932年提出)。Schockley state:共价晶体表面的未饱和悬挂键也会在禁带中产生表面能级,称为“Schockley state”(肖克莱于1939年提出),共同特征是位于禁带中;在表面能级上的电子
4、沿表面方向可以自由运动,但在垂直表面方向,表面态电子的波函数是按指数衰减的,所以它们是定域在表面的状态。研究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电子状态,有两种不同的模型:准自由电子模型(NFE)和紧束缚模型(TB);前者以电子共有化的电子气为基础,再考虑到势场对电子气的作用,适用于研究半导体表面态、界面态的一般特性;后者是以孤立原子为基础,即基于原子轨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考虑邻近原子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悬挂键表面态、表面吸附态以及表面缺陷等。,表面态和表面位置 表面的化学描述和电子描述的比较 表面分子模型 能带结构模型 各自的特点、区别、适用环境,能带理论:不定域的Bloch波函数 KUKe 2irk 电子填充
5、方式 在原子中(n,l,m,ms)在固体中 K 标识状态,表面态 本征表面态和非本征表面态 表面态 b)表面态形成原因:,是与体相能级不同的那些定域的表面电子能级,1.本征(面、线、点)2.外来粒子吸附3.氧化物的氧释出和渗入,c)表面态能级与体相能级的差异 1)在能量上不同于体相能级 2)定域性 3)它与体相的非定域轨道进行电子交换,导带,价带,表面态,表面分子模型 表面位置:,在某一方面具有活性的微观表面原子基团,均匀表面 共价 悬空键 成键轨道 反键轨道 离子键 阴离子 阳离子,也可以是高电场的一个位置吸附极性分子,内禀态的原子尺度:1019 原子/m2,b)不均匀表面:二维表面、一维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半导体 光催化 基础 第二 表面 第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