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的墙体设计.ppt
《砌体结构的墙体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的墙体设计.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砌体结构的墙体设计,返回总目录,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墙体的质量及裂缝分析 本 章 小 结 思考题与习题,本章内容,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按极限状态设计除了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之外,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即砌体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下,必须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可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砌体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墙、柱的截面尺寸过小,会造成构件稳定性差和局部缺陷而影响构件的承载力。所以对于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当存在振动荷载时,墙、柱
2、不宜采用毛石砌体。,(1)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按构造要求配置双层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一、墙、柱的最小截面尺寸的要求,二、墙、柱中设混凝土垫块和壁柱的构造要求,对砖砌体为4.8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对毛石砌体为3.9m。(2)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3)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的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在一起,以
3、增强它们的整体性。同时,在墙、柱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80240mm。,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对砖砌体为9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4)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果没有设置圈梁或混凝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Cb20的灌孔混凝土将孔洞灌实。搁栅、檩条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200 mm 的砌体。屋架、梁等构件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6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挑梁支承面下,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应小于300mm,高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三、砌块砌体的构造要求(1)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这个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
4、设置不少于2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2)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外,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如图6.1所示。图6.1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钢筋网片示意,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3)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墙身全高。四、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时的构造要求如果砌体中由于某些需求,必须在砌体中留槽洞、埋设管道时,应该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5、1)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2)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 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的承载力。(3)但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允许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 管线。五、夹心墙的构造要求夹心墙是一种具有承重、保温和装饰等多种功能的墙体,一般在北方寒冷地区房屋的外墙使用。它由两片独立的墙体组合在一起,分为内叶墙和外叶墙,中间夹层为高效保温材料。内叶墙通常用于承重。外叶墙用于装饰等作用,内外叶墙之间采用金属拉结件拉结。,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墙体的材料、拉结件的布置和拉结件的防腐等必须保证墙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安全性和耐久
6、性。因此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规定必须符合以下构造要求。(1)夹心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夹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夹心墙外叶墙的最大横向支承间距不宜大于9m。(2)夹心墙内外叶墙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叶墙应用经防腐处理的拉结件或钢筋网片连接。当采用环形拉结件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当为Z形拉结件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拉结件应沿竖向梅花型布置,拉结件的水平和竖向最大间距分别不宜大于800mm和600mm;对有振动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其水平和竖向最大间距分别不宜大于800mm和400mm。,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当采用钢筋
7、网片作为拉结件时,网片横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4mm,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网片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600mm,对有振动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不宜大于400mm。拉结件在内外叶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叶墙厚度的2/3,且不应小于60mm。门窗洞口周边300mm范围内应附加间距不大于600mm的拉结件。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当采用夹心墙时,夹心墙的内外叶墙间宜采用不锈钢拉结件。,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六、墙、柱稳定性的一般构造要求(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00mm,这是考虑墙体施工时可能的偏斜、板在制作和安装时的误差等因素对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不利影
8、响而确定的。此时,板与墙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锚固措施,而能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如果板搁置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则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宜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等级不宜低于C20。(2)纵横墙的交接处应同时砌筑,而且必须错缝搭砌,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严禁无可靠拉结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的2/3;对留斜槎有困难者,可做成直槎,但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半砖厚,不应小于1根直径d 4mm的钢筋(但每道墙不得少于根),其间距沿墙高不宜超过500mm,其埋入长度从
9、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0mm,且其末端应做弯构。,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3)填充墙、隔墙应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进行可靠连接。例如在框架 结构中的填充墙可在框架柱上预留拉结钢筋,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预埋两根直径6mm的钢筋。锚入钢筋混凝土柱内200mm深,外伸500mm(抗震设防时外伸1000mm),砌砖时将拉结筋嵌入墙体的 水平灰缝内。(4)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与山墙要有可靠拉结。,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七、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为了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除进行抗震验算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0、还规定了墙体的一系列构造要求。这里只介绍有关多层砖房的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规定和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层)盖与墙体间的连接,至于圈梁,将在第二节介绍。对其他砌块房屋的要求可参阅有关规范。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而后在墙体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柱。唐山地震震害分析和近年来的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明显提高房屋的变形能力,增加建筑物的延性,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防止或延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因此应根据房屋的用途,结构部位的重要性,设防烈度等条件、将构造柱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比较薄弱、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墙、
11、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对于多屋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6-1的要求。注:较大洞口指宽度大于2m的洞口。,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在外纵墙尽端与中间一定间距内设置构造柱后,将内横墙的圈梁穿过单面走廊与外纵墙的构造柱连接,以增强外廊的纵墙与横墙连接,保证外廊纵墙在水平地震效应作用下的稳定性。(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的横墙较少的房屋为
12、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表6-1中第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2)构造柱的构造要求(1)构造柱的作用主要是约束墙体,本身断面不必很大,一般情况下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构造柱截面多取240mm24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的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
13、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但当墙上门窗洞边到构造柱边(即墙马牙槎外齿边)的长度小于1.0m时,则伸至洞边上。(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3)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2)板的
14、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4)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度和9度时,房层的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外,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5)后砌的自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500mm配置26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一、墙体的布置 砌体结构中竖向承重构件以墙体为主,墙体不仅要承受荷载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分隔空间,围护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砌体房屋的楼盖,屋盖的结构平面
15、布置和墙体下基础的形式与构造,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经济效益。因此,墙体的布置在砌体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加以重视。砌体结构房屋平面以矩形为主的结构形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称此矩形的短边方向为横向,长边方向为纵向;相应方向的墙则分别称为横墙和纵墙。房屋四周与外界隔离的墙体又称外墙,其余墙体称为内墙。按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又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一般由屋盖、楼盖、内外承重纵墙、承重横墙和基础构成承重体系。按结构的承重体系和荷载的传递路线,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纵墙承重方案、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和内框架承重方案。,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二
16、、墙体的布置 砌体结构中竖向承重构件以墙体为主,墙体不仅要承受荷载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分隔空间,围护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砌体房屋的楼盖,屋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和墙体下基础的形式与构造,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经济效益。因此,墙体的布置在砌体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加以重视。砌体结构房屋平面以矩形为主的结构形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称此矩形的短边方向为横向,长边方向为纵向;相应方向的墙则分别称为横墙和纵墙。房屋四周与外界隔离的墙体又称外墙,其余墙体称为内墙。按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又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一般由屋盖、楼盖、内外承重纵墙、承重横墙和基础构成承重体系。按结构的承
17、重体系和荷载的传递路线,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纵墙承重方案、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和内框架承重方案。,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静力计算方案应尽可能采用刚性方案。所以墙体的布置除了要满足刚性方案对横墙的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一般构造条件。(1)纵、横墙的布置:承重的纵横墙宜上下对齐,纵墙在水平面内宜尽量拉通,避免在某些部位断开。宜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与内外纵墙连接。考虑抗震设防的房屋,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每层墙体的高度及横墙最大间距的控制等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
18、相应抗震构造要求。(2)墙、柱的尺寸:墙、柱尺寸除应满足前面一节所规定的要求外,对于宽度较小的门窗间墙、壁柱、砖柱、宽度较小的实体墙的尺寸还应符合砖的模数。避免给施工带来不便和浪费,甚至还会因组砌不合理或砍砖过多而直接影响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3)开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墙体上下洞口宜对齐,使上下层荷载能直接传递;宜避免在纵横墙交接处开门窗洞口以致破坏纵横墙的整体连接。,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1)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宜适当增设。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
19、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或其他适当位置增设。(2)住宅、宿舍、办公室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当层数为3或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3)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4)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盖处宜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圈梁。,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5)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
20、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20mm,沿墙长设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210。(6)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上述规定之外,圈梁的设置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有关规定。2)抗震设防的房屋圈案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盖、木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按表6-2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规定适当加密。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联结时,可不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
21、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表6-2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当在表6-2要求的间距内没有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代替圈梁。圈梁宜在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6-3的要求。为了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而增设的基础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纵筋不应小于412。(2)多层砌块房屋均应按表6-4的要求来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宽度不小于190mm,配筋不应小于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墙体的布置及
22、圈梁的设计,(3)蒸压灰压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房屋;在6度8层、7度7层和8度5层时,应在所有楼(屋)盖处的纵横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180mm,圈梁纵筋不应小于412,箍筋采用6200。其他情况下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应符合上述条款的规定。3)圈梁构造要求:为了保证圈梁发挥应有的作用,圈梁必须满足以下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和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如图6.2所示。,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
23、的连接,如图6.3所示。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图6.3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的连接构造示意,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4)圈梁兼作过梁时,在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墙体的布置及圈梁的设计,墙体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看它是否达到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设计的要求。而影响墙体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从大体上讲有施工方面因素,设计方面因素,使用方面
24、因素。每个方面又有许多具体的影响因素,从而造成墙体会出现许多形状的裂缝。下面我们来谈谈影响墙体质量的因素,着重讨论形成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墙体质量1.墙体施工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砖砌体是砖块和砂浆粘结成的组合体,砖与砂浆的接触面是不平整的,砖块处于受压、受弯、受剪、受拉的复杂应力状态下,砖砌体的受压破坏实质上是砖块折断后的竖向裂缝与竖向灰缝相连形成半砖小柱,而后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失稳破坏。因此,砖砌体的施工质量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墙体的质量及裂缝分析,1)砂浆灰缝的饱满程度理论上,砖砌体的全部灰缝都应铺满砂浆,砂浆层愈不饱满,不均匀,砖块在受压砌体中的受力状态愈不利。实际上,不容易10
25、0%做到全部灰缝铺满砂浆,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不得低于80%;砖柱和宽度小于1m窗间墙的竖向灰缝砂浆饱满程度不得低于60%。同时,水平砂浆层也不宜过厚、过薄;过厚,在砌体受压时会增加砂浆层的横向变形,使砖块所受的拉力增加。过薄,使砖块受力状态不利,实际上,水平灰缝的厚度和竖向灰缝的宽度均不应小于8mm,不应大于12mm,以10mm为合适。2)错缝错缝是关系到砖砌体整体性的重要问题。一般规定上下两皮砖的搭接长度小于25mm的错缝为通缝,上下4皮砖连续通缝为不合格。连续通缝的皮数愈多,在砖砌体受压时愈容易形成纵向通缝和半砖小柱,对砖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的影响就愈大。属于这方面质量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墙体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