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直线运动分析.ppt
《新课程直线运动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直线运动分析.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直线运动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研修交流,一、直线运动的基本内容,新教材有了哪些变化,新教材把原来第二章“直线运动”放到第一章,并分为两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将两个学生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课本最后移入课文中,课题变更为第一章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二章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新教材把原来列入阅读材料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列为第二章第五节正式课文,若老教材将此算一节课文,新教材少了一节,原因是将新教材中“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两节课文合并为“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
2、教材直线运动部分两章共写了43页,老教材包括本章小结以及练习题3页(新教材删去了这部分内容)总计只有29页。新教材给出的有编号的插图共61幅(还有一些插图未编号),老教材共35个插图。,二、新教材减少的知识点有哪些,(1)st图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两个公 式 a=(SS)/T a(SS)/3T(3)初速为0匀加速运动的推论 S:S:S:1:3:5:,(4)与反应时间相关的计算问题删去了(小实验仍保留)(5)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 Vt/2(V0Vt)/2(6)“分段”型习题全无踪影(提高习题难度的途径之一)显然,新教材对物理计算题的难度要求大大降低了,三、新教材增加和变化的内容有哪些,(
3、1)用直线坐标系定量描述物理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用坐标的变化xx x表示位移,并以有向线段定 义矢量,速度表示为 v x/t,加速度表示为 a v/t.(3)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 速度。,(4)增加了不少现代化的实验手段,仅测量速度的仪器、工具、方法就有:借助传感器、计算机测速度(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 发射、接受);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用Excel软件绘制vt图像;用频闪摄影得到频闪照片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四、新教材特点有哪些,新教材从知识结构上看有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直线运动。从第一节引入直线坐标系到质点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位移x用坐标变化量xx x表示;
4、时间用时间轴tt t表示;然后顺理成章的分别以v、t为纵、横轴建立vt直角坐标系并描绘vt图像;再深入到由vt图像看加速度;从图像上理解比值v/t为加,速度;通过vt图像是一条直线知道a是恒定的;若vt图像是曲线知道物体做变加速运动;知道vt图像下方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再导出位移公式 Sv0tat。据统计新教材前后共用了跟坐标轴相关的插图22幅,且无St图像(若不计St图像老教材仅10幅)。我在设计“加速度”的教案中,就 注意贯彻了这一意图,当学生理解了vt图像再用它来研究a,就使a的研究具有了直观、形象的属性。,四、新教材特点有哪些,新教材侧重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入概念、规律用
5、了大量的篇幅。例如:为引入位移公式Sv0tat用了近3页纸,而老教材只用了8行字就得出了公式;为引入速度公式vv0at,在前一节“问题与练习”中用了两个习题做为铺垫,再通过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编者的意图是降低初、高中知识的台阶),新教材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讨论、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插图、语言提示、讲故事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单位、例题习题能够正确理解掌握;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新教材注重由实验获取新概念新规律。例如: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瞬时速度;由实验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光电计时器以及打点计时器研
6、究自由落体运动等。,新教材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例如:用我们自己的旅行路线引入位移概念;通过比较自己和运动员的百米赛跑引入速度概念,为弄清楚它还讲了一个故事;讲参考系、坐标系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等。,新教材关于速度概念的外延有了如下变化,课本指出:速度有时表示瞬时速度,有时表示平均速度,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生活中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速度、加速度公式变化为 v x/t、av/t。,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导出加速度的公式,单
7、位。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以加速度的方向判断一个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a、v、v的区别。,能利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会根据图像斜率比较加速度大小,即取相同的t,对应的v大小不同,a也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敢于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敢于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点拨 加速度的概念、定义是探究的重点。为减少学习的难度,宜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特别是数字例子引入,并通过计算1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得到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加速度。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只要求学生认识到
8、若a0,能使物体速度增加;若a0能使物体速度减小。学生学过牛顿第二定律后再来理解加速度的方向就容易了。在直线运动中,是用正、负号可以表示s、v、v、a的方向。,4、教学建议 教学中适当分散难点,平均、瞬时加速度的提出,可留待下节课借助课本P39“说一说”图225所示的速度图像是曲线加以解决,效果较好。该图像通过求不同时间段t内的加速度,得到大小不同的值,这就是时间段t内的平均加速度。当t很小时平均加速度转化为瞬时加速度。,变化率的提法来源于数学概念导数,即 dy/dx lim y/x,x0 严格地说速度的变化率是一个极限,即为加速度 a lim v/t。所以v/t表示 x0 在时间t内的平均加
9、速度。关于变化率的教学现阶段只需告诉同学,速度变化的快慢 v/t 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变化率这部分课文可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加以关注。,二、学生情况分析,一是存在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台阶,从单 一浅显的内容到复杂、严密的规律;从直观具体的问题到抽象概括的概念、规律、公式;从简单的比例运算到复杂多样的数学运算。二是初、高中阶段学习物理的方法有很大 不同。初中生习惯依赖教师多讲细解,解决问题是从头到尾步步不可缺少。而高中却要求学生认真读书,独立自主的去建立物理情景、模型,分析物理过程,选择正确的规律、公式解决问题。,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时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直线运动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