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总复习课件.ppt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总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总复习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之,现代文阅读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五、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七、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
2、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常见试题及解题思路,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词语是构句、成段和联章的基本单位。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考查学生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方法: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1)从主题入手,全局考虑,避免以偏概全,注
3、意该词与上下词语、上下文句的关系;(2)从词语或词语所在的句子出发,对这个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进行体味和琢磨;(3)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语体特点、作品风格等方面理解揣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4)从“准确”“周密”“简明”和“生动”的角度去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重要词语,关乎文章中心的词语关乎表达人物情感的词语关乎刻画人物性格的词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具有特别表达作用的词语,关于“词语理解”,中考怎么考,1.解释(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2.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好处)。,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聚焦中考,“面黄肌瘦”原指人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的样子,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老人因至爱这本小册子,珍藏时久,小册子发黄破旧的样子。,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聪明”本指聪慧灵敏,这里褒词贬用,写出自己没能领会到深沉父爱的糊涂和内疚。,1.词语的含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来解答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
5、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词语的含义答题格式:,1、重点词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题套路:“”一词原指,这里指。,“理解词语含义”阅读训练,请说出第段“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
6、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13请说出第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隐身”原指把自身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这里指读书时发挥主体作用,可不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随意阅读、思考和发挥。,“因为我们的爱零存整取,每次打开钱夹付钱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传遍身上每一个细胞,那是在买单中享受快乐。”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该如何理解加横线的词语的含义?(3分),“零存整取”原指银行的一种储蓄方式,在文段中的含义是,平时我们对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付出了一点一滴的爱,最终你会得到回报 享受到无尽的快乐和幸福。,词
7、语含义理解的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2.注意词语的特殊表达形式3.思考词语的特殊含义,答题规范:,XX词语原指,在本文这里指。,对词语的含义容易犯错的地方是,不能结合语境去领悟情感,反而只说字面意思,以致分析不到位。,考点二: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应能体会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分析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可根据修辞特点,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明确内涵,依托写作背景,围绕写作技巧,紧扣思想感情,抓住句中的关
8、键词语来理解句义。理解句子的作用,还要注意不同语句的表达方式的特点:说明语句简明、准确、丰富;议论语句准确、严密、鲜明;记叙语句丰富生动;抒情语句,则感情浓郁。通过对精彩语句的赏析、揣摩和鉴赏,体会文章的内蕴美,领悟文章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提高对文章的文旨文脉文风的感受力。,15.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15.(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参考答案】“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9、扣住“压”。1分)(意合即可),【参考答案】“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2分,“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聚焦中考,答题格式:,2.分析句子的含义。方法:a.不脱离具体的语境,抓住文章的立意和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b.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的意义;c.多方面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答题套路:分析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
10、词语的特殊含义。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总结方法,此类题型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作用:1、修辞句(比喻):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2、富含哲理的句子: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3、言外之意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考点三:赏析语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1)赏析词语,考点三:赏析语言,15.品味语言(7分)(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
11、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参考答案】用拟人,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展现了深沉的父爱。(1分),【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2分,三点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即给满分)。(意合即可),聚焦中考,14.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
12、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参考答案】用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迫切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展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参考答案】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词语妙用: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好处或表达效果)。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有时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有时要考虑词语对描写的景物意境起的作用或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解题思路:,1.从词语的表达形式入手2.分析词语表达形式的作用3.结合语境分析词语表现的内容4.结合文章中心分析词语的表达意义,答题规范:,
13、XX词语用什么表达形式,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现了什么内容。,词语赏析答题格式:,答题套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多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入手),方法:词的本义+对象+表达效果(特点,特征,感情),阅读选文迷雾灯塔之光,回答问题。科林低着头,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他抬头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请你分析选文中加点词
14、语“低着头”、“慢腾腾”的表达效果。(3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担心父亲。,体会段中加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
15、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品味文中加线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这些词语把木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解题思路:,1.从词语的表达形式入手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表现的内容3.结合文章中心分析词语的表达意义4.分析词语在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答题规范:,XX词语用什么表达形式,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现了什么内容。,小结: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读懂文本+抓准考点+规范答题,XX词语用什么表达形式,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现了什么内容。,XX词语原指,在本文这里指。,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
16、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方法:回答能否(大多不能)+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描会出)+特点,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2)赏析句子,考点三:赏析语言,“0分”与“满分”的距离,古 井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高
17、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
18、用勺子舀起水来。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注:氤氲(ynyn):形容
19、烟或云气浓郁。,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对划线句子具体赏析(6分),答:“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体现了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闲,回忆无限。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时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喜爱、亲切的感情,人与景物完美融合的人文魅力。”几分?,例: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对划线句子具体赏析(6分
20、),(0分!),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析”就是分析其特点。,“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特点,这段文字的描述对象是谁?“映着人的头脸”,描述了古井的”“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说明了古井的什么特点?,古井,清澈,水是动感的!,(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地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参考答案,“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
21、澈和灵动”。(满分),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体现了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闲,回忆无限。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时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喜爱、亲切的感情,人与景物完美融合的人文魅力。参考答案:“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赏),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析)。(满分),(0分!),表述不准,“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请赏析,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此句话描写了我
22、的手因井沿太冷而被吸住,好不容易才脱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手被井沿粘住写成被井沿“吸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古井的井沿的冰凉。参考答案: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赏)写出古井的阴凉(析)。“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特点,(2分),要点不全,反思“赏析”一定要把重点和特点等找出来,这样才不会走错方向。解阅读题并不是把答案写得满满当当、十分优美,而是要将题目的中心字词筛选概括地“挖”出来。,答题失误类型,1、答非所问2、要点不全3、表述不准4、不合要求5、答案重复,可供赏析的角度:1、修辞 5、表现手法 2、用词 6、表达方式 3、句式 7、语言风格4、描写方法,考点四
23、: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1、根据位置,结构,内容,2、运用修辞,3、重点谴词,技巧,4、描写的角度,(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
24、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结构上照应开头,结构完整。,A、位置(文中重要句段作用),B、句子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
25、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修辞角度答题格式:,(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了(对象)特征,表达了强烈的之情。(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阅读 散文 小说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