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致病、诊断与防治.ppt
《疟原虫致病、诊断与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原虫致病、诊断与防治.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疟原虫致病、诊断与防治,致病及原因,典型疟疾发作症状周期性:冷、热、汗。冷: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1-2h)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4-6h)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原因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约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食 产生内源性热原质。非典型发作:混合感染;同种不同批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再燃与复发,疟疾初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体内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又
2、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relapse)。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而间日疟和卵形疟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贫血,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贫血原因: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 骨髓造血受抑制 免疫病理(正常抗疟抗体+红细胞自身抗体),脾肿大,恶性疟病人(巨脾)脾肿大、硬化:脾切面颜色变深;大可达脐下;重量可达500至1000g慢性患者脾纤维化,包膜增厚而变硬。,恶性疟病人脾脏,热带巨脾综合征脾巨大伴肝肿大,贫
3、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抗疟药治疗后脾可逐渐缩小。,凶险型疟疾,脑型疟、超高热型、休克型等。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脑型疟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错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脑型疟机制:机械性学说 炎症学说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恶性疟病人脑标本切片,诊断,1 病原检查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malaria parasites.采血时间: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中,不易查见。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主要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疟原虫 致病 诊断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