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简介.ppt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简介.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11年5月,内容提要,修订背景,法律(人大):药品管理法(2001)71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法规(国务院):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部门规章(部局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04)规范性文件(局司室发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1999),修订背景,现行办法推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不断完善,监测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报告单位的报告意识不断增强,病例报告数量逐年翻番;药品风险预警和控制能力不断提升,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起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医疗卫生
2、人员和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显著提高。,修订背景,现行办法在指导和规范监测工作方面已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不能满足当前以及未来工作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职能设置与目前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调查缺乏相关规定生产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地位未能体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迟报、漏报问题依然存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尚未成熟等,修订过程,2007年8月启动了办法的修订工作成立工作组:ADR监测机构、研究机构、医院、企业为主要成员制定原则:以贴近现有监测工作、提高办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施效果为核心,力求兼顾我国未来监测工作发展趋势和成熟的国际监测
3、模式调研:为期一年,包括国内外文献调研、问卷调研(1181份)、专家座谈会等形式2008年8月起草小组完成办法初稿,修订过程,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间,初稿征求意见2009年5月,征求意见稿上网发布意见整理和讨论:共整理出来自药监机构、卫生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反馈意见62份,共计360条2010年8月,国家局局务会讨论通过2010年12月,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办法框架,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职责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第四章 评价与控制第五章 药品重点监测第六章 信息管理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修订后的办法由原来六章33条增加到八章60余条,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
4、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增加了对严重报告、群体事件的调查、核实内容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了对ADR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增加了药品良反应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现行办法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责只列到国家级和省级。,药品监管体制采取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省已将监测机构延伸到了市级(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地市级监测机构258个),部分还延伸到县级。,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第二章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八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
5、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第十二条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核实、评价、反馈和上报;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评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承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等工作。,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第二章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药的监督管理,在职责范围
6、内依法对已确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采取相关的紧急措施。,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增加了对严重报告、群体事件的调查、核实内容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了对ADR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增加了药品良反应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修订内容,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漏报,报告不及时,报告质量不高,逐级报告,报告不区别定期汇总简单,死亡:不明确一般:较长,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个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第三节,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药品群
7、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第四节,境外发生的严重ADR,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 反应/事件报告表,第五节,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撰写规范由国家中心制定,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第一节 基本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给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和管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资料。,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不同:报表格式报告主体报送对象报告要求,个例报告,PSUR,群体报告,境外报告,报告主体: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死亡 立即、严重 15日一般 30日、随访 及时,市县监测机构,严重 3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 其他 15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程序和时限,严重 7个工作日评价,死亡 评价,第三章 报告和处置,SFDA/MOH,省级监测机构,国家监测中心,市县卫生,市县ADR,省卫生,国家ADR,卫生部,医疗机构,经
9、营企业,生产企业,调查报告 15个工作日,评价结果,调查报告 15日内,个例死亡病例报告调查,市县药监,国家局,第三章 报告和处置,死亡报告(在线),省级ADR,省级药监,主要修订内容,明确了省以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增加了对严重报告、群体事件的调查、核实内容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了对ADR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增加了药品良反应信息管理的内容,药品监管部门,ADR监测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组织开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协助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群体事件的调查,调查:药品群体不良事件、严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 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管理办法 主要 修订 内容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