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介绍课件.ppt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介绍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介绍体系办2012年6月2日,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2005年由神华集团公司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立项,联合国内6家研究单位进行本安体系课题研究。经过6年实践,在神华集团上湾矿和徐矿集团权台矿分别创建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其模式和内容基本相同,是较为完善的煤矿本安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生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本质安全体系”和“政治本质安全
2、体系”,形成了确保神华安全发展的全面的本安体系。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业管理司、中国矿业大学共同起草、编制,于2011年12月1日实施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管理规范)。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年”的活动要求,以及国网能源公司对上榆泉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的要求,2012年3月15日,我矿成立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办公室(简称体系办),负责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初期建设工作。,第一部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介绍,一、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由来,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建立的目的 内涵:以安全风险预控为核
3、心,从井上下所有工作任务涉及到与人、机(物)、环、管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入手,到对各种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标准及措施并落实管控责任,实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超前切断事故的因果链,预防事故发生,进而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目的:1、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备较高的安全素质,杜绝人身事故,达到本质安全;2、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具有故障监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达到本质安全;3、煤矿灾害程度降到最低,生产系统和环节优化,使生产环境实现本质安全;4、煤矿安全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持续改进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现
4、代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本质安全。,三、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危险源监测: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5、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6、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7、风险预警: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8、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安全周期中对系统中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和风险评估,进而对其进行消除或控制,实现煤矿人
5、-机-环-管系统的最佳匹配,使风险降低到组织可容许程度的管理过程。9、风险管理对象: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10、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11、风险管理措施: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12、人员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13、“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14、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6、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15、持续改进:为改进煤矿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企业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16、可容许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的程度的风险。,四、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关系,1、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定义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
7、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关系 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不同。管理得当的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安全隐患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事故。例如,机床传动机构在高速旋转中可能将人体某一部位带入而造成伤害事故,是一个危险源。对此种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即为加装防护罩,加装防护罩后传动机构能够造成事故的本质属性虽未改变,但由于防护罩的隔离,转动机构已不能够对人造成直接伤害。如果将防护罩取消,转动机构直接暴露于人可接触到的地方,此时危险源便转化为安全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而来。自身特性不同。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其自
8、身的属性,具有不可消除性,而安全隐患则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经过治理是可以完全消除的。虽然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性质有着区别,但也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认定排查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设备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就是消除其存在事故隐患,防止出现煤矿安全事故,把危险程度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岗位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才有可能策划有效运行控制、管理方案。以实际行动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真正达到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四、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成 根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该体系由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保障管
9、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综合管理六部分构成,其中具体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信息化系统作为载体和平台,实现了体系管理的信息化。根据这八方面内容,形成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八大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总要求:,1、风险预控管理包括:,(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估;(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4)危险源监测;(5)风险预警;(6)风险控制;(7)信息与沟通。,2、保障管理包括:,(1)组织保障;(2)制度
10、保障;(3)技术保障;(4)资金保障;(5)安全文化保障;,3、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包括:,(1)员工准入管理;(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3)员工岗位规范;(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5)员工培训教育;(6)员工行为监督;(7)员工档案。,4、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包括:,(1)通风管理;(2)瓦斯管理;(3)防突管理;(4)防尘管理;(5)防灭火管理;(6)通风安全监控管理;(7)采掘管理;(8)爆破管理;(9)地测管理;(10)防治水管理;(11)供电管理;(12)运输提升管理;(13)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14)其它要求。,5、综合管理包括:,(1)煤矿准入管理;(2)应急与事故管理
11、;(3)消防管理;(4)职业健康管理;(5)手工工具管理;(6)登高作业管理;(7)起重作业管理;(8)标识标志管理;(9)承包商管理;(10)工余安全健康管理。,6、检查、审核与评审包括:(1)检查;(2)审核;(3)管理评审。,(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及内容:1、管理手册:确立了体系的管理方针、目标,描述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涉及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展示了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公司及矿内各层次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2、风险管理手册:主要包括风险概述、工作任务风险管理、煤矿系统评估、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危险源监测、预警、控制、升降级管理等内
12、容,要求组织动员所有工作岗位的员工,查找本岗所担负的具体工作任务与人、机、环、管涉及到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登记造册,然后进行分类,按照风险等级的标准逐一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是根据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人、机、环、管),并确定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有针对性地控制不同管理对象的标准和措施。通过对标准和措施的贯彻学习,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对照措施进行管理,达到对人、机、环、管危险源的预防与控制,逐步实现矿井本质安全。,4、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第一部分是通过对煤矿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辨识梳理,将辨识出的主要不安全行为按照
13、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安全行为原因及不同的分类指标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进一步细化行为纠正、奖罚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逐步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第二部分是员工岗位规范,通过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等内容,用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手册主要是针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管理的实施指南,为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管理、规范作业人员行为提供依据。5、程序文件以PDCA闭合方法的建立,规定了相应过程控制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控制内容、方法和步骤。适合各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运行控制。,(六)考核
14、评分标准:按照各基层单位所管辖的工作场所和承担的责任范围,依据已发布的风险管控手册,提炼出各基层单位所承担的风险管控任务,以年度计划的方式下达到基层责任单位,体系办每月对各单位承担的风险管控任务依据考评标准进行打分,打分结果和日常考核结果相结合,并依据相应的考核制度当月预兑现,季度末进行总兑现。一年后,调整完善风险管控手册,并据此下达下一年度风险管控计划。(七)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用于规范矿井的安全管理,涵盖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及辅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矿井安全管理合法有序地运作及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八)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态
15、文化四个方面明确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结构、目标、任务及实施的流程和方法,是矿井构建本质安全文化的指导性文件。,(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总要求:,主要体现在风险预控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程序文件,主要体现在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主要体现在考核评分标准,主要体现在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主要体现在管理手册,主要体现在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第二部分 重点介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危险源辨识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以PD
16、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一、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一)事故冰山理论,造成死亡事故与严重伤害、未遂事件、不安全行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冰山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却庞大的多。对于事故冰山理论,海因里希有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17、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这些原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措施的依据。,海因里希的理论告诉了我们什么?,他谈的是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谈的是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谈的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他让我们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是以往的不安全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像中国的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多次不安全行为必然要使行为人咽下自己酿造的苦酒。,同时也说明,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多么完美的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人的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责任心要体现在预防上,在点滴的细节上,因为,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
18、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恐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恐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必须重视细节。,(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PDCA 循环管理,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持续改进,1、PDCA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1)P(Plan)阶段计划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称为主因或要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对策计划,计划和对策的拟定过程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Wh
19、y(为什么),说明为什么制订各项计划和措施。Where(哪里干),说明由那个部门负责在什么地点进行。What(做到什么程度),说明要达到的目标。Who(谁来干),说明措施的主要负责人。When(何时完成),说明完成措施的进度。How(怎样干),说明如何完成此项任务,即对策措施的内容。以上六点,称为“5W1H”技术。,P阶段,D阶段,D(Do)阶段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五步:实施计划,即按照计划和对策,认真地去执行。,C阶段,C(Check)阶段检查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六步:检查。根据方针、目标要求,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阶段,A(Action)阶段处理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安全 风险 管理体系 介绍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4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