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教学查房.ppt
《脑梗死-教学查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教学查房.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医学,1.脑梗死的概念及临床表现2.脑梗死诊断及鉴别诊断3.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概念,脑梗死或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1.颅脑CT多数脑梗死病例于发病后24小时内CT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小时后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梗死灶,如
2、梗死灶体积较大则可有占位效应。如病灶较小,或脑干、小脑梗死CT检查可不显示。值得注意的是,病后23周(亚急性期)梗死区处于吸收期,此时因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的浸润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导致CT上不能见到病灶,称“模糊效应”,需强化方可显示。,影像,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与CT相比,MRI具有显示病灶早,能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清晰显示小病灶及后颅凹的梗死灶,病灶检出率为95%。脑梗死数小时内,病灶区即有MRI信号改变,呈长T1、T2信号。功能性MRI如弥散加权MRI可于缺血早期发现病变,发病后半小时即可显示长T1、长T2梗死灶。增强MRI比MRI平扫更为敏感。头颅CT或MRI是诊断脑梗死的金标准
3、,只要有条件,应常规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2.MRI,急性期脑梗死,DWI,DSA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可显动脉炎、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3.血管造影,DSA,通常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大面积脑梗死压力可增高,出血性脑梗死脑脊液可见红细胞,如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已经确诊为脑梗死,则不必进行脑脊液检查。,4.脑脊液检查,经颅多普勒(TCD)可发现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的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粘液瘤和二尖瓣脱垂。脑电图与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SPECT 能早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程度和局部脑血流改变。PET 能显
4、示脑梗死灶的局部脑血流、氧代谢及葡萄糖代谢,并监测缺血半暗带及对远隔部位代谢的影响,但由于费用昂贵,目前尚难在脑梗死诊断中广泛应用。,5.其他检查,鉴别诊断,1.脑出血 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症状相似。可行头颅CT以鉴别。2.脑栓塞 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3.颅内占位 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及体征,需与本病
5、鉴别。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治疗要点】,目前还没有针对脑血栓形成的所有病人都能采纳的统一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只能实行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期,选用某种或某些治疗的个体化原则。,1急性期治疗,(1)早期溶栓(2)调整血压(3)防治脑水肿(4)抗凝治疗(5)钙通道阻滞剂(6)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治疗(7)神经元保护剂(8)手术治疗,(1)早期溶栓,脑血栓形成发生后,尽快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原则。早期溶栓是指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可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目前认为,在脑梗死灶周围可能存在一个范围不定的缺血半影区或半暗带,其脑血流供应已减少到不
6、能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电活动,但暂时尚能维持细胞的生存。若能适时改善半影区的血流灌注(早期溶栓),就可能使脑细胞不进展至死亡而恢复正常功能。使用溶栓药物前首先需经头部CT证实无出血灶,病人无出血素质,并应监测出、凝血酶原时间等。,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上述溶栓药物均可静脉滴注或放射介入溶栓。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后6h内早期给予,若能在发病后3h内用药更为理想。因介入治疗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且费用较高,通常宜采用静脉给药,尽快使用溶栓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溶栓治疗的副作用是脑出血,必须严格掌握溶栓的适应证。,(2)调整血压,脑血栓形成的病人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比
7、发病前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大于220mmHg),一般不使用降压药物,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血压过低,应补液或给予适当的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以升高血压。,(3)防治脑水肿,当梗死范围大或发病急骤时可引起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影响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应尽早防治。若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行降低颅内压治疗。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每日24次,连用710日。防治脑水肿还可使用呋塞米、甘油果糖以及白蛋白等。,(4)抗凝治疗,主要用于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防止血栓继续进展。因抗凝治疗有并发出血
8、的副作用,故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对出血性梗死或有高血压者禁用抗凝治疗。,(5)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作用于细胞膜的钙通道,阻滞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有防止脑动脉痉孪、扩张血管、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尼卡地平2040mg,每日3次;西比灵5mg,每晚1次。,(6)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7)神经元保护剂,可有依达拉奉、丁苯酞、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等。,(8)手术治疗,对大面积梗死出现颅内高压危象,内科治疗困难时,可行开颅切除坏死组织
9、和去颅骨减压;对急性小脑梗死产生明显肿胀及脑积水病人,可行脑室引流术或去除坏死组织以挽救生命。,2恢复期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恢复期指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并发症控制,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强调从起病至恢复期,康复治疗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要求病人、医护人员、家属均应积极而系统地进行病人患肢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训练与康复治疗。,古代医学(中医),1.概念2.病因病机3.诊断及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病名概念: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梗死 教学 查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