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代数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
《逻辑代数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代数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电子,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内容提要,本章介绍分析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数学方法。首先介绍了数制和码制的概念、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和重要定理,然后讲述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最后重点介绍如何应用这些公式和定理化简逻辑函数。,1.1 概述1.2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1.3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1.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1.5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6 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1.7 逻辑代数的卡诺图化简法1.8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1.1.1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时间和幅度都是离散的
2、,1.1 概述,模拟信号:,u,正弦波信号,u,研究模拟信号时,我们注重电路输入、输出信号间的大小、相位关系。相应的电子电路就是模拟电路,包括交直流放大器、滤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在模拟电路中,晶体管一般工作在放大状态。,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产品数量的统计。,数字表盘的读数。,数字电路信号:,研究数字电路时注重电路输出、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因此不能采用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的分析工具是逻辑代数,电路的功能用真值表、逻辑表达式或波形图表示。,在数字电路中,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下,即工作在饱和状态或截止状态。,1.1.2 数制,(1)十进制:,以十为基数的记数体制,表示数的十个数码:,1,2,3
3、,4,5,6,7,8,9,0,遵循逢十进一的规律,143.75,=,-数的构成以及进位规则,一个十进制数数 N可以表示成:,若在数字电路中采用十进制,必须要有十个电路状态与十个记数码相对应。这样将在技术上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很不经济。,表示方法:123.4D 或(123.4)10,(2)二进制:,以二为基数的记数体制,表示数的两个数码:,0,1,遵循逢二进一的规律,(1001)B=,=(9)10,=(1001)2,如 1+1=10,优缺点,用电路的两个状态-开关来表示二进制数,易于物理实现;操作简单,运算方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逻辑设计方便。,位数较多,不好读、不易记,使用不便。,(3)十
4、六进制:,十六进制记数码:,0,1,2,3,4,5,6,7,8,9,A(10),B(11),C(12),D(13),E(14),F(15),以十六为基数的记数体制,遵循逢十六进一的规律,如 F+1=10,表示方法:2A.FFH 或(2A.FF)16,(4E6)H=,4162+14 161+6 160,=(1254)D,(4)数制转换,(a)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9)D,例:(1001)2=,转换方法:按权(或多项式)展开相加,=(13.25)10,例:(1101.01)2,=(101)D,例:(145)8=,整数部分除以2,余数是二进制数的K0,然后依次用2除所得的商,余数依次是K1
5、、K2、Kn。转换结果为(K n、Kn-1 K0)2。小数部分乘以2,整数是二进制数的K-1,然后依次用2乘所得的积,整数依次是K-2、K-3、K-m。转换结果为(K-1K-2 K-m)2。,(b)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转换过程:,(25)D=()B,例:,11001,转换过程:,(0.125)D=()B,例:,0.001,(0.654)D=()B,例:,0.101001,(125)D=()7,例:,236,(c)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0101 1001)B=,027+1 26+0 25+1 24+1 23+0 22+0 21+1 20B,=,(023+1 22+0 21+1
6、20)161+(1 23+0 22+0 21+1 20)160B,=(59)H,每四位2进制数对应一位16进制数,B=()H,从小数点左右开始 四位一组,(1001 1100 1011.0100 1000)B=,9CB.48,例:,(d)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0 00001 00012 00103 0011,十六进制 二进制,4 01005 01016 01107 0111,十六进制 二进制,8 10009 1001A 1010B 1011,十六进制 二进制,(A59.3F)H=()B,(A 5 9.3 F)H=,101001011011.00111111,例:,十六-二进制对照表,按
7、权展开法,二十转换,整数除2取余倒序法小数乘2取整顺序法,十二转换,小数点左、右四位一组分组,取每一组等值的十六进制数,二十六转换,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四位二进制数代替,十六二转换,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09十个数码,即为BCD(Binary-Coded-Decimal)码。四位二进制数最多可以有16种不同组合,不同的组合便形成了一种编码。主要有:8421码、5211码、2421码、余3码等。,1.1.3 码制,只代表不同事物的代号而不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称为代码。,为了便于记忆和处理,编制代码是遵循的规则称为码制。,二进制数,自然码,8421码,2421码,5211码,余三码,恒权代码,在BC
8、D码中,十进制数(N)D 与二进制编码(K3K2K1K0)B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N)D=W3K3+W2K2+W1K1+W0K0,W3W0为二进制各位的权重,所谓的8421码,就是指各位的权重是8,4,2,1。,十进,制数,编码,种类,0123456789,8421码,余3码,2421码,5211码,余3循环码,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0000000100100011010010111100110111101111,0000000101000101011
9、110001001110011011111,0010011001110101010011001101111111101010,权,1.1.4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的算术运算和十进制算术运算基本相同,只是进位方式改为“逢二进一”和“借一当二”。,1、原码,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数的正、负用0、1表示,称为原码或机器码。,+1011 原=,-1011原=,01011,11011,2、补码,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为了简化运算电路,引入了补码的概念: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正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可通过将原码的数值位逐位取反,然后最低位加1得到。,-1011 补=
10、,+1011 补=,数值位取反,0100,最低位加1,10101,01011,【练习题】,6D,109,111101.1011111,61.7421875,1111111,7F,100110,111010,小结,基本要求: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掌握数制转换方法;掌握8421BCD码的构成;4.掌握原码、补码的概念。,作业:P38 思考题和习题1-1、1-2、1-3、1-4各题中的(1)(3)小题,1.1 概述,1.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1 概述,1.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1.2 数制,数的构成以及进位规则,(1)十进制:,以十为基数的记数体制(D),(2)二进制:,以二为基数的记
11、数体制(B),(3)十六进制:,以十六为基数的记数体制(H),二十,按权展开相加法,十二,整数部分除2取余倒序法 小数部分乘2取整顺序法,二十六,小数点左、右四位一组分组,取每一组等值的十六进制数,十六二,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四位二进制数代替,1.1.3 码制,1、原码,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数的正、负用0、1表示,称为原码或机器码。,2、补码,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为了简化运算电路,引入了补码的概念: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正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可通过将原码的数值位逐位取反,然后最低位加1得到。,1.2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在数字电路中,我们要研究的是
12、电路的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数字电路又称逻辑电路,相应的研究工具是逻辑代数(布尔代数)。,在逻辑代数中,逻辑函数的变量只能取两个值(二值变量),即0和1,中间值没有意义,这里的0和1只表示两个对立的逻辑状态,如电位的低高(0表示低电位,1表示高电位)、开关的开合等。,1“与”逻辑,A、B条件都具备时,事件Y才发生。,1.2.1 三种基本运算,-与、或、非,灭,灭,灭,亮,1.2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描述方法,真值表,用0表示开关断开、1表示开关闭合用0表示灯灭、1表示灯亮,逻辑代数的描述方法,逻辑式,逻辑符号,真值表,Y=AB或AB,0 0=0 0 1=01 0=0 1 1=1
13、,有0出0,全1出1。,2“或”逻辑,A、B只有一个条件具备时,事件Y才发生。,灭,亮,亮,亮,逻辑代数的描述方法,逻辑式,逻辑符号,真值表,Y=A+B,0+0=0 0+1=11+0=1 1+1=1,有1出1,全0出0。,3“非”逻辑,逻辑式,真值表,逻辑符号,有1出0,全0出1。,A条件具备时,事件 Y不发生;A不具备时,事件Y才发生。,1.2.2 几种常用的逻辑运算,“与”、“或”、“非”是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任何其它的逻辑运算都可以以它们为基础表示。,与非逻辑,与非:条件A、B都具备,则Y不发生。,或非逻辑,条件A、B任一具备,则Y不 发生。,与或非逻辑,当A,B不同时输出Y为1;而A,
14、B相同时输出Y为0,即“相异为1,相同为0”。,异或逻辑:,当A,B相同时输出Y为1;当A,B不同时输出Y为0,即“相异为0,相同为1”。,同或逻辑,1.3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见下表,1.3.1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摩根定理,可以用列真值表的方法证明:,【例1】用列真值表的方法证明:,【例2】用列真值表的方法证明:,1,0,1,1,0,1,常用异或和同或运算公式,此外,,(A的个数为偶数),(A的个数为奇数),1.3.2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1)A+AB=A,证明:,利用运算规则可以对逻辑式进行化简。,例如:,A+A B,=A(1+B),=A 1,=A,在两个乘
15、积项相加时,若其中一项以另一项为因子,则该项是多余的,可以删去。,证明:,例如:,两个乘积相加时,如果一项取反后是另一项的因子,则此因子是多余的,可以消去。,也可利用基本公式:A+BC=(A+B)(A+C)证明,证明:,1.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1.4.1 代入定理,任何一个逻辑等式,如果将等式两边所出现的某一变量都代之以同一逻辑函数,则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则称为代入规则。,例如,已知(反演律),若用F=B+C代替等式中的B,则可以得到适用于多变量的反演律,即,1.4.2 反演定理,注意以下两条规则:,需遵守“先括号,然后乘,最后加”的运算优先次序。,不属于单个变量上的反号应保留不变。,【例
16、】Y=(A+B)C,【例】Y=A(B+C)+CD,注意:加括号的目的是保证优先级。,【例】,1.4.3 对偶定理,对于任何一个逻辑式Y,若将其中的“”换成“+”,“+”换成“”,0换成1,1换成0,则得到的一个新逻辑式Y,这个就是Y的对偶式。,【例】,对偶定理:若两逻辑式相等,则它们的对偶式也相等。,小结,基本要求:掌握三种基本逻辑运算的概念和逻辑符号、图形符号;掌握同或和异或的概念和符号;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一些常用公式,要求会灵活运用;掌握真值表法证明函数式的方法;了解逻辑代数的3个定理,会用定理求反函数及对偶式。,1.2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1.2.1 三种基本运算,-与、或、非,1.2逻辑
17、代数的基本运算,1.2.1 三种基本运算,-与、或、非,1.2.2 几种常用的逻辑运算,1.3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1.2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1.2.1 三种基本运算,-与、或、非,1.2.2 几种常用的逻辑运算,常用异或和同或运算公式,此外,,(A的个数为偶数),(A的个数为奇数),1.3.2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1.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一、代入定理,任何一个逻辑等式,如果将等式两边所出现的某一变量都代之以同一逻辑函数,则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则称为代入规则。,二、反演定理,注意以下两条规则:,需遵守“先括号,然后乘,最后加”的运算优先次序。,不属于单个变量上的反号应保留不变。,三
18、、对偶定理,对于任何一个逻辑式Y,若将其中的“”换成“+”,“+”换成“”,0换成1,1换成0,则得到的一个新逻辑式Y,这个就是Y的对偶式。,对偶定理:若两逻辑式相等,则它们的对偶式也相等。,1.5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5.1 逻辑函数,任何一件具体的因果关系都可以用一个逻辑函数来描述。,以逻辑变量为输入,运算结果为输出,则输入输出间的关系称为逻辑函数。,1.5.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一、逻辑真值表,真值表:将输入、输出的所有可能状态一一对应地列出。,优缺点,直观明廖。输入确定后,可从真值表直接查到对应输出,集成电路(IC)手册常用它描述器件的逻辑功能。,能方便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
19、题。,不适用于变量较多的情况。,请注意,n个变量可以有2n个组合,一般按二进制的顺序,输出与输入状态一一对应,列出所有可能的状态。,二、逻辑函数式,把逻辑函数的输入、输出关系写成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的组合式,即逻辑代数式,又称为逻辑函数式,通常采用“与或”的形式。,Y=A(B+C),优缺点,书写简洁、方便;,便于用逻辑图实现。,不如真值表直观。,便于利用公式定理进行运算、变换;,三、逻辑图,把相应的逻辑关系用逻辑符号和连线表示出来。,【例】Y=A(B+C),更接近于工程实际,与实际使用的电路器件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真值表:将输入变量所有的取值下对 应的输出值找出来,列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 代数 基础 数字 电子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