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Ch14提高软件设计质量.ppt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Ch14提高软件设计质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Ch14提高软件设计质量.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Ch.14 提高软件设计质量,第13章 回顾,13.1 需求分析的概念 软件系统的构建层次,软件需求工程过程13.2 需求的获取与分析13.3 需求分析建模 结构化分析建模,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敏捷建模13.4 系统需求的质量保证,第 14章 提高软件设计质量,14.1 软件设计 14.2 软件体系结构 14.3 软件设计模式 14.4 软件设计优化 14.5 一些典型的系统设计 14.6 数据库设计质量,课程目标,了解软件设计的目标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掌握软件设计模式理解软件设计的优化了解一些典型的软件系统设计,14.1 软件设计,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
2、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软件设计一般分为:体系结构设计 高层次设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并定义子系统和它们之间的通信或接口。详细设计 过去习惯成为总体设计或概要设计。通过对结构表示进行细化,得到软件软件详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14.1.1 软件设计的目标,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软件系统结构 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概要设计文档评审软件设计的目标具备特征:可靠性 性能和安全性 可扩展性 可定制性或可移植性 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14.1.2 软件设计评价标准,软件设计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包含:质量属性、度量
3、以及质量分析与评价技术。区分软件设计的质量属性:软件运行时间评价的质量属性;软件维护时间评价的质量属性;与体系结构本质质量相关的质量属性;软件设计度量方法可以分为:面向功能设计的度量,面向对象设计度量。软件设计的评价工具和技术:软件设计评审,静态分析,模拟与原型。软件设计模型:由实体空间,过程空间和形式空间组成。,软件系统设计模型示意图,软件设计评价,实体空间标准 以源系统做为标准来度量系统设计模型,是一个软件设计最终应该附合的标准。它依赖于我们对于源系统的认识程度,同时软件设计是思维的产物。过程空间标准 可以看作实体空间的间接标准,是基于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来定义。形式空间标准 以目标系统的角
4、度(即软件产品质量属性)检验系统设计。实体空间标准和过程空间标准,可以保证目标系统的功能满足源系统。,软件设计质量考察指标,设计结果的稳定性 设计的清晰性 设计合理性 系统的模块结构所显示的宽度、深度等模块间松耦合而模块内部又保持高度一致性、稳定性是高质量软件设计的关键之一给出的系统设计是否满足软件需求可测试性和可追溯性所要设计的系统在整个项目软件中的地位、作用对各种需求项是否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分析,系统的模块结构复杂性描述,14.1.3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的思想原则用户需求远比技术重要需求其实很少改变,改变的是对需求的理解接受变化不要低估软件规模的需求在软件设计中没有捷径可以走任何体系结
5、构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设计模式也一样软件设计的技术原则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李氏代换原则依赖倒转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合成/聚合复用原则迪米特法则,耦合的表现形式,系统模块的内聚性,14.2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体系结构的模型和视图体系结构的分类体系结构的设计异步体系结构的选择,14.2.1 体系结构的模型和视图,体系结构的模型结构模型:以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来刻画结构,并力图通过结构来反映系统的重要语义内容。框架模型:框架模型主要
6、以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研究系统的“大颗粒”的行为性质。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功能模型: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体系结构的试图概念试图逻辑试图物理试图,14.2.2 体系结构的分类,C/S软件体系结构传统的二层C/S结构存在局限性。三层C/S结构将应用功能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B/S软件体系结构B/S结构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B/S结构和C/S结构比较接近,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中间件的多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具有客户端的表示层、中间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或多层体系结构。多
7、层体系结构将客户和资源分开,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载。多层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组件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实现。,14.2.3 体系结构的设计,多层分布式体系主要层次在多层体系设计中,各层次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划分,实现明确分工。客户、业务服务、数据服务。多层分布式体系设计要点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快速响应系统扩展灵活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应用开发要考虑3方面的技术:开发环境、应用程序的集成、应用程序的配置。系统平台软件和终端软件的体系结构的划分是以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扩展性和可管理为原则。,14.2.4 异步体系结构的选择,异步体系结构优点:更快的响应时间负载平衡具有更好的容错能力支持断续连接的系统异
8、步体系结构缺点:利用通知或轮询进行状态跟踪处理超时创建和执行补偿逻辑,14.3 软件设计模式,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建筑的永恒方法:模式是一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它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样,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该方案而不必做重复劳动。,14.3.1 设计模式的分类,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类模式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 质量保证 管理 Ch14 提高 软件设计 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