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5篇)第一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OOo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关键字:苗族苗语传承发展苗语简介: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
2、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三.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人使用。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
3、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四.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
4、统文字。【作者简介】:向桂珍财务管理一班指导老师龚志祥湘西苗族的苗语现状:(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苗文在学校教育中急剧萎缩,苗、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苗文扫盲基本停止。湘西当地的苗族主要使用苗语和汉语。使用苗语的频率,主要看他们交谈的对象和场合。大体上,如果交谈对象会苗语就使用苗语,如果在民族村内更多地使用苗语。在外界社会交往中,由于会苗语的交谈对象一般较少,所以使用苗语较少,几乎不使用苗语。现在村内的社交中也一般性地使用汉语。苗语教育更是糟糕,大多数苗族人都被汉族的人汉化了,现在说苗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二)不同群体使用苗语的情况不同。一是长期呆在家里的中、老年村民,他们能够流利
5、的使用苗语交谈。这类人占苗族的65%左右;二是经常在外的村民(读书、打工等),这部分人多半都是中青年人,能听懂苗语,因为经常在外只有回家的时候才偶尔说苗语,用苗语交流不太熟练,这类人占苗族20%;三是年龄在10岁以下以及在外面长大的村民,既不能说、也听不懂苗语,这类人占苗族的10%;四是通过婚嫁从外地迁居的村民,能听懂苗语并能说苗语的人群,占5%。湘西苗家人的风采调查过程(一)基于苗族语言的发展的一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主要是上网了解资料和去当地实地考察,采访了一些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之后,在同学的带领下去拜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苗家人,并向他们了解村里的苗语使用情况。最后还依据不同年龄层次
6、的苗家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二)通过调查后笔者得出了一些结论:一、苗语的发展正面临语言危机,能熟练说苗语的只是一些老一辈的人,中年人仅仅能听懂。而新一代的苗族人基本听不懂更不会用苗语交流。二、苗语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与汉语的融合过程中,逐渐被汉化。三、政府未采取措施来挽救濒临灭绝的苗语。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而忽视了苗语。五、大多数苗家人没有意识到传承苗语的重要性,苗族语言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对其的全面认识。原因分析一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无形中威胁着苗族语言文化的共存和发展。如苗族语言中没有政治、科技、电视、手机等的名词,很多现代词汇都沿用汉语的说法。
7、由于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很有限,而苗族本身又没有文字,掌握苗族语言的老一代人去世后,这种靠口耳相传代代相袭的语言将会出现“传承危机”,面临消亡。二是民族村苗语的传播仅依靠语言环境,没有正规化的语言教育,使苗语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阻碍。村里尽管有一所双语教学小学,但是老师大多都是刚招的汉族老师,他们本身自己都不会使用苗语,当然无法教学生苗语了。目前仅有校长一人教学前班的苗语单词,加之没有教材,教学中只能简单的教一些苗语词汇。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出用苗语交流的环境,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氛围和条件,所以目前学生仅仅能说单词,而不能进行交流。三是在汉语占主流的社会,多数苗族家庭更看重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大部
8、分苗族家庭要求孩子学会汉语,主动教儿童学汉话。有的家长为了给小孩创造学汉语的环境,在家里也不说苗语。从小在汉语环境长大苗族村民对本族历史知之甚微。事实上他们对苗文化,特别是苗语言越来越不在意,苗族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己经发生动摇。四是新一代苗族人对苗语的不重视。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优点,而一味的学习汉语。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让苗语面临很大的挑战。新一代的苗族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开始出门打工,在外基本上不说苗语,在家也说的就更少。对策(一)政府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民族村的语言,记录、描写、录制、保存民族村的语言、声像资料,尽量延缓苗语的流失。(二)成立保护苗
9、族语言的专门机构,由民族、教育、文化等部门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指导全县苗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并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苗语语言保护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利于学习、使用、发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各类活动。1.是加强汉苗双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娃娃抓起,鼓励、督促他们学习、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是举行学习、使用、发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研讨会、举办“放歌苗寨,苗语歌王赛”、“苗族服饰风采展”等各类艺术比赛、举办苗语教学创新课教学观摩评选活动、开展苗族风情摄影大赛、开辟征文栏目,介绍苗族文化等。(四)制定有关
10、苗族语言保护的条例或法规,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并且有法可依。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文化部启动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也正在实施中,这对我们保护苗族语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事情。参考文献政府看望苗家人和谐的情景参考文献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贵州省民委民族语文办公室贵州省黔东苗文试行工作总结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1996,熊玉友等川黔滇苗文试验推行工作总结报告M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著民族文字
11、的创制与改进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黔东南州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著黔东苗文试行工作总结报告(黔东南州民族委员会内部资料)Z19965李大明川黔滇苗文使用情况(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部资料)Z1996熊玉友等川黔滇苗文试验推行工作总结报告M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著民族文字的创制与改进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杨忠信等威宁苗族语言文字教育篇M威宁苗族百年实录编委会编著威宁苗族百年实录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附页:下面是问卷的一些问题:你会说苗语吗?1.会2听的懂3不会你经常唱苗文歌吗?每天都唱2偶尔会唱3基本不会唱苗语是你要学的一门课吗?1是2不是3没有听过你喜欢说苗
12、语吗?喜欢2不喜欢3其他你在家说汉语多还是苗语多?1苗语多2汉语多3一样你对苗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吗?1有2没有3其他你很尊重那些苗语讲得好的长辈吗?1尊重2不尊重3其他等等上面是问卷的一些问题。做完问卷调查后,笔者还实地去证实这些结论。第二篇: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的现状、机遇与挑战作者:丁石庆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1日07版)2015年6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第一个试点的数据采录工作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展开。张岩摄/光明图片2015年8月,丁石庆率团队在甘肃积石山县进行保安族语言资源数据采集工作现场。张岩摄/光明图片
13、【语文笔谈】中国境内己经识别和正在使用的语言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5大语系,还有尚难界定语系、语族或语支及混合语等的若干语种,分布于上述语系的10余个语族的语言计130余种。无疑,我国是世界语言资源大国,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资源传承和保护现状令人堪忧。2016年5月,国家语委与国家民委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通知,并颁布了2015-2019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展开300个一般点、100个濒危点的总体规划表。这标志着,由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专家共同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正式以规范化、科
14、学化、社会化、协同化的模式推进。这是继1956年我国开展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国家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空前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与上次的语言普查工作相比,无论从起点、规模、财政支持力度,还是从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等方面来讲,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我们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机遇,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和研究队伍的一次全面学术检阅;尤其对少数民族语言学科来说,将是一次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梯队建设,加速提升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为培养大批后续人才积累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契机。多年来,笔者曾以
15、国家社科基金、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等多种形式立项,在北方部分民族中开展相关专题的语言国情性质的长期调查。从调查所获材料综合分析,我国北方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复杂,不仅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内部,也因不同方言区、不同居住格局等原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和不平衡现象,甚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母语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语言资源保护措施和实际功效也有差别,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语言以各种不同的理念和模式,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资源进行着保护和传承。从整体上看,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北方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母语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变。
16、其原因无外乎母语传承途径愈发单一,母语个体数量的比例锐减,家庭母语传承环境和社区母语强化环境弱化。其结果表现为:许多民族的母语人对日常耳熟能详的最基本词汇的第一反应速度变慢,许多固有的词语已逐渐淡出某些年龄段母语群体的记忆,语言结构发生变异等。而母语代际传承断层现象则更为突出,即使是在同一民族组成的家庭环境中,母语的使用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使用频度减少或逐渐萎缩的态势。母语的使用频率逐渐由高趋低,而第二语言的使用则正好相反,甚至在我国北方民族聚居区内居住的青少年人群中,语言转用也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境内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情况的调查数据和材料,已证实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也存在上述同质或类似的情况
17、,其中还包括部分人口数量并不少的民族。上述现象也发生在我国的跨境民族中。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属跨境的有38种,而其中的部分跨境语言正在趋于消失,如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俄罗斯语等,甚至有的跨境语言的使用,因受其相邻国家影响较大而出现了文化倒灌现象。据2015年笔者主持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调查20个一般点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和实施的2016年88个点(包括28个濒危点和60个一般点)的调研材料显示,仅在两年内,已有十余名发音合作人因各种疾病、发音器官缺损等原因而不能参与和配合语保工程的调查任务,还有几个濒危点因难觅符合工程各种规范要
18、求的发音合作人而不得不重新选点,甚至数个一般点也存在类似现象,部分课题组不得已提出申请,要求降低遴选发音合作人的条件。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数个课题组原来提出的十分理想的发音合作人在立项期间还健在,但当课题组即将赴调研现场时,却被告知发音合作人近日遗憾离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挑战之一: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传承、保持现状堪忧,部分语种的保护工作则因各种原因收效甚微,尤其是无文字及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保护工作至语保工程启动之前几乎为零,而大多数语言极速衰变的程度及后果不堪设想,时不我待,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前期的总体规划
19、、顶层设计一、组织实施方案既需要前沿、科学、创新的理念,更需要敢开先河的魄力,同时也要求实施方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挑战之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对承担单位、组织者和课题参与者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承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加强条件保障方面作出承诺和兑现。组织者除了具备大团队集体攻关、协调组织、主持顶层设计和重大学术决策的经验,还应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和协调推进工作进程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语保工程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熟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规范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工程层面有诸多虽然繁杂细腻却科学严谨的规范标准,尤其是
20、濒危点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这就要求每个课题参与者必须既具备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同时也要兼备承担课题所有具体任务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另外,语保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资源数据采集工作,作为工程参与者,需要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构建大型数据库提供各种规范达标的入库材料。挑战之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党和国家的远程规划和长期行为,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后续运作空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也将在完成语保工程专项任务之后,陆续展开一系列后续研究计划。因此,目前参与专项任务调查和研究的一批年富力强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青年才俊,将是这些工作的主力
21、军和后继人才。对工程层面和组织者来说,从语保工作中去发现好苗子,并大胆提携,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学人才,是任务,更是对我们是否具备学科视野和学术创新胆魄的一次考验。对上述各类人才的个体挑战则是他们可否充分参与和分享工程的资源,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尽快成长,并顺利将自我锻造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优秀人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国家已吹响抢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号角!我们将全力投入到语保工程的各项工作之中,顺利完成这一严肃的政治任务与学术任务,交一份让全国各族人民满意的答卷。(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22、常务副主任)链接为贯彻党和国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工作。在2015年启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80个点的调查试点工作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及在整个工程整体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全面负责协调和统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力量来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此,中央民族大学特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并成立了由校内外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该中心实行“中心一项目负责
23、人一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按语族分设项目负责人,相对独立地组织实施所负责语族内包括一般点和濒危点的全部调查任务。第三篇: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拯救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迫在眉嚏。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余种,使用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语言约占语言总数的一半;在100o人以下的有20余种,它们基本上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而在现
24、在这样一个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目前进入电脑的少数民族文字,仅有蒙古王、满文、锡伯文、藏文、彝文、德宏傣文、西双版纳傣文、像像文八种。这样的局面不禁让人感到有些伤感与惆怅。总所周知,汉语是我国网络的主流语言。各大网站的网页文字都是汉语中文、各大输入法也是以中文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如何让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也能搭上这个时代的便车与时俱进?是一个摆在我们国家广大少数民族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很多年前,曾进入过百度的苗族贴吧,置顶的帖子就是“苗汉汉苗电子词典3.0发布,欢迎下载试用”,该词典是由“三人帮”潘文敏、龙兴中和陶永标开始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苗族同胞的认可,他们也纷纷投入到了词
25、库的电子化整理工作中,最终该词典能得以成功问世。语言,如果没有文字作为载体,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面对苗语空间被不断打压,苗语新文字无法传播的困境,编写的苗-汉对译字典就成为继承、发展和推广苗语的大好工具。此外,在苗族贴吧里,还有不少帖子是关于介绍苗语、苗文的,我觉得这也是宣传本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其他少数民族也可以效仿借鉴。此外,我觉得还可以创建一个网站,专门在上面放一些少数民族的视频和音乐。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DV技术,将人们经常传唱的歌曲录制下来,还可以将其对唱情歌的场景拍成MV,与音乐
26、更好地相结合,既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又能提供视觉上的盛宴。把这些上传到网上,供网民收听下载,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人民大众喜爱的电视剧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这样就能在平时的耳濡目染下,不断加深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认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排版技术,发行与出版关于介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刊物。毕竟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让本民族的文化走出去,最大程度地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我们也不要扯太远,就来举下身边的例子。因为大学在云南,所以能接触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问他们会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会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失望的。就会觉得,他们把根都
27、给丢了,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想说作为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应该承担起重振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任,要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情怀,在这个发达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如何来弘扬本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走进网络,使其在网络这股热潮中,持续发酵,在不久的明天创造全新的辉煌。第四篇:丹寨县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译制工作总结丹寨县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译制工作总结近年来,丹寨县坚持把开发地方特色乡土教学课件作为促进远程教育作用发挥的关键,积极整合涉农部门技术力量资源,注重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后自
28、主开发和译制了一批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课件,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培训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基本情况丹寨县现有人口16.1万,其中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8.78%,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87%以上;目前全县共有各级远程教育站点173个,其中县级C级站1个,中学信息站7个,村完小接收站46个,村教学点播放点43个,村党员活动室接收站73个,社区站点3个,站点覆盖率达100%。近年来丹寨结合县情实际,把加强苗语课件开发译制作为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教育、文广、农业、畜牧
29、等涉农部门技术力量和资源,先后自主开发了蜡染工艺品的推销艺术、鸟笼工艺制作、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起风帆民族文件放光芒、稻草氨化技术、杨梅培植技术生态韭菜根种植技术、锦鸡舞、泡冬田养鱼技术、丹寨新农村建设等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苗语教学课件26个,译制了养猪技术、狂犬病的认识及防治、当归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稻草氨化技术等11个群众喜欢的苗语课件,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和生产生活。二、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为苗语课件开展译制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调整和充实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把远程教育课件制
30、作特别是苗语课件的开发译制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进行认真部署,由县委组织部和远程办负责组织实施,明确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在课件制作上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每年由县财政和县管党费增加6.5万元作为村校站点远程教育运转经费和课件开发译制经费,为苗语课件开展译制提供人力、物力保障,确保有人抓、有投入。2、加强骨干培训,为苗语课件开发译制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每年举办1次以上的课件制作业务骨干培训,由县远程办邀请省州报社记者、电视媒体技术精英对远程、教育、农业、文广等部门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强化脚本撰写、画面拍摄、音画组合等方面的技能提升,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同时,适时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相关课件制
31、作业务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的技术能力。2008年以来,全县选派参加全国、全省课件制作、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制作、课件脚本撰写等专题培训6人次。3、强化调查研究,增强苗语课件开展译制的针对性。全县统一制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需求情况调查表,县、乡、村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培训学习需求情况调查,采取集中学习讨论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学习的第一需求,坚持每季度对各村群众需求课件汇总分类,对需求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梳理出当地群众急需、适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制作,努力将远程教育“四因施教”(即因时、因人、因地、因
32、需)培训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全县各村校站点需求情况调查率均达到100%,年收集到有价值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共150条以上,增加了苗语课件开发译制的针对性。如根据调查内容自主开发的苗语课件丹寨县蜡染制作与销售技术其生动熟悉的蜡染制作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苗语解说,在扬武乡排倒、排调镇远景、双尧等4个乡镇20多个村深受广大苗族妇女群众的欢迎,激发了她们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技能学习的兴趣。4、注重整合资源,形成苗语课件开发译制工作合力。年初召开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将苗语课件开发译制工作任务及经费筹措分解到县文广局(电视台)、农业局、教育局等成员单位,进行联合开发,充分整合各成员单
33、位的技术、资金等资源,适时组建课件开发组深入乡、村,认真搜集远程教育课件素材、画面等相关资料;明确专人负责对远程教育课件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及时筛选出适合本地群众需求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计划生育、适用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课件,经县远程办审核确定为译制苗语课件的基础素材,最后由县内聘请的3名苗语课件翻译师和配音师配合县远程办和县电视台完成苗语课件的翻译、画面和配音的组合,生成苗语课件。对重点课件邀请省、州电视台提供技术支持。县委组织部负责进行平时的跟踪和督促,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确保课件制作进度和质量,并对职责履行不力的单位行进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2008年以来,全县每年完成苗语课件开发
34、2个以上,译制苗语课件3个以上。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开发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由于县级财政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加上远程教育课件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力开发和译制大量适合本地实际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课件,还不能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2、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单位对远程教育课件制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部分县直部门精力和财力投入不够,甚至有的单位计划落空。3、制作课件的质量还不够高。个别课件在选题上把握的不够好,地方特色不突出;有的选题较好,但内容空洞,时效性、实用性不强;有的课件在脚本写作上不规范,还有的制作粗糙,整体效果不够好。四、下
35、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译制的资金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同时,积极搞好设备配套建设,抽调各涉农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组,不断充实课件制作的专业人才,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工作,切实加大少数民族语言课件的开发译制力度。2、积极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远程教育成员单位在人员、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坚持“自主开发制作为主,合作开发、市场运作为辅”的原则,强化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工作力度,向基层站点提供优质的课件,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同时,认真搞好农民群众教学课
36、件需求情况调查,及时了解群众对远程教育课件的需求,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课件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有目的开发制作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少数民族语言课件,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需求,不断强化课件制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采取举办优秀课件观摩评比活动,评选优秀课件,对评出的优秀课件,由县远程办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积极向全州、全省,乃至中央推荐。3、强化培训,提高课件开发人员素质。通过采取选派人员参加省、州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制作骨干人员培训班,举办县级培训班等方式,积极对骨干人员进行摄像基础知识及摄像机基本操作、电视类教学课件策划和制作流程、电视类教学课件脚本撰写、数字非线性编辑基础知识、电视节目的
37、后期制作、数字视频的远程发布、少数民族语言课件的选择等方面知识系统学习,让骨干人员系统掌握课件开发制作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课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4、努力在开发精品课件上下功夫。结合县委“产业富民工程”的实施,根据农村主导产业选择课题,重在畜牧产业、果蔬产业、硒米产业、中药材产业等方面下功夫,突出地方特色,在选题上要牢牢把握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一基本原则,大胆探索“乡土特色”课件开发模式,依托各级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精心选择开发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内容,积极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广,农民群众易学易懂,乐于接受的农村适用技术教学课件,通过拍摄出群众眼前的真实画面,让群众自己做示范,做到课件通
38、俗易懂,语言简单明了,直观性强,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丹寨县远程办2011年5月15日第五篇: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意见在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意见在新疆,落实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在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具体措施,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已经和正在大量进入汉语言授课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和使用自己的母语,也可以让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学生有机会学习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真正做到通过语言和谐来促进各民族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增进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在自治区各项事业向现代化发展上,我区
39、仍然缺乏大量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从小培养大批了解甚至通晓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各民族双语人才,帮助他们基本适应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既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和工作,也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举。但在开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课程设置中课时量安排上来看:小学阶段从三年级起始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分8个学期,每周开设1课时,每学期开设18课时,总计开设144课时。相比较民族双语班课程设置(每周5节)来看,课时量相对较少。我校2005年合校以来民族班一直坚持开授维语文课,每周5节为语文课之外教师还利用下午仔细和早读来学习巩固,民族学生掌握情况才相对好一些。在汉语班每周开设一节维语课这样看在汉族学生身上预计不会有太好的效果。2、从课程种类安排来看,汉族学生开设的语言课有:汉语语文、英语、维语语文,种类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多,学习也较困难。每种语言的文字不同,书写习惯也不同,句式排列顺序也不同,这给小学生语言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上情况请有关部门仔细斟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