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ppt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2、流动空间的选择3、流速的确定4、流动方式的选择 5、流体出口温度的确定,一、设计方案的确定,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三、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优点:1)传热面积比浮头式换热器大20%-30%;2)旁路漏流较水;3)锻件使用较少;4)没有内漏。,缺点:1)不适用于换热管与壳程圆筒的热膨胀变形差很大的场合,管板与管头之间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为了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元件如:设置膨胀节来吸收热膨胀差)2)壳程无法机械清洗,不适用
2、于壳程结垢的场合;3)管子腐蚀后造成连同壳体报废,壳体部件寿命决定于管子寿命,故设备寿命相对较低。,适用的场合:1)管壳程金属温差不是很大的场合;2)壳程流体清洁,无需经常抽出管束清洗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自由移动,称为浮头。浮头由浮头管板、钩圈和浮头端盖组成,是可拆连接,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因而不会主生热应力。,优点:1)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程、壳程;2)壳程壁与管壁不受温差限制;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T450,P 6.4MPa;4)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5)可用于管程腐蚀场合.,缺点:1)浮头
3、端易发生内漏;2)金属材料耗量大,成本高20%;3)结构复杂。,可用的场合:1)管壳程金属温差很大场合;2)壳程介质易结垢要求经常清洗的场合;,U形管式换热器,U形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如图。这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管束由多根U形管组成,管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子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热应力。,优点:)管束可抽出来机械清洗;)壳体与管壁不受温差限制;)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适用于T500,P 10MPa;4)可用于壳程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缺点:1)在管子的U型处易冲蚀,应控制管内流速;2)管程不适用于结垢较重的场合;,可
4、用的场合:1)管程走清洁流体;2)管程压力特别高;3)管壳程金属温差很大,固定管板换热器连设置膨胀节都无法满足要求的场合.,2、流动空间的选择,3、流速的确定,4、流动方式的选择,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还可以作各种多管程多壳程的复杂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导致流体阻力损失,即输送流体的动力费用增加。因此,在决定换热器的程数时,需权衡传热和流体输送两方面的损失。,5、流体出口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则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
5、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可根据经济核算来确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高一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加;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增加冷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水源丰富的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差,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差。不过,工业冷却用水的出口温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的部分盐类(如CaCO3、CaSO4、MgCO3和MgSO4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性能很差的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如果是用加热介质加热冷流体,可按同样的原则选择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二、列
6、管式换热器的结构,1、管程结构,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越大。因此,对于洁净的流体管径可取小些。但对于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管径应取得大些,以免堵塞。考虑到制造和维修的方便,加热管的规格不宜过多。目前我国试行的系列标准规定采用 和 两种规格。,按选定的管径和流速确定管子数目,再根据所需传热面积,求得管子长度。实际所取管长应根据出厂的钢管长度合理截用。我国生产系列标准中管长有1.5m,2m,3m,4.5m,6m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6m更为普遍。同时,管子的长度又应与管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为46,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
7、。与正方形相比,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正方形排列虽比较松散,传热效果也较差,但管外清洗方便,对易结垢流体更为适用。,管板,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连接固定。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封头和管箱,封头 用于直径小的壳体。管箱 用于直径大的壳体,也叫分配室。用以分配液体和起封头的作用。压力较低时可采用平盖,压力较高时则采用凸形盖,用法兰与管板连接。检修时可拆下管箱对管子进行清洗或更换。,2、壳程结构,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
8、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单管程,壳体,(管心距一般是管外径的1.25倍),多管程,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提高管外表面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的效果,挡板的形状和间距必须适当。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折流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更为常用。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我国系列标准
9、中采用的挡板间距为:,固定管板式有100mm,150mm,200mm,300mm,450mm,600mm,700mm七种,浮头式有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50mm(或480mm),600mm八种。,接管尺寸,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Vs-流体的体积流量,m3/s;u-接管中流体的流速,m/s。,流速u的经验值为:对液体:u=1.52 m/s;对蒸汽:u=2050 m/s;对气体:u=(1520)p/;式中p为压强,单位为atm;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m3,传热计算,给定的条件(1)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2)冷
10、流体的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热平衡方程式是反映换热器内冷流体的吸热量与热流体的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式。由于换热器的热散失系数通常接近1,计算时不计算散热损失,则冷流体吸收热量与热流体放出热量相等。,三、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1、传热系数K,传热系数K是表示换热设备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是进行传热计算的依据。K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热器的类型等,K值通常可以由实验测定,或取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也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求得。,列管式换热器中K值大致范围,2、平均温度差,并流:,3、对流传热系数(无相变),对流传热系数(相变),4、污垢热阻,换热器的传热表面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
11、壁面往往积一层污垢,对传热形成附加的热阻,称为污垢热阻,这层污垢热阻在计算传热系数K时一般不容忽视。由于污垢层的厚度及其热导率不易估计,通常根据经验确定污垢热阻。若管壁内、外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分别用Rdi和Rd0表示,根据串联热阻叠加原则,污垢热阻Rd的大致范围,污垢热阻Rd,ii 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换热器管程及壳程的流动阻力,常常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若计算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则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重新选择其他规格大换热器。按一般经验,对于液体常控制在104105Pa范围内,对于气体则以103104Pa为宜。此外,也可依据操作压力不同而有所差别,参考下表,(1)管程流体阻力 管程阻力可
12、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 pt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每程直管阻力;,每程回弯阻力,式中 Pi、Pr-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N/m2,Ft-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于252.5mm的管子,取为1.4,对于192mm的管子,取为1.5;Np-管程数;Ns-串联的壳程数。,(2)壳程流体阻力 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的公式,壳程总阻力损失,,流过管束的阻力损失,,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原理 课程设计 列管 换热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