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
《绪论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沉积作用与沉积岩,1.第一讲:绪论2.第二讲:沉积岩的形成过程3.第三讲:沉积岩的构造特征4.第四讲:他生沉积岩5.第五讲:自生沉积岩,第一节:概念和术语第二节:研究意义,第一节:概 念 和 术 语,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3.沉积学(Sedimentology)4.沉积环境(depositional environment)5.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对沉积岩的理解形成在表生条件下;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水成、风成、冰成;从沉积物转化为沉积岩需要一个成岩过程.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成层性
2、、含化石、具特征的沉积构造),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沉积岩是在表生条件下,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成层岩石。它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出露面积最广(75%).,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岩相学特征、成因、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它是“岩石学”的一个独立分支科学。3.沉积学(Sedimentology)这一术语是沃德尔(Wadell,1932年)提出的.最初是研究沉积物的一门科学。后来扩展为既包含研究现代沉积物,又包含研究沉积岩的岩相学特
3、征、成因及相关地质规律的学科,因此,某种意义上,它包括了沉积岩岩石学的研究范畴。,4.沉积环境(depositional environment)指沉积物堆积场所的地貌特征与沉积作用特征的总和。,河流环境的地貌特征为下切的沟谷(具有一定坡度),沟内有阶地、边滩或心滩,沉积作用为流动的水体(水流)。,又如:湖泊环境的地貌特征为陆地上具一定面积的积水洼地,沉积作用为波浪、沿岸水流及淡水生物活动等。,5.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一定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 岩石学 和 生物 特征的总和。沉积相是有一定空间尺度的物质实体。如:河流相主要为砂砾岩或粉砂岩组成,具交错层理,有植物
4、树干化石而无植物叶化石。又如:湖泊相常有暗色泥岩或细粉砂岩组成,水平纹理,含植物叶及淡水动物化石。,第二节:沉积岩石学研究内容和意义,1.研究内容 1)沉积岩特征:宏观的颜色、成份、结构、沉积构造及生物特征;微观的成份、结构和构造特征;地球化学特征。2)沉积岩成因:沉积体系、沉积环境、沉积盆地分析。3)沉积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4)沉积岩与成矿和成藏过程的关系。2.研究意义 1)是地球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沉积岩地层中记录了46亿年来地球表层的变迁和重大地质事件;既属于地球物质学科的分支,又有涉及到地球表层学科领域;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基础课之一。2)能源矿产与其它沉积矿产研究的基础。3)
5、沉积岩岩石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是生态环境研究的基础。现代湖泊、深海沉积系列纪录了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第一节:表生带特点第二节:沉积岩的物源第三节: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第四节:沉积后的成岩及成岩期后改造,第一节:表生带及其特点,2.特点 1)常温和常压(150200 OC;120 atm)2)水和大气的作用为主:水成岩、冰碛岩、风成岩 3)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参与:A)是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制造沉积岩的原始产物(如:粪粒、生物凿洞产生的团粒等及生物粘液);B)生物活动(细菌)改变沉积和成岩介质的水化学条件,促使某些化学物质的沉淀和自生矿物的形成。C)由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石,如生物礁灰岩、生屑灰
6、岩和煤等;4)事件沉积作用:重力流和浊积岩、风暴沉积与风暴岩、地震与震积岩,1.表生带主要是指地壳表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水和大气的作用占主导,“水成岩”“冰碛岩”“风成岩”,第二节:沉积岩的原始物质及来源,主要有种:母岩的风化产物 火山物质 有机物质及生物壳体 宇宙物质等,1,母岩风化提供的原始物质,母岩:早先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母岩区: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被风化和剥蚀并提供沉积物质的地区。又称物源区或剥蚀区或蚀源区(Provenance)。,1
7、,母岩风化提供的原始物质,物理风化作用或化学风化作用分别进行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产生碎屑、化学物质-自生矿物、不溶残余粘土等风化产物。,反映矿物在一般风化条件下(富氧、中偏弱酸性)下的分解速率(或抗风化能力),粗略划分成三个级别。.不稳定矿物 指易溶盐类矿物(石膏、石盐、钾盐等),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次稳定矿物 指可发生水解反应、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稳定矿物 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解的矿物。,1.1 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岩石稳定性?,1.2 化学风化及其产物A.水解反应 KAlSi3O8+H+OH-1 Al4Si4O10(OH)8+H4Si
8、O4+K+钾长石 高岭石 可溶性硅酸 KAlSi3O8+H+OH-1 K Al2Si4O10(OH)2 nH2O+H4SiO4+K+钾长石 伊利石 可溶性硅酸 CaAl2Si2O8+Mg2+H+OH-1=(Ca,Al,Mg)Si4O10(OH)2nH2O+H4SiO4 斜长石 蒙皂土 可溶性硅酸 K Al2Si4O10(OH)2 nH2O+H+Al4Si4O10(OH)8+K+伊利石 高岭石 Al4Si4O10(OH)8+OH-1+H2O Al2O3 nH2O+H4SiO4 高岭石 三水铝石 可溶性硅酸,水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类型与反应程度与酸碱度有关.产物包括难溶解物质和易溶物质.易溶物质(
9、可溶成分)以离子形式随流体迁移.难溶物质(不溶残余)在原地富集或以胶体的形 式随流体迁移.,B.氧化反应Fe2Si2O6+O2 2Fe2O3+4SiO2 铁辉石 赤铁矿 Fe2S+O2 Fe2O3+SO2 黄铁矿 赤铁矿,氧化反应的特点:.氧化反应的程度主要与水体中的游离氧有关.产物总是具有在水体或空气中更高的稳定性.,C.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 CaAl2Si2O8+CO2+H2O CaCO3+Al2Si2O5(OH)4 钙长石 方解石 高岭石 CaCO3+CO2+H2O Ca(HCO3)2 方解石 重碳酸盐反应特点:.与介质中CO2的浓度有关.难溶组分则可以胶体的形式迁移.新形成的易溶性重碳酸
10、盐可随水体自由迁移.,D.有机络合作用 原岩矿物或原岩分解产物与有机酸或酚等反应,生成易溶的有机络合物,并以有机络合离子的形式随流体迁移。E.胶体分散作用 胶体是指介于微米与纳米级之间(10-3 10-6 mm)的微粒,往往带有电荷性.带电荷原因可能与胶体的成分偏离理想成分有关.例如:Fe(OH)3 Fe3+与Fe(OH)3(OH)-m 分别为正胶体和负胶体,相同电荷间的静电排斥阻碍了胶粒或胶团的重力下沉.当溶液的带电性发生改变时,胶体发生凝聚和沉淀.,火山物质,直接降落到沉积盆地或降落后通过短距离的搬运再沉积到沉积盆地中(1)火山集块和火山角砾:(2 mm)(2)火山灰:(-0.0625mm
11、)火山凝灰物质,包括火山玻屑和晶屑(3)火山尘:(0.0625mm)火山喷发后可在空中长距离漂浮。,生物提供原始物质,(1)生物礁体(2)化石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岩、硅藻岩、微生物岩、叠层石等)(3)生物碎屑和生物成因的颗粒.,数量仅次于母岩风化产物,在碳酸盐岩、硅质岩和可燃有机岩中最为丰富。它包括:,现代深海中的放射虫软泥,4,宇宙物质,常见有:陨石球粒体、宇宙尘 陨石:是小天体进入地球轨道后经过大气层烧蚀后的残体。宇宙尘:大部分物质在烧蚀过程中呈细尘状弥散于大气之中。陨石球粒体、宇宙尘和一些其它宇宙质点最终都要进入地表,有人估计,每年约有五百万吨陨尘落到地表。近年来在海相沉积物中也发
12、现了为量不少的宇宙尘埃,很多地层中也有类似物被发现,这些细小的宇宙物质落入地表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沉积岩中所占比例虽少,但十分有意义,它是地质时期星际事件的记载,,第三节: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源区产生的原始物质通过水、空气、冰等介质的搬运,可能会有两种结果:a,一次搬运: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下来后便被逐渐深埋并改造为成层岩石;b,再次搬运:在沉积不久后,被更强烈的自然营力或由自身的重力作用再次搬运到其它场所沉积成岩。搬运与沉积相伴随,密不可分,根据搬运、沉积的介质和动力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种搬运和沉积过程(作用):1,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过程.2,重力流的搬运和沉积过程.3,风的搬运和沉积过
13、程.4,冰(冰川和浮冰)的搬运和沉积过程.5,化学搬运和沉积过程.6,生物沉积过程.,1,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过程,牵引流(Tractive current):是指低粘度、低密度的水流,具有牛顿流体特征(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如一般的河流、海洋沿岸流、潮汐流等。其中所含悬浮状固态颗粒不多,其物理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底载荷的牵引。,(1)牵引流搬运及其搬运对象 以搬运介质(水流)的流动能量驱动沉积物运动的方式,称作牵引流搬运。牵引流的能量大于沉积物被启动的能量,沉积物被搬运;当能量不能维持沉积物继续运动,则沉积下来。牵引流载体搬运过程与沉积过程交替进行。(2)牵引流搬运及其搬运对象母岩物
14、理风化碎屑物质(砾石、砂粒和粘土等),(3)影响牵引流搬运力的因素,影响牵引流搬运能力的因素分 3 个方面:A:流体自身的密度、粘度、流速、水深等,其中流体的密度和流速是主导,因为牛顿流体质量(密度)乘以流速的平方决定了流体的动能大小。E=mv2,B:被搬运颗粒的比重(密度)、大小、形状以及其迎流面与流向的夹角等,颗粒的比重乘体积再乘摩擦系数为静止颗粒被启动所需要的牵引力。C:流体搬运空间的底床形态和摩擦系数,如:平滑的底床、凹凸不平的底床和松软的底床摩擦系数各不相同。,(4)牵引流的流动方式和流态 A:流动方式 a 层流:流线平行、水流平稳的水流称层流。它的总牵引力主要表现为平行流向的力;底
15、部层流因受底床摩擦力的影响,流速相对较小,上部层流速度相对较大。自然界中少见!b 紊流:水流湍急、流线紊乱、充满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紊流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自然界中普遍!,层流,紊流,B:牵引流的流态(Flow regime)牵引流在流动过程的内在能量和流体力学状态可称为流态。它与牵引流总牵引力(水动力)密切相关。其大小可常用一个状态函数(即佛罗德数)来衡量,它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V水流流速,g重力加速度,D水深 C:三种水流态:Fr1:低流态(缓流),大致相当于河流下游(水深流缓)的状态Fr1:高流态(急流),大致相
16、当于河流上游(水浅流急)的状态Fr=1时,为临界流态,理论存在!,(5)牵引流的搬运方式,三种搬运方式,)悬浮搬运:较小、较轻或片状颗粒。)跳动(跃)搬运:较大、较重或粒状颗粒.)滚(挪)动搬运:更大、更重的颗粒.,(6)牵引流的分选作用 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产生分选性的原理:不同能量的水牵引流搬运不同大小范围的碎屑颗粒,当其流速减小或水深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将粒度相近的碎屑颗粒沉积下来。,在离母岩区不远的山前地带,分选作用最弱,河流下游的分选要强于上游,海湖浅水环境的分选要强于河流,也强于较深水的泻湖,而潮汐海滩的分选几乎总是最强的。,(7)牵引流的沉积构筑方式和加
17、积类型,几乎在任何牵引流为主的沉积环境中,都会产生沉积作用,但在不同水动力环境中沉积物沉积构筑的方式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沉积构造类型。因此,往往据野外沉积岩构造的观察可以对其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a,高流态b,低流态c,弱流态d,静流态,a,高流态(如河流上游,水浅流急)状态情况下,粒度较粗,大多会沿底面快速滚(挪)动,纹层将呈平行流向的平面状叠置构筑,形成平行层理。,b,低流态(如河流下游,水深流缓)情况下,沉积底面会逐渐出现不对称的丘垅,其迎水面较缓,背水面较陡。迎水面颗粒被水流搬运到丘顶后会沿背水面滚落而沉积一个纹层,构成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侧向加积构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丘垅就慢慢向前移动就成
18、了交错层理中的一个层系。,侧向加积,c,弱流态:水浅流速很小,沉积底面也是平坦的,纹层也呈平面状叠置(但是指向地心的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垂向加积构筑),但这时底载荷粒度也相应变得很细,形成水平层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均 匀 垂 向 加 积,d,静流态:环境水体长期安静少动,由泥级悬浮载体的极缓慢沉降构筑出没有纹层的具块状层理的沉积物。,(8)垂向序列 在某个连续时间段内沉积物自下而上逐渐堆叠可构成一个沉积物序列,这个序列称为该时间段内的垂向序列。一个垂向序列在构筑过程中,包括水动力在内的环境条件常常会发生改变,导致垂向序列自下而上的、由粒度、层理类型和其它特征发生规律性变化。因此,垂向序列就成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绪论 沉积岩 形成 过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