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pt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王晓春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的著作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以问题方式呈现书名,发人深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带着功利性阅读的心态走进书里,无疑我要寻求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100个教育案例中,在100个案例点评里,我寻寻觅觅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两个关键词:思考和探究。,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现象,并由此生出的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常常使教育一线的老师身心疲惫。在力不从心的状态下我们除了无法选择离弃这些问题之外,就只能用简单的教育方式处置教育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管理型教师而非需要智慧打底的研究型教师。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让学生服
2、从命令为原则,便于今后管理为目的的管理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却也因为学生小小的心灵经不起莫名的霸权主义而早早地封闭了内心的世界。缺乏思考的教育过程背离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很不利于学生真实的成长。,教育召唤思考,教育需要思考,教师在这浮躁的育人环境里更需要回归到理性的思考中来。可以说,“思考”与“智慧”是志同道合、形影不离的一对朋友。智慧的人善于思考,长于思考的人多智慧。读王晓春的著作,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折服于他是个很有智慧的学者,更因为亲近于这样有智慧的人让自身充盈着智慧的快乐并实现了“阅读是心灵的疗伤”这样一份期待。,当案例呈现给我们“一个永远说不明白的问题”时,
3、王老师却能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迎刃而解。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因为仅仅视为“有趣”,故没有深入的思考,仔细的钻研,问题也就不了了之。王老师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把问题的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我们如果用线性的思维方式回答一个循环系统的问题,无疑是自投罗网。学会思考无疑增加一份智慧。,善于思考的王晓春老师似乎拥有不同寻常的第三只眼,于无形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经过条分缕析把事物看通透,经过他的这只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件多么举重若轻的事情。案例“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请求支招的一个案例,王晓春没有急于摆出学者的架势忙于作答。他就问题的每一个字进行了一番玩味,得出的结论是问题本
4、身就已经暗含了结论:肯定了学生的错误,否定了教师的责任;限定了思路,不必问为什么,只需作答怎么办。这样的提问方式缺少思考的成分,暴露出了一种封闭型的,非反思型的教育心态。,探究是什么意思?词典上是这么定义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就定义而言,探究者的身份似乎可以无所不容,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医生、教师,乃至可以是农民或者牙牙学语的孩子。袁隆平是个地道的农民,有了探究精神,就成了杂交水稻之父。步履蹒跚的孩子拿起玩具不是敲就是用嘴啃,他也在探究玩具的用法。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医治病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根据自己的判断然后给出处方并适时做出调整治疗方案。如今的医生医术不如从前,主要是
5、太依赖高科技治疗仪了,B超一下,就明了原因,CT一下,就知道结果,然后就能给出药方。如此简单的治疗过程,缺少了一个自我探究分析的环节,其专业技术固然得不到提高。,如此看来,同属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若能有一点探究的愿望和习惯,大可不必为“医生越老越吃香,教师越老越没人要”这话犯愁的。再说学会探究也不是件让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小孩子有好奇心去做这个事情,我们也可以有。归根到底是愿不愿意的问题。,目前,“有效课堂”的呼声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下因缺失这一理念造成了课堂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若也能借助高科技仪器辅助我们的教学(自然不是电教媒体之类,而是能够介入教育的本质,能够诊断分析
6、出具报告的仪器),根据仪器的诊断开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案,教育界恐怕不会忧心忡忡地提出“优质高效”的口号了。医生坐诊40分钟,可以源源不断地开具处方,中间似乎很少有静下心来探究一番的场景,或许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探究,因为他们的高效主要有B超、CT、心脑电图在作坚强后盾,在没有科技力量支撑起教育的时候,或者永远不可能用仪器承担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时,我们只能靠大脑分析教育现象发现问题寻找根源促使学生的成长。面对问题,要探究,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王晓春老师用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的实例证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探究”这一科学要素。,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教师问题(提供了29个案例)第二
7、部分 学生问题(提供了24个案例)第三部分 师生问题(提供了9个案例)第四部分 家长问题(提供了13个案例)第五部分 管理问题(提供了25个案例),第一部分 教师问题,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当你面对一个困难,发现自己总是不能克服它,感觉自己找不到出路,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别人还向你强调此事的重要性,只能是你对此事更反感、更沮丧。教师对学习障碍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做的就是这种傻事。,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要说教。虽然“爱心治疗法”比“横眉冷对法”好得多,但这只是提供学生努力学习较为良好的心态基础。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理智、智慧、科
8、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教师的的专业能力。,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批评不是研究方式 爱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
9、解决一切问题;正像科学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然而批评并不是一种研究方式。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有情绪的管理方式。面对问题要保持平常心,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人有研究心态,是不会想研究对象发脾气的。当你把对方当作研究对象的时候,你就不会幻想对方适应你的要求,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是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指责,打掉的不是孩子的缺点,往网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遇到问题要思考:是孩子的习惯问题?性格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品德问题?,改变班级纪律的几个主意:1、闭口不语。没用的话
10、、不管是的话说得太多降低威信,课上有问题,用眼睛扫视或注视,用手势提醒,不得以再开口维持纪律。,2、不要被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个别学生不守纪律,装着没看见,或者只用手点一点,这是正确的办法。,3、提高教学水平。要有威信,必须把课讲好。4、征求学生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做法。,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医生对病人没有领导关系,而教师对学生有领导关系。一生无法用权力控制病人而使病人康复,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依靠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要向医生学习,与科学亲近,少用权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人员。,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医生看病是靠技术,但病人是听医生的话,不听医生的就会有生命危险
11、。医生治病是先吃药后打针,再不行就可以开刀动手术。而教师不可以“动手术”动不好,就会违法,“自己的饭碗难保”教师的职业是危险的职业。,第二部 分学生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参考意见:孩子的注意力有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动的,收敛的;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散漫的。有些孩子的眼神是漂移的,动作是随意的,注意什么是随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思维是混沌的,很像婴儿。有意注意达不到一定程度,就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学习者”。,教师可利用无意注意规律发动学生做个游戏,说句吸引人的笑话,唱个歌,做个怪异的动作,甚至搞个小恶作剧,把学生的吸引力引过来。然后抓紧时
12、间讲课。教师必须指导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梯度的管束,开展注意力训练。,了解孩子的几个问题:1、幼儿园时表现如何如何?2、家长的职业是什么?家庭经济情况怎样?3、孩子是谁带大的?家长教育思想是否一致?,4、父母关系如何?5、孩子在哪一门课上表现最好?6、总起来看,他的作业是不会做还是不愿做?7、孩子的爱好是什么?,对“自己的东西不用,偏用别人的”这样孩子的教育措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同桌的东西确实好用,比自己的强;另一种是,诚心欺负人,或者成心气老师。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不要轻易出手主持正义。要注意问他:“为什么非要这样做?”他总得为自己的行为说出一个理由吧?这样下一步棋就好走了。这叫做
13、:不往学生枪口上撞,不激化矛盾,不给某些学生表现自己“强横”的机会。,遇到“麻烦制造者”,没有一种好奇的、研究的心态,就会连续犯错误,是自己先与被动。有了研究心态,他就会冲淡你的道德义愤,你就会比较平静,着这种平静,反而是最能“镇”住对方的。“捣乱分子”不怕你生气,他巴不得你生气呢!他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泰然自若地研究他。,对磨蹭的孩子教育建议1、从此不要说孩子磨蹭,不要骂孩子“蜗牛”不批评他“慢”,不催促他“快点”。2、嘴里不说他慢,但那是在行动上却要想办法是他快一点是一点。,3、改变一下思路。5、不要奢望孩子一下改掉所有缺点。6、不要奢望孩子短时间改变磨蹭的毛病。
14、4、要让孩子承担磨蹭的责任。本书第151页,对处理“难对付小学生”的几条建议:1、第一任务是指导家长减少溺爱。要详细询问孩子在家里如何对待家长,搞清家长在哪些问题上过分迁就了孩子,然后择其重要的或者容易改正的一两点,要求家长改正。2、询问家长、询问孩子、询问同学,加上教师自己认真观察,一定要发现这个孩子最喜欢什么,最害怕什么。,3、这种孩子往往有语言障碍。4、对这种孩子,既不可放弃,也不必过分关注。5、不要希望这种孩子很快进步。6、工作重点不放在他犯错之后,而放在犯错之前。多做预防工作,可以减少不少麻烦。,第三部分 师生关系,送礼的几种类型:1、自我型。就是说,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老师。2、社
15、会型。就是说,送给符合老是身份、适合老师需要的礼物,不管我自己喜欢不喜欢。3、互动型。我送的礼物既是我自己喜欢的,又是老师需要和喜欢的。什么是送给老师组好的礼物?学生自己。学生的进步是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学生没有不读书的权利学生没有不读书的权利?在战略上,教师必须对学生说:“你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强制教育,不读书不学习是犯法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有权迫使学生学习,这是在实现社会和国家的意志,在完成家长的嘱托。在教育教学中,让步、撤退、照顾、宽容,甚至暂时的迁就,都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干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第四部分 教师与
16、家长关系,指导家庭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电视节目铺天盖地,家庭教育专家层出不穷,有时你都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冒出来的。可是,家长支着耳朵听的,还是班主任的话,因为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孩子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教师躲不开家庭教育。指导家长,是你怎么做的更好的问题。因为教育和家庭的关系太密切了。你教育孩子没办法把家长排除。当发现孩子的问题,只要刨根问底,必定追到家庭教育上,是为了帮助自己而帮助别人的。不从家庭教育这个根子上改变,简直休想改变学生,这种工作方法,事倍功半,效率低。,教师躲不开家庭教育,他不“指导”家庭教育,就必定会“指挥”家庭教育,把家长变成自己的“助教”。很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 智慧 哪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