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分析.ppt
《民营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分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7月,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目录,健康服务产业链:大产业大需求医疗服务行业黄金发展期民营医院发展处在黎明前阶段民营医院发展方向【领域+模式】分析框架,一、健康服务产业链:大产业需求,健康服务产业链:服务机构:1/健康管理中心 2/医院 3/康复中心 4/养老中心四大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支撑产业:药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检测服务 为支撑产业服务系统:商业医保、商业养老保险、药事服务、医疗信息、移动医疗、在线服务 医疗服务机按照生命周期、涵盖保健、治疗、康复、养老四大贯穿起来的体系,服务机构为健康管理机构、医院(综合、专科)、康复中心、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护理 院、临终关
2、怀医院)四大机构。,健康服务之养老机遇,巨大的养老压力引发养老红利,创造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加快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 化人口在对社会形成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有着巨大的养老需求。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康复医院盈利模式,目前正在发展建设中,市场上还比较少,是外资护理机构参与的热点。其典型代表是台湾的护理之家,它可以依附 于当地医院来运行,提供专业的全方位护理。,房地产盈利模式,目前市场存在比较多的一种模式。可以实行会员制,典型代表是上海亲和源、北京太申祥和、杭州金色年华。也可以实行住宅产权制,典型代表
3、是万科随园嘉树、雅达绿城乌镇雅园、安平保利西塘越,商业养老保险模式,商业养老保险模式,是大势所趋,是政府养老保障体系必需的补偿 机制。典型代表是泰康人寿、平安保险等,政策推动健康服务大变革的时代机遇,政策脚步已越来越近,医疗服务整合改制逐步加速。自 2005年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 域,到 2013年 10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的政策 密集出台,到 2014年1月促进社会办医的首次细则出台;政策方向从“允许”到“鼓励”,从“社会事业”到“产业”,从“补充”到“转型重大举措之一”,整合改制逐步加速。细则将逐步落地,突破无形障碍。2014
4、年之前,我国社会办医的实际 情况是有大纲鼓励,缺乏细则支持,“人事制度、对民营医院偏见、配套政策、国家医保”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公立医院通过职称制度和不能多点执业垄断人才、民营医院在大型设备购置审批方面处于劣势、民营医院不享有公立医院(非营利机构)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大多数民营医院无医保资质等。2014年 1月首次细则出台,且 2014年有望更多细则落地,将逐步放宽举办主体、服务领域、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完善配套医保、财税、医师多点执业、加快审批非公立 医疗机构等相关细则,无形障碍将逐步突破。,健康服务产业:大产业大需求,健康服务的投资主线梳理大变革过程一定会产生机会,健康服务三大体系(服
5、务机构、支撑产业、服务系统):这也与美国医疗服务板块 TOP20的四大板块相对应。医院连锁板块:公立医院转制并购、高端医院以及特色专科兴建将引发第一波机会,于 2013年 10月逐渐开启。服务机构里的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处于近空白区 域,尚在布局探索新的模式,将提供第二波机会。保险、信息、药事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系统:将随着医疗机构多样化 的出现而逐渐探索模式,将带来第三波机会。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检测服务等支撑产业:将随着医疗服务板块的扩 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长线机会。,国内健康服务产业四大板块机会vs美国医疗服务板块市值top20,四大板块,美国医疗服务
6、板块市值top20.四大板块,医院连锁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商业医保诊断外包、CRO,四大板块整合式发展机会和可能的模式,我国目前四大板块发展很不完善,可关注四大板块整合式发展机遇和可能的模式医院连锁板块中,综合医院集团规模尚小,连锁专科的高端科室仍属空白,服务外包刚刚起步,商业医保和康复养老机构更是 亟待发展,服务机构的四大板块机会和投资标的,服务系统和支撑产业的投资标的,二、医疗服务行业黄金发展期老龄化加速带来医疗就诊需求增加,医疗需求,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推动医疗卫生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卫生数据表明,65 岁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高 达 39%,是 25-34 岁年龄段的4 倍。目前 65 岁前老
7、龄人口增长率为 3.5-4%,未来几年增长将会加快。到 2020 年,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 12%。从目前我国人口结构看,老龄化趋势不可遏制,同时伴随患病率的上升,对医疗服务的刚需将持续提升。这将会直接体现为诊疗人次提升,近几年入院人次以及门诊人次都有大幅度的上升,根本原因除 了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提高之外,老龄化带来的每周患病次数增加是主要推动因素。老龄化除了带来患病率的上升之外,同样也带来了患病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肿瘤发病 率同样也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患者比例随之水涨船高。疾病谱的变化给医疗服务行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就是慢性病占比加大,同时单人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周患病率不
8、断提升,住院人数增速稳步增长,诊疗总人数增速较快,医疗服务市场整体蓬勃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卫生费用投入占 GDP 比重相对较低,目前仅为 5%不到。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以及新医改带来的支付能力的提升,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整体蓬勃 发展。作为医疗市场主体,国内医院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1 年医疗机构收入已经达到 16473 亿元,近几年保持 20%以上的增长“供给”速度远远落后于需求,成为当前“看病难”的主要矛盾,促使了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整体的蓬勃发展,国家卫生费用投入占比稳步提升,卫生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持续提升,历年医院收入持续增加,历年医院诊疗人次-医疗机构
9、数量增长情况,公立医院改革开始成为医改的重头戏,带动投资风向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解决医保覆盖,控制价格和医保费用,医保资源优化,DRG制度实施,医疗资源广覆盖,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资本办医,医疗服务市场化,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路径,医疗终端改革路径,广覆盖发展阶段1998-2008,控费控价阶段2008-2013,制度效率提升阶段2014-,运营效率提升阶段,发改委降药价医保目录控价基药竞争安徽模式医院二次议价一致性评价,发展基层医疗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医药分家按病种付费,建立处方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发展私立医院/公立医院集团化、公司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
10、立基层转诊制度推动医生自由流动建立DRG,解决可及性问题,解决可支付性问题,解决质量和效率问题,医改新阶段从控制费用为主转变为成本和效率兼顾,政策和资本使医院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医疗第三方、外包企业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取消以药养医,更严格的医保控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化、集团化管理模式,患者健康知识、消费者意识提高,医院更加重视医疗服务成本、质量、安全与效率,临床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产业链内部不断整合,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技术壁垒较高的细分领域里做到精深,政策、资本和患者共同驱动,医院更重视服务,逐渐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为核心的产业链
11、延伸,三类标的,医院软件、硬件建设融合,数字化医院,医院把更多的非临床工作外包给各类企业,有较强竞争力商业模式的智能医疗、远程医疗企业,具备整合及多元化能力的医疗工程、医疗信息优秀企业,专业的第三方检验,“以服务为中心”背景下,公立医院改制和扩张、民营专科医院、养老与康复将是投资的热点,吸引力,现在:起步阶段,高端医疗,民营专科,公立医院改制扩张,民营综合,养老康复,未来:逐步成熟,标的:多角度筛选,三、民营医院发展处在黎明前阶段,我国民营医院从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起步期(1984-1996)、扩张期(1997-2008)、转型发展期(2009-今)。起步期 19
12、84 年7 月,我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医院在广州开业,拉开了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序幕。民营医院的发展以及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由小诊所开始,逐步发展壮大;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实现科室外包;大型机构基金投资发展。在起步期,民营医院举步维艰,无论是床位数量、人才队伍硬性条件还 是医院的管理方式,都无法与公立医院相提并论。扩张期 1997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以社会以及个人力量作为当前卫生体 系的补充。2000 年 2 月,国家发布政策,提出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非营利医疗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在政策扶持之下,我国民营医院规模呈现爆发式扩张态势。在此时期,各类专科医院发展加速
13、、集团化的民营医院公司实现了连锁扩张、企业职工医院剥离原有单位。转型期 2009 年 3 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医改的序幕,在总体目 标中明确提出了“2020 年,将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各民营医院走向也逐步明确。民营医院专科化、高端化格局逐步形成,并且成为了一种明显的信号。,民营医院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近几年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取得了飞速的增长,从数量而言,已经占据了 30%的市场份额,但是从结构 上而言,发展并不平衡。专科医院中民营医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在综合医院以及中医医院中,民营医院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实际上综合医院跟中医医院由于科目种
14、类相对较多,更加讲究规模效应。由于受制于赋税、医保、准入以及定价等瓶颈因素,民营医院基本上还是处于小规模发展的阶段,劣势地位要比表观数量上体现 的更加巨大。综合医院是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最重要的主体,承担了我国大部分的医疗需求,单个医院体量较专科医院大得多。而专科医院虽然连锁化经营后也拥有相当的体量,但地域性决定了很少会有政府所支持的连锁医院。因此,体量大、地域 性强的综合性医院更受“公立”的青睐,而体量小的专科医院则给民营资本的介入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不同性质医院的床位数量对比情况,不同性质医院的床位数量分布情况,影响医院发展的显性问题赋税、医保、准入以及定价,尽管早在 1985 年国务院就已经提
15、出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但受制于观念与制度限制,国家层面制定政策一直以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为主线,但是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保护性使得国家的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滞后。从医院角度而 言,赋税、医保、准入以及定价是直接影响医院发展的显性问题。国家政策明确提出了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表面国家已经关注到了地方政府执行层面的问题,民 营医院正处于黎明前阶段,加速发展的大潮即将来到,政策障碍+高水平医师匮乏,如市场准入、税收、医保定点等 作为一个受管制程度较高的行业,从购置土地、设备采购到获得执业许可、争取医保定点资格、确定营利性/非营利性属性,都需要相
16、关政府部门审批。尽管中央层面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从 2000年就已经非常明确,但落实到各地具体事务时民营医院往往遭受到一些歧视,例如审批周期长、非营利性 医院向营利性医院变更困难等。,这是由于公立医院的传统优 势和封闭体系造成的。作为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特殊服务业,医师资源是医院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民营医院在薪资待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公立医院在实力、声誉方面极大的传统优势,或者说民营医院的弱势地位,造成高水平医生在 评定职称、申请科研项目、争取学术职务、提升学术地位等方面很难摆脱对 于公立医院的依赖。出于对学术地位和上升空间的考虑,医生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体系。而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医
17、疗人才流动政策,更加剧了这一问题。,虽然政府也在 逐步推出新政策,加速医生资源流动,“多点执业”等政策的推出,无疑意味着现有人才配置 的松动,有利于医疗人才的流动。但是,对大部分高水平医生而言,短期大 规模流动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因缺乏高水平医师资源而形 成的一系列发展障碍,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患者信任度等,或仍将是民营 医院需要持续面对的难题。行政性壁垒的出现,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及 监管部门对民营医院的信任感不足有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医疗系统长期“管办不分”。公立医院被卫生系统管理部门视为“亲儿子”,民营医院最 多算“干儿子”,因此在行政审批上很难一视同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 医疗 服务行业 投资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