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ppt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讲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地位和形成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争论四、成本价格和利润学说与西方经济学生产成本和利润学说的比较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地位和形成,(一)地位资本论第三卷的核心,是考察资本主义总过程和剩余价值转化的各种具体形态的理论前提,(二)形成1、斯密和李嘉图的利润理论(1)斯密贡献:利润不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不是让渡的结果,而是资本家没有支付过代价而拿去出售的一定量劳动,是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分析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现象,缺陷:没
2、有在纯粹的形式上说明过利润。不仅一开始就混同了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且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2)李嘉图贡献: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企业的动机和目的利润来源于工人的劳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是利润。,缺陷:实际上已经触及利润平均化,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但他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跳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首先肯定资本家获得的是平均利润,即一开始就从平均利润出发来进行考察,2、形成(1)萌芽阶段
3、19世纪40年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2)初步形成19世纪50年代末期,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3)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争论,国外学者关于转型问题的大争论1、关于转型问题的大争论主要有3次(1)19世纪末20世纪初庞巴维克与希法亭之间的论战(2)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多布和米克与米尔达尔、罗宾逊夫人等人的论战(3)20世纪7080年代
4、由萨缪尔森首先发难的大论战,2、论战的主要观点(1)庞巴维克是对转型问题首先进行发难的人,他认为生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不是波动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和永久的差异,价值规律不是调节生产价格运动的唯一因素,马克思没有解决好转型问题。,(2)希法亭通过对以庞巴维克为代表的效用价值理论的批判,指出马克思成功地解决了转型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转型问题时所假设的两个“不变条件”价格总额必须等于价值总额,利润总额必须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必须同时被坚持。,(3)博尔特凯维奇针对转型问题设计了一个三部门模型,用数学方式证明了应当如何从价值推导出生产价格。他否定了马克思所假设的上述两个“不变条件”在一般意义上的可能性,认为除
5、非在特殊的假定条件下(简单再生产占统治地位、黄金等同于由第三部门生产的奢侈品其价格等于一个单位),马克思所假设的两个“不变条件”中只有一个能得到满足剩余价值总额等于利润总额。,(4)温特尼茨与博尔特凯维齐正好相反,认为从一般来看,利润总额不同于剩余价值总额,但价格总额必须等于价值总额,(5)塞顿通过运用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了多部门模型,论证了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价值,将依赖于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整体经济的平均有机构成”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提供了在多部门经济中价格可以有劳动价值决定的证明。,(6)萨缪尔森认为转型问题要证明的是商品价值和其相对价格之间还
6、保持着的一定的比例关系,他通过对其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可以直接从投入产出系数、利润率、工资率等这些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数量关系求出,根本不必借助于价值这个概念,整个转型过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萨缪尔森还针对转型问题提出了他的“擦除器原理”“反复思考两种可以替换但却又不一致的体系,写下一个。现在通过运用一个擦除器把它擦掉来进行转型,然后再填上另一个,如此你就完成了转型的算法”。,(7)米克认为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的相等是比总生产价格和总价值相等更为重要的事,他试图运用“从商品推导出生产价格”这一途径来说明马克思的转型过程。米克坚持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是历史
7、上按价值的交换转化成按生产价格交换这一事实的理论反映。,(8)伊藤诚运用形式和内容这对哲学范畴,对转型过程进行了解释,指出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生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决不会影响到价值实体再生产的地步,马克思的总价值和总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和总利润相等这两个命题中的含义,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之间的区别而得到了证明。,(9)斯拉法运用他所设计的标准商品和标准体系,指出转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迂回”,不用计算价值和剩余价值,只要充分地占有和掌握与生产条件和收入分配有关的信息,价格就可以被确定;在标准体系中,是用标准商品来生产和衡量其它商品,标准商品是价格衡量单
8、位。,(10)斯蒂德曼赞同斯拉法的观点,认为应当从一定的投入产出所表示的物质生产条件和工资水平出发,不应当也没有必要从价值量出发,去解出商品的相对价格与平均利润。,四、成本价格和利润学说与西方经济学生产成本和利润学说的比较,(一)马克思的成本价格和利润学说认为,这两个范畴属于现象形式,成本价格是所费资本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西方经济学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学说认为生产成本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利润是商品在流通中高于生产成本出售的结果,现代西方经济学有所扩展:一是把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扩展成为四要素,加上了企业家才能;二是把正常利润即平均利润包括在成本之内,把超额利润看做是超过
9、成本以外的东西。,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一)建立和完善节约、高效和环保的经营机制1、成本价格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对企业生命攸关企业应该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加强经济核算,厉行节约,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减少费用。,2、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和部门经济效益的综合经济指标,是资本保值增殖的关键(1)发展科学技术,加快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2)合理、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减少不变资本占用量(3)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速周转(4)理顺各类产品的价格体系,确定合理的价格对比关系(5)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6)减少废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10、,(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利润率平均化、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本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部分,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因为它耗费的只是工人的无酬劳动。”(第264页),“因此,把商品价值中那些只是补偿商品生产上耗费的资本价值的归结为成本价格这个范畴的办法,一方面,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利润 生产 价格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