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ppt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勃兴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第六章 血 液 循 环,小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总结: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收缩时,舒张时呼吸运动 吸气时,呼气时重力和体位的影响 立卧,卧立,(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后微A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及流速,缩血管物质,五、微循环,定义: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后闸门,
2、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舯 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 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舯,第六章 血 液 循 环,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第三节 心脏的射血与充盈,第四节 血 管 生 理,第二节 心 电 图,第五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第六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第七节 重要器官循环的特点,一、神 经 调 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脏交感神经丛(NE)可被 心得安阻断,脊髓胸段(T1
3、-5),星状神经节颈神经节(换元,Ach+N受体),心肌细胞膜(1受体),第二信使作用,膜对Ca2+通透性增高,Ca2+内流增加,心率加快 传导加快 心缩力加强,窦房结(4期),“称为交感正性作用”,房室交界(0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收缩耦联),起源:,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脏迷走神经丛(Ach)可被 阿托品 阻断,起源:延髓(背、疑核),心内神经节(换元,Ach+N受体),心肌细胞膜(M受体),G蛋白,膜对 K+外流增加、Ca2+内流减少(超极化),心率减慢 传导减慢 心缩力减弱,窦房结(4期),房室交界(0期),“称为迷走负性作用”,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收缩耦联),一般而言,心
4、脏受交感和迷走双重神经支配,在常态下,两种神经均有紧张性,对心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但迷走神经的作用大于交感神经的作用。例:心率变化(次/分)对照 75切断迷走神经 75切断交感神经 75交感、迷走神经均切断 100(自身节律)除此之外。心脏还有肽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肽类物质,影响心脏的活动。,(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阻断剂:酚妥拉明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阻断剂:心得安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其分布密度:1.视不同部位的血管而异 皮肤
5、骨骼肌和内脏冠状血管和脑血管 2.视各段的血管而异:小动脉、微动脉大动脉静脉,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持续发放低频率的冲动,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活动(13次/秒),使血管维持一定的收缩状态。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血管收缩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血管舒张,2.舒血管神经(乙酰胆碱Ach)1)交感舒血管神经:无紧张性活动(骨骼肌血管)Ach+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肌肉血流量意义:与情绪反应、防御以及运动初期骨骼肌血流 量增加有关。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无紧张性活动(少数器官)Ach+M受体血管舒张血流量意义:舒张局部血管,起局部调节作用。对循环系 统的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大。,3.脊
6、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轴突反射(axon reflex),末梢释放的递质:不确定组织胺、ATP、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延髓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部位的神经元: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下丘脑大脑小脑,(三)心血管中枢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 关的神经细胞群,称心血管中枢。,2.延髓心血管中枢(生命中枢)延髓腹外侧部: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心迷走中枢 特点:(1)紧张性活
7、动 在正常情况下,延髓迷走中枢不断发放冲动,经常使心脏活动处于一定的抑制状态,称为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作用,简称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平时缩血管中枢发放一定频率的冲动,使血管平滑肌处于一定的收缩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2)交互抑制 当心交感中枢兴奋时,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受到抑制。反之,当心迷走中枢兴奋时,心交感中枢的活动受到抑制。两个中枢的活动既对立又统一,共同调节心脏的活动。正常成人安静时,心迷走紧张作用占优势,处于主导地位。(3)呼吸活动可改变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吸气时:迷走紧张性、交感紧张性;呼气时:迷走紧张性、交感紧张性;这是造成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3.延髓以
8、上的心血管中枢整合,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进入警觉状态骨骼肌紧张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少有升高。准备防御、搏斗或逃跑。,1压力感受器反射(1)动脉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 膜下。适宜刺激:血压改变时对血 管壁的牵张。(2)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 经,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 压神经)。(3)延髓心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血压(BP),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减压),延髓心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N中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 循环系统 心血管 功能 调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