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与拉曼光谱.ppt
《红外线与拉曼光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线与拉曼光谱.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是现代有机分析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子振动光谱的特点:分子特异性,可提供分子中有关官能团的内在信息。如种类、相互作用和定位等 异构体 定量和非破坏分析 分析不同样品 如固体、液体、气体,表面、固液气界面,微区、整体样品和逐层结构分析,中红外区(MIR):有机物的定性分析 多数分子的简正振动区(官能区和指纹区),远红外(FIR):分子的骨架振动 含金属原子的分子的简正振动,近红外区(NIR):简正振动的泛频带 食品及工业混合物的例行分析(食品0.1100),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曲线或T 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
2、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m),或波数(单位为cm-1),波长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波数,cm-1=104/(,m),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区别:信号产生的方式不同 红外光谱为吸收光谱,拉曼光谱为散射光谱(一般信号很弱)二者在研究分子结构上具有互补性,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除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
3、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一定不相同,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红外光谱法能进行定性分析,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红外吸收带的位置与强度,反映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红外光谱法能进行定量分析: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 0.05eV)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
4、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例: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作两个小球,把连结它们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则两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间谐振动。该分子的振动总能量(E n)为:E n=(n+1/2)h(n=0,1,2,)n为振动量子数(n=0,1,2,);为分子振动的频率;E n是与振动量子数n相应的体系能量,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hL=E振 即L=n v 即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
5、动能级(n=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n=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因为n=1时,L=,所以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倍频峰:由基态振动能级(n=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n=2)、第三激发态(n=3),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吸收峰,合频峰(1+2,21+2,),差频峰(1-2,21-2,)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例H-Cl:基频峰(01)2885.9 cm-1 最强 二倍频峰(02)5668.0 cm-1 较弱 三倍频峰(03)8346.9 cm-1 很弱 四倍频峰(04)10923.1 cm-1 极弱 五倍频峰(05)13396.5 cm-1
6、 极弱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2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是通过振动过程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 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 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分子。,红外光谱仪 光源 中红外:电加热的硅碳棒(1100),其能量分布同黑体辐射源,如何保证不同测定波长下光源具有相同的强度?,在光源与样品之间设计一个狭缝,光源强度弱时,狭缝变宽,增大光通亮,保证全波长范围内光强度几乎不变,远红外:高压汞灯 将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外线 光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