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制备.ppt
《纳米材料制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制备.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无机材料的制备,1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在纳米量级(1100nm)内调控物质结构制成的具有特异性能的新材料四大特点: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比例大,(1)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的波长、得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均随尺寸减小而显著变化。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微粒由于尺寸小,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此其活性极高,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最低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会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HOMO
2、和LUMO,能级变宽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指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中的磁通量等具有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纳米材料的奇异性能,纳米金属的熔点比普通金属低几百度;气体在纳米材料中的扩散速度比在普通材料中快几千倍;纳米磁性材料的磁记录密度可比普通的磁性材料提高10倍;纳米复合材料对光的反射度极低,但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极强,是隐形技术的突破;纳米材料颗粒与生物细胞结合力很强。,纳米金和块状金的颜色,纳米金,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空心笼状管式结构,其直径不超过几十纳米(一纳米为十亿分
3、之一米)。导电性强、场发射性能优良、强度是钢的100倍、韧度高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材料。,用碳纳米管制成像纸一样薄的弹簧,莫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弄清纳米管的受压强度,将少量纳米管置于29Kpa的水压下(相当于水下18000千米深的压力)做实验。不料未加到预定压力的1/3,纳米管就被压扁了。他们马上卸去压力,它却像弹簧一样立即恢复了原来形状。应用:科学家得到启发,发明了用碳纳米管制成像纸一样薄的弹簧,用作汽车或火车的减震装置,可大大减轻车辆的重量。,纳米管做成的“纳米秤”,最近美国、中国、法国和巴西科学家用精密的电子显微镜测量纳米管在电流中出现的摆频率时,发现可以测出纳米管上极小微粒引起的变
4、化,从而发明了能称量亿亿分之二百克的单个病毒的“纳米秤”。这种世界上最小的秤,为科学家区分病毒种类,发现新病毒作出了贡献。,碳纳米管制造人造卫星的拖绳,在航天事业中,利用碳纳米管制造人造卫星的拖绳,不仅可以为卫星供电,还可以耐受很高的温度而不会烧毁。,碳纳米管储氢,高质量的碳纳米管能储存大量氢气,从而可以实现用氢气为燃料驱动无污染汽车。,陶瓷韧性提高,纳米氧化铝粉体添加到常规85瓷、95瓷中,观察到强度和韧性均提高50以上;纳米材料具有奇特韧性,在经受弯曲不断裂;纳米材料在温度下,塑性提高。,催化活性增强,以粒径小于300nm的Ni和Cu-Zn合金的超细微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催化剂,可使有机物氢
5、化的效率提高到传统镍催化剂的10倍。,(3)纳米结构,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或称组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的一种新的物质结构体系,它包括:零维:如原子团簇(人造原子)、纳米微粒 一维: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丝)以及纳米尺寸的孔洞 二维: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 三维:类似光子晶体结构 或其组合结构(超结构):核壳结构、有序排列组合成各种对称性、周期性的固体 因为这些单元往往具有量子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又分别有量子点,量子线,量子阱之称。,(4)纳米纪事,最早的纳米材料:中国古代的铜镜的保护层:纳米氧化锡 中国古代的墨及染料1857年,法拉第制备出金纳米颗粒1861
6、年,胶体化学的的建立1962年,久保(Kubo)提出了著名的久保理论(金属超微颗粒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布与大块材料不同,当微粒尺寸进人到纳米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原大块金属的准连续能级产生离散现象。)1985年,Kroto和Smalley等人发现C60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第一届纳米科技会议1994年,在波士顿召开的MRS秋季会议上正式提出纳米材料工程,2 纳米粒子的常见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反应环境可分为液相法、气相法和固相法;根据反应性质可分为物理制备法、化学制备法和化学物理制备法。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导致纳米粒子的性能以及粒径各不相同。在制备
7、过程中,随着实验参数的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尽管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结果,要真正实现控制合成尚有待进一步的工作积累,涉及到化学反应机制、热力学、动力学及晶体成核与生长动力学的微观机制问题。虽有大量的文献方法可以借鉴但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谈人工控制尚为时过早,这也是化学的魅力之所在,制备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艺术。,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粉碎法构筑法,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干式粉碎湿式粉碎,气体冷凝法溅射法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水解沉淀法,气相反应法液相反应法,气相分解法气相合成法气固反应法,化学物理法,喷雾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微波辐照法冷冻干
8、燥法,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喷雾法,气体冷凝法氢电弧等离子体法溅射法真空沉积法加热蒸发法混合等离子体法,共沉淀法化合物沉淀法水解沉淀法,固相法,粉碎法,干式粉碎湿式粉碎,化学气相反应法,气相分解法气相合成法气固反应法,物理气相法,热分解法,其它方法,固相反应法,3 物理方法,采用光、电技术使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蒸发,然后使原子或分子形成纳米颗粒,以及球磨、喷雾等以力学过程为主的制备技术。,(1)蒸发-冷凝法,蒸发冷凝法是指在高真空的条件下,试样经蒸发后冷凝。试样蒸发方式包括电弧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或高频感应等以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使金属蒸发。蒸发冷凝法
9、制备的超微颗粒具有如下特征:高纯度;粒径分布窄;良好结晶和清洁表面;粒度易于控制等。在原则上适用于任何被蒸发的元素以及化合物。,实验原理电阻加热法制备纳米粉体是在真空状态及惰性气体氩气和氢气中,利用电阻发热体将金属、合金或陶瓷蒸发气化,然后与惰性气体碰撞、冷却、凝结而形成纳米微粒。,惰性气体蒸发法制备纳米铜粉,蒸发-冷凝法的典型装置,纳米粉体粒径的控制:可通过调节惰性气体压力,温度,原子量;蒸发物质的分压即蒸发温度或速率等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大小;A 蒸发速率的增加(等效于蒸发源温度的升高)粒子变大B 源物质蒸气压力的增加,粒子变大C 惰性气体原子量加大,或其压力增大,粒子近似的成比例增大。,欲蒸
10、发的物质置于坩锅内,通过加热装置逐渐加热蒸发,产生源物质烟雾,由于惰性气体的对流,烟雾向上移动,并接近充液氮的冷却棒(冷阱,77K)。在蒸发过程中,由源物质发出的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因迅速损失能量而冷却,造成很高的局域过饱和,这将导致均匀成核过程。在接近冷却棒的过程中,形成原子簇,然后形成单个纳米微粒,最后在冷却棒表面上积聚起来,用聚四氟乙烯刮刀刮下并收集起来获得纳米粉。特点:加热方式简单,工作温度受坩埚材料的限制,还可能与坩埚反应,一般用来制备Al、Cu、Au等低熔点金属的纳米粒子。,电阻加热法,气体蒸发法中,初期纳米微粒聚集,结合而形成的纳米微粒(颗粒大小为20一30nm),生成的磁性合
11、金连接成链状时的状态(纳米微粒组成为Fe-Co合金,平均粒径为20nm),以高频感应线圈为热源,使坩埚内的导电物质在涡流作用下加热,在低压惰性气体中蒸发,蒸发后的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冷却凝聚成纳米颗粒。特点:采用坩埚,一般也只是制备象低熔点金属的低熔点物质。,高频感应法,原理: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40250Pa)。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形成,在电场的作用下Ar+冲击阴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粒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电极间的电压、电流和气体压力。靶材的表面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
12、高,超微粒的获得量愈多。用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有以下优点:可制备多种纳米金属,包括高熔点和低熔点金属。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能制备多组元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如A152Ti48、Cu91Mn9及ZrO2等;通过加大被溅射的阴极表面可提高纳米微粒的获得量。,溅射法,该制备法的基本原理是:高真空中的蒸发是采用电子束加热,当水冷铜坩埚中的蒸发原料被加热蒸发时,打开快门,使蒸发物镀在旋转的圆盘表面上形成了纳米粒子。含有纳米粒子的油被甩进了真空室沿壁的容器中,然后将这种超微粒含量很低的油在真空下进行蒸馏,使它成为浓缩的含有纳米粒子的糊状物(产品)。,流动液面真空蒸镀法,制备装置的剖面图,此方法的
13、优点有以下几点:(i)制备Ag,Au,Pd,Cu,Fe,Ni,Co,A1,In等超微粒,平均粒径约3nm;用惰性气体蒸发法是难获得这样小的微粒;(ii)粒径均匀,分布窄;(iii)超微粒可均匀分布在油中;(iv)粒径的尺寸可控,即通过改变蒸发条件来控制粒径的大小,例如蒸发速度,油的粘度,圆盘转速等,圆盘转速低,蒸发速度快,油的粘度高均使粒子的粒径增大,最大可达8 nm。,此法是通过碳棒与金属相接触,通电加热使金属熔化,金属与高温碳棒反应并蒸发形成碳化物超微粒子。图为制备SiC超微粒于的装置图。碳棒与Si板(蒸发材料)相接触,在蒸发室内充有Ar或He气、压力为110kPa,在碳棒与Si板间通交流
14、电(几百A),Si板被其下面的加热器加热,随Si板温度上升,电阻下降,电路接通,当碳棒温度达白热程度时,Si板与碳棒相接触的部位熔化。当碳棒温度高于2473K时,在它的周围形成了SiC超微粒的“烟”,然后将它们收集起来得到SiC细米颗粒。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制备Cr,Ti,V,Zr、Hf,Mo,Nb,Ta和W等碳化物超微粒子。,通电加热蒸发法,此制备方法是采用RF(射频)等离子与DC直流等离子组合的混合方式来获得纳米粒子。,由图中心石英管外的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磁场(几MHz)将气体电离产生RF等离子体,内载气携带的原料经等离子体加热、反应生成纳米粒子并附着在冷却壁上。DC(直流)等离子电弧束用来防止
15、RF等离子弧受干扰,因此称为混合等离子”法。,混合等离子法,特点:产生RF等离子体时没有采用电极,不会有电极物质(熔化或蒸发)混人等离子体而导致等离子体中含有杂质,因此纳米粉末的纯度较高;等离子体所处的空间大,气体流速比DC等离子体慢,致使反应物质在等离子空间停留时间长、物质可以充分加热和反应;可使用非惰性的气体(反应性气体),因此,可制备化合物超微粒子,即混合等离法不仅能制备金属纳米粉末,也可制备化合物纳米粉末,使产品多样化。,LICVD法制备超细微粉是近几年兴起的。激光束照在反应气体上形成了反应焰,经反应在火焰中形成微粒,由氩气携带进入上方微粒捕集装置。该法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剂分子)
16、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应气体分子激光光解(紫外光解或红外多光子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光诱导化学合成反应,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激光功率密度、反应池压力、反应气体配比和流速、反应温度等),获得纳米粒子空间成核和生长。,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LICVD),LICVD装置图,激光辐照硅烷气体分子(SiH4)时,硅烷分子很容易热解热解生成的气体硅Si(g)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开始成核和生长,形成纳米微粒。还可以合成Si3N4,SiC。特点:该法具有清洁表面、粒子大小可精确控制、无粘结、粒度分布均匀等优点,并容易制备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非晶态或晶态纳米微粒。,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有机高分子
17、热解获得纳米陶瓷粉体。其原理是利用高纯惰气作为载气,携带有机高分子原料,例如六甲基二硅烷,进入钼丝炉,温度为11001400、气氛的压力保持在110mbar的低气压状态,在此环境下原料热解形成团簇进一步凝聚成纳米级颗粒。最后附着在一个内部充满液氮的转动的衬底上,经刮刀刮下进行纳米粉体收集。这种方法优点是产量大,颗粒尺寸小,分布窄。,化学蒸发凝聚法(CVC),该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金属和合金粉体。基木原理是先将金属丝固定在一个充满惰性气体(50bar)的反应室中,丝的两端卡头为两个电极,它们与一个大电容相联结形成回路,加15kV的高压、金属丝500800kA下进行加热,融断后在电流停止的一瞬间,卡
18、头上的高压在融断处放电,使熔融的金属在放电过程中进一步加热变成蒸汽,在惰性气体中碰撞形成纳米粒子沉降在容器的底部,金属丝可以通过一个供丝系统自动进入两卡头之间,从而使上述过程重复进行。,爆炸丝法,(2)氢电弧等离子体法,该法的原理是M.Uda等提出的;张志焜、崔作林自行设计了多电极氢电弧等离子体法纳米材料制备装置。之所以称为氢电弧等离子体法,主要是用于在制备工艺中使用H2作为工作气体,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合成机理: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间产生电弧,使金属熔融,电离的N2、Ar等气体和H2溶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或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体分离而获得纳
19、米微粒。,氢电弧等离子体法装置原理(镀Pd),产量:以纳米Pd为例,该装置的产率一般可达到300 g/h品种:该方法已经制备出十多种金属纳米粒子;30多种金属合金,氧化物;也有部分氯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制备的条件及材料有关。粒径:一般为几十纳米。如Ni;1060 nm间的粒子所占百分数达约为78%形状:一般为多晶多面体,磁性纳米粒子一般为链状。,(3)激光聚集原子沉积法,用激光控制原子束在纳米尺度下的移动,使原子平行沉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有目的的构造。激光作用于原子束通过两个途径,即瞬时力和偶合力。在接近共振的条件下,原子束在沉积过程中
20、被激光驻波作用而聚集,逐步沉积在衬底(如硅)上,形成指定形状,如线形。,(4)非晶晶化法,例如,将Ni80P20非晶合金条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温热处理,使其产生纳米尺寸的合金晶粒。纳米晶粒的长大与其中的晶界类型有关。,非晶晶化法:采用快速凝固法将液态金属制备非晶条带,再将非晶条带经过热处理使其晶化获得纳米晶条带的方法。用非晶晶化法制备的纳米结构材料的塑性对晶粒的粒径十分敏感、只有晶粒直径很小时,塑性较好,否则材料变得很脆。因此,对于某些成核激活能很小,晶粒长大激活能大的非晶合金采用非晶晶化法,才能获得塑性较好的纳米晶合金。特点工艺较简单,化学成分准确。,(5)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以粉碎与研磨
21、为主体来实现粉末的纳米化,可以制备纳米纯元素和合金。1970年,美国INCO公司的Benjamin为制备Ni基氧化物粒子弥散强化合金而研制成机械合金化法。该法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能制备出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高熔点金属合金纳米材料。近年来,发展出助磨剂物理粉碎法及超声波粉碎法,可制得粒径小于100nm的微粒。,(6)离子注入法,用同位素分离器使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硬嵌在某一与它固态不相溶的衬底中,然后加热退火,让它偏析出来。它形成的纳米微晶在衬底中深度分布和颗粒大小可通过改变注入离子的能量和剂量,以及退火温度来控制。在一定条件下,Fe和C双注入可制备出在SiO2和Cu中的Fe3O4和Fe-N纳米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材料 制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