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理论.ppt
《行为金融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理论.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为金融学讲座 楚尔鸣,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一、行为金融学在现代金融学中的地位 1、金融词源与学科分支(1)金融:资金融通。(2)Finance:货币资财及其管理。(3)中国金融百科全书:货币流通及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4)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定价理论、公司财务。,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2、金融学科的发展分支,金融学,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货币经济学,金融运行学,金融工程学,行
2、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3、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金融学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新的学科领域并推动金融学自身的发展。,金融学,工程学,金融工程学数学,金融学,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社会学,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4、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发展及局限发展:A、从狭义有限理性到广义有限理性 B、从完美贝叶斯规则到有限贝叶斯规则 C、从预期效用理论到期望理论局限:行为金融理论深层次的根基被质疑二、实验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实验1:在一个赌大小的赌博游戏中,已经连续七次开大了,请问在第八次下注时,你是押大还是押小?赌徒谬误。实验2;幸运轮实验。对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席位进行百分比估计。,行
3、为金融学专题讲座,实验3:算式结果估计123456789=987654321=答案362880实验4:温水试验,对比效应。实验5: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实验者若被要求评价一个人,如果选择答案有两个序列: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 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最后的答案会受第一个因素的影响。如果进行选举投票,则根据演讲时间至投票时间的长短,会产生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实验6:稀释效应与堆砌效应试估计如下两人的学习成绩:小张,平均每个星期要花31小时课外时间学习。小李,平均每个星期要花31小时课外时间学习,小李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还每隔三个月去看望一次爷爷奶奶,
4、每隔两个月去打一次台球。选举张贴介绍过程中,存在堆砌效应。实验7:参赌困惑受访者被询问是否愿意接受第二次赌博。第一种情形是这些受访者知道第一次赌博输赢的结果;第二种情形是受访者不知道第一次赌博输赢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形下,不管第一次赌博输赢的结果如何,大都愿意参加第二次赌博;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受访者都不愿意参加第二次赌博。,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实验8:小帐户效应问题1:假设你买一套西装要750美元,买一个计算器要10美元。售货员告诉你,同样的计算器在另一个商店只要5美元,但要走20分钟路,你会去吗?问题2:在问题1下假设售货员告诉你,你买的同样的西装在另一家商店只要745美元,但要
5、走20分钟路,你会去吗?结果,100名调查者中,在问题1下愿意去另一商店的占68%,在问题2下愿意去另一商店的只占29%。实验9:圣彼德堡悖论假如在连续参加抛硬币的抽奖活动中主办者承诺:若第一次便得到正面向上的结果,将付给抽奖者1元,若第二次得到正面向上的结果,将付给抽奖者2元,若第三次才得到付给4元。即该结果晚出一次奖励增加一倍。,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抽奖活动的期望报酬如下:E(g)=1(1/2)+2(1/4)+4(1/8)+2n-1(1/2n)=n/2显然,随着抽奖次数的增加,该期望值为无限大。但实验证明,大多数人只愿意付2-3元来参加这种抽奖活动。理性个人愿意为这种活动所支付的价格与无穷
6、数学期望之间的矛盾,就构成了圣彼德堡悖论。实验10:偏好反转定义两组不同的彩票:Q=(4,29/30;-1,1/30)R=(16,10/30;-2,20/30),要求投资者选择。实验表明,投资者绝大多数选择Q,但当被要求对Q和R进行最低定价时,绝大多数投资者对R的定价高于对Q的定价。这就是著名的偏好反转现象。,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三、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1、投资者个体行为异象(1)投资分散度不足。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个体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其投资的分散度大大低于传统投资组合所要求的程度,这种投资分散度不足的具体表现是“家乡偏差”。传统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国内证券市场的价格与投资者的人力资本高度正相
7、关,因而应做空国内证券市场,但实际的市场表现却与之相悖。(2)过度交易。传统金融理论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那么,这种理性如果成为公共信息,证券市场上就不会有交易行为,因为理性的投资者是不会与理性的投资者交易的。但事实上,投资者的交易过于频繁。,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3)处置效应。这是指投资者在出售资产时的表现:投资者总是愿意在盈利或价格上涨时卖出他们所持有的资产,而不愿意卖出或长时间持有那些比他们购买时价格更低的资产。这与传统金融学的价格波动与操作策略相悖。Odean(199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出售证券的平均业绩好于他们所持有的证券。(4)投资者的极端选择行为。即投资者倾向于购过去表现最好或
8、是最差的股票。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时,要么购买过去最好的证券,要么购买过去最差的证券,这样偏向的购买行为是经常发生。而且,这样倾向的买入行为比卖出行为更频繁,可惜的是这种买入行为比卖出行为更容易失败。,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2、总体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1)股票溢价之谜。由Mehra和Prescott(1985)提出。1926年的一美元投资于不同金融资产上,到1999年12月能获得的回报如下:小公司股票6600美元标准普尔股票组合3000美元股票价格研究中心股票组合2000美元20年期国债40美元1个月期短期国库券15美元。可见,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而言高出很多,但为什么人们在股票上的
9、投资很少?,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2)股利之谜MM定理(1958)证明了在一个免税的有效市场上,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在美国的税收体系下,股利要比资本利得支付更高的所得税,因而公司与股东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分配股利,而用盈利回购股票或保留盈余。但现实的事实与之相悖,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的公司选择分派股利?为什么派发现金股利或股利增长时,股价也会上涨?这被称之为“股利之谜”。(3)价格长期偏离价值之谜格雷厄姆和多德(1934)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内在价值基础之上的,虽然股票价格会由于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长期来看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归到内在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10、但现实的事情却是股票价格长期偏离基础价值。,行为金融学专题讲座,(4)赢者输者效应之谜De Bondt和Thaler(1985)将公司股票按照股价表现进行分类,将前3年股票累积收益率排在前几位的公司构造为赢者组合,将同一时期内累积收益率排在最末几位的公司股票构造成输者组合。然后比较两者在5年后的累积收益,结果发现输者组合其后表现出很高的收益,而赢者组合则表现出较低的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赢者输者效应”之谜。(5)规模效应之谜Banz(1981)发现,无论总收益率还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Fama和French(1992)对1963至1990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 金融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