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天然产物.ppt
《黄酮类天然产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酮类天然产物.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1.基本结构和分类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一、概述,一、概述,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所示:黄酮类 黄酮醇,一、概述,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 花色素类,一、概述,黄烷-3,4-二醇类 双苯吡酮类(酮类)黄烷-3
2、-醇类,一、概述,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 查耳酮类,一、概述,二氢查耳酮类 橙酮类 高异黄酮类,一、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其中甙元902个,甙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于裸子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至1980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2721个。至1993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4000多个。目前,已
3、超8000个。,一、概述,一、概述,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如水飞蓟素(silybin)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一、概述,榕碱及异榕碱则为生物碱型黄酮。,一、概述,天然黄酮甙类化合物,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甙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双糖类: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新橙皮糖、刺槐二糖等。,一、概述,叁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酰化糖类:2-2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等。黄酮甙中糖的联接位置与甙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7-,3-,4,-单糖甙,或3,7-,3,4-及7,
4、4-双糖链甙等。,一、概述,天然黄酮类C-糖甙如葛根黄素、葛根黄素木糖甙等,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冠有效成分。,一、概述,葛根素:R1R2R4R5H,R3Glc3-OH-葛根素:R1R2R5H,R3Glc,R4=OH大豆苷:R1R3R4R5H,R2Glc大豆苷元:R1R3R4R5R2H芒果苷:R1R2R3R4H,R5Me,一、概述,1.性状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 甙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甙类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
5、类 黄烷-3,4-二醇类,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黄烷-3-醇类,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3.颜色 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黄酮、黄酮醇及其甙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在上述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基后,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入OH、OCH3等供电基影响较小。花色甙及其甙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色(pH 7)、紫色(pH8.5)、蓝色(pH8.5)等颜色。,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二
6、、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4.溶解度 一般来说,游离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花色甙元(花青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水溶度较大。黄酮类甙元分子中羟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黄酮甙类,水溶性比相应甙元为大;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5.酸碱性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碱性 黄酮类化合
7、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金羊)盐,但生成的(金羊)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6.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3)铝盐 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
8、铝或硝酸铝溶液。,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4)铅盐 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碱式醋酸铅反应能力更强,可生成黄红色沉淀。5)锆盐 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当反应液中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6)镁盐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黄酮、
9、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7)氯化锶(SrCl2)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8)三氯化铁反应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产生正反应,呈现颜色;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更明显。,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9)硼酸显色反应 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呈亮黄色。10)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氨蒸气和其他碱性试剂处理后的色变深的情况。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很快氧化,最后
10、生成绿棕色沉淀。,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1.提取 黄酮甙类以及极性稍大的甙元(如羟基黄酮等),一般可用丙酮、醋酸乙酯、乙醇提取。一些多糖甙类可用沸水提取。在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0.1%盐酸,应当慎用,避免发生水解)。大多数黄酮甙元宜用用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中极性溶剂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甙元,甚至可用苯等低极性溶剂进行提取。,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对得到的粗提物可进行下列精制处理,常用方法有:(1)溶剂萃取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地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例如植物叶子的醇浸液,可用石油醚处理,以便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
11、等脂溶性色素。而某些药料水溶液则可加入多倍量浓醇,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水溶性杂质。有时溶剂萃取过程也可以用逆流分配法连续进行。常用的溶剂系统有:水-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等。溶剂萃取过程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往往还可以收到分离甙和甙元或极性甙元与非极性甙元的效果。,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甙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提取液中加入酸,黄酮甙类即可沉淀析出。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甙、黄芩甙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下,尤其加热进破坏黄酮
12、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金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当药料中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不溶性杂质时,如花、果类药材,宜用石灰乳或石灰水代替其它碱性水溶液进行提取,以使上述含羟基的杂质生成钙盐沉淀,不致溶出。这也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处理。,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以从槐米中提取芦丁为例说明该法的操作过程。槐米(槐树花蕾)加约6倍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油滤,残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乘热抽滤。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搅匀,静置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酮类 天然 产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