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质量检测.ppt
《苗木质量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木质量检测.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喻方圆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37电话:(025)85427403(O)(025)85428213(H)email:或:,苗木质量检测,苗木质量检测,苗木质量的概念苗木质量检测的目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苗木质量形态指标苗木质量生理指标,苗木质量的概念,。,定义一:Johnson and Cline(1991)提出,苗木质量是苗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成活和造林后生长能力的综合。,定义二:Langerud(1991)认为,很难确切地给苗木质量下定义,特别是用可测量的品质来描述。通常,苗木质量的好坏应以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和生长表现来衡量。
2、,定义三:苗木质量的定义与森林培育的目标有关,如培育薪炭林,应把造林成活率放在首位。而用材林则应兼顾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表现。苗木质量还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关。,苗木质量检测的目的,为用户提供苗木质量证明确定起苗、贮运时间了解苗木的生长情况,为改进苗木生产技术提供依据为间苗提供依据;为适地适苗提供依据了解在起苗到栽植过程中,何时苗木质量下降,以便改进苗木处理技术措施;剔除低质量的苗木,保证造林的成功为确定造林失败的原因提供依据,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制定标准的目的制定标准的历史制定标准的过程,制定标准的目的,促进育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造林质量打击不法分子,制定标准的历史,50年代
3、开始苗木质量研究80年代初开始标准的制定GB6000-8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和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于1985年5月18日发布,1986年1月1日实施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于1999年11月10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在分布区内布点,调查测定,数据处理(聚类分析),试用,征求专家意见,提出初步标准,修改定稿,制定标准的过程,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内容,范围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定义,苗木种类苗龄一批苗木地径苗高根系长度和根幅1级侧根苗木新根生长数量,苗木种类,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插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苗龄
4、,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苗龄的表示方法,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圃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1-0 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2-2 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1(2)-0 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1(2)-1 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移植苗。,一批苗木,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
5、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苗高,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地径,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根系长度和根幅,起苗修根后应保留的根系长度和根幅。,1级侧根,直接从主根长出的侧根。,苗木新根生长数量,将苗木栽植在其适宜生长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后,所统计的新根生长点的数量。,分级要求,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根系达一级苗,苗木可为一级或二级,如根系只达二级,则苗木最高为二级。除根系外,苗木等级由地径和苗高确定,苗高、地径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合
6、格苗只有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苗木检测抽样数量,苗木株数 检测株数 500-1000 50 1001-10000 100 10001-50000 250 50001-100000 350 100001-500000 500 500001以上 750,测量的精度要求,地径 0.05cm苗高 1cm根系长度 1cm,检测注意事项,苗木应成批检验检测结果不能超过允许误差防止被检测苗木失水,苗木调查方法(以机械抽样法为例),划分调查区样地的种类和规格样地的数量样地布点苗木产量、质量的调查方法苗木产量与质量的精度计算苗木产量的计算方法,划分调查区,将树种、育苗方式、苗木种类及苗木年龄等都相同的育苗地划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苗木 质量 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3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