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施工体系.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绿色建筑施工体系,本章主要内容2.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年10月建设部、科技部发;2.2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部建标【2005】63号,2.1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
2、发展。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共分为9节,具体内容如下:,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图1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框图,表1 绿色建筑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要点,场地环境,节 能,节 水,节材与材料资源,场地环境,节能,降低能耗,提高用能效率,节水,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
3、,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节材与材料资源,节 材,使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智能技术,智能化系统,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采用综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功能效益(功能、安全、舒适),功能质量(通讯、网络、安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8.1管理网络,8.2资源管理,8.3改造利用,8.4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必要预警机制,节能与节水管理,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垃圾管理,加固改造、改善空间、管道合理,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发展绿色建筑的四新技术,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建筑结构
4、体系,构建绿色建筑的技术保障体系,部品与构配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新型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等,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发展新型绿色材料,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推行绿色建筑创新奖,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2.2 绿色施工导则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建设部2007年9月10日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
5、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2-1)。这六个方面构建了绿色施工的基本体系。涵盖了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绿色控制的要求,以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图2-1绿色施工总体框架,2.2.1 绿色施工管理 一、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二、规划管理 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
6、行审批。,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三、绿色施工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
7、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四、绿色施工评价管理 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五、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
8、及时救助。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2.2.2 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一、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工地现场产生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工作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强度也有区别。通过对其工作状态时的调查,其噪声平均强度见表21。同时,据测建筑场地清理工程噪声约为8085 dB,地基工程为7585 dB,结构施工及安装工程为7585 dB,整修工程为8595 dB。因此,施工场地的噪声一般均超过国家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标准,见表22。,表21 建筑施工噪声(距建筑机械15m)
9、,表2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注: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如果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二、施工粉尘的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粉尘污染主要是指水泥、石灰、沙石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运输、堆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或刮风等因素造成的部分建筑原材料微小颗粒散失到环境空气中所造成,也包括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因刮风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三、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目前
10、,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四、施工废气的环境污染 建筑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建筑业废气的排放量较小,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此类废气具有污染物种类较多、毒性较大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点一般都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通风状况一般都不佳,故对人的危害较大。有关部门已进行了一些模拟试验的研究表明,在发生火灾时,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机高分子
11、材料和木材,产生的烟雾和毒气的对人的危害性更大,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光气(二氯化碳酰)等。,2.2.3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1.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
12、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2.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
13、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3.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4.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
14、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5.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
15、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6.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
16、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 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 2固定量
17、的工作。,2.2.4 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一、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力求降低材料损耗率。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5070以上。,二、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
18、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施工方案的措施用材量。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三、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
19、热性。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
20、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四、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切割的数量。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五、周转材料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
21、工程施工。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以上。,2.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一、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
22、、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
23、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二、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再生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
24、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三、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2.2.6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
25、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二、机械设备与机具节能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
26、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三、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四、施工用电及照明节能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
27、最低照度的20。,2.2.7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一、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二、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
28、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4、施工现场围墙
29、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主要内容介绍如下:2.3.1 总则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
30、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2.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6项指标),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2)绿色建筑的评价对象 原则上以住宅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评价的时间规定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4)绿色建筑评价条件 必备条件:全部满足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满足一般项数程度的条件;满足优选项数程度的条件;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31、等级标准按表3-2、表3-3确定。(5)评价结论 定性条款的为通过或不通过;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表3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注:当本标准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表3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注:当本标准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公共建筑评价标准(1)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32、 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日照要求。,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一般项 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
33、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10)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1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优选项12)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13)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14)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2)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
34、气调节系统的热源。,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一般项 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9)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1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11)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
35、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12)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13)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14)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15)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优选项 16)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17)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18)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
36、、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19)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一般项 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 及利用方案。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
37、统水源。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 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 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10)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1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优选项 12)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一般项 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
38、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 以上。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拖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9)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10)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
39、不低于30。优选项 1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1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5)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淮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定。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40、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一般项 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8)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郐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
41、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12)建筑人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优选项 13)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14)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15)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6)营运管理 控制项 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2)建筑运行过程中元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一般项 4)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5)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7)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10)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优选项11)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本节结束 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