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课件-全.ppt
《现代礼仪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礼仪课件-全.ppt(3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 代 礼 仪,第一章 现代礼仪概述,第一节 礼仪的内涵与起源,一、礼仪的内涵,“礼”:(1)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统称;(2)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2)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禮,礼仪的内涵,“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孔子:“礼者,敬人也。”,礼仪的内涵,“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礼仪的内涵,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当“etiquette”一词被译为英文后,它的含义便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仪的内涵,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以一定的程序方式表现出
2、来的一系列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对“礼仪”内涵的理解,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其次,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礼仪”内涵的理解,从根本上讲,礼仪是由“礼”和“仪”两部分组成的,“礼”是指律己敬人的规范的内容,而“仪”则是指对该内容的表达方式。,二、礼仪的内容,(一)礼节(二)礼貌(三)仪表(四)仪式(五)礼俗(六)礼制,礼 制,中华礼仪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礼制,二为礼俗。礼制即国家规定的礼仪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在阶级社会中,礼制简称礼,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 曲礼上曰:“礼不下庶人,刑
3、不上大夫。”,第二节 我国礼仪的历史沿革,我国礼仪的历史沿革,1、古代礼仪的雏形时期(原始社会)2、古代礼仪的成熟时期(夏商周三代)3、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礼仪的历史沿革,4、封建礼仪的强化时期(秦、汉、唐、宋、明朝)5、封建礼仪的衰落时期(清朝)6、现代礼仪发展轨迹,古代礼仪的雏形时期,古代礼仪的成熟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周礼“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发展和革新了三代的礼仪理论。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礼仪主张,构筑了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框架,对古代中国礼仪的发
4、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第三节 礼仪的特性、功能与原则,一、礼仪的特性,(一)文明性(二)传承性(三)差异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四)规范性(五)发展性,二、礼仪的功能,(一)德育功能 礼仪的德育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德育功能,礼仪即教养,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的功能,(二)交际沟通功能 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说:“一个人若不和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只兽。”革命导师马
5、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礼仪的功能,(三)维护协调功能 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决定着礼仪的发展水平,同时,反过来礼仪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礼仪也会重塑民族的性格。一个社会讲礼仪的人越多,人际关系就会越和谐。,礼仪的功能,(四)形象塑造功能 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而且礼仪还是人的“第二张脸”。塑造形象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礼仪的功能,第一,内强素质 第二,外塑形象 第三,增进交往,三、现代礼仪的原则,1、“真诚”原则 2、“遵守”原则 3、“适度”原则 4、“礼尚往来”原则 5、“入乡随俗”原则,四、现代礼仪的分类,(一)政务礼仪(二)商务礼仪(
6、三)服务礼仪(四)社交礼仪(五)国际礼仪,第二章 个人礼仪仪容,个人礼仪,形象制胜 农业文明时代道德制胜 工业文明时代法制制胜 后工业文明时代形象制胜,第一节 仪容美的基本要求,仪容美的基本要求,1、自然美。2、修饰美。3、内在美。,修饰仪容的基本规则,美观 整洁 卫生 得体,整 洁,美国:“第一印象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推销之神原一平则说:“端庄的仪表与整洁的服饰就是最好的推荐信。”,仪容美的基本要求,(一)头发(“女人看头,男人看腰”)(二)面容(三)手臂(“手臂是人的第二张名片”)(四)腿部(五)化妆(“妆成有却无”),化 妆,最高境界的化妆就是好象没化妆。,化 妆,“修饰避人”原则,
7、第二节 妆容礼仪,妆容礼仪,一、美容化妆 二、化妆技巧 三、怎样正确使用香水 四、仪容与头发,第三章 个人礼仪仪表,第一节 着装的基本礼仪,着装的基本礼仪,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着装的基本原则,1、文明大方 2、搭配得体 3、个性特征,一、服装色彩的配置,(一)服装色彩的搭配技巧 1、同种色相配 2、临近色相配 3、主色调相配,服装色彩的配置,(二)服装色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发型、肤色 2、年龄、职业、体型 3、人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 4、季节、环境、场合,服装色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不美的搭配。,二、不同场合的着装,(一)礼服(二)职业服装(三)便装,第二节 男
8、士西装的着装礼仪,一、西装的穿着,西装是一种国际性服装。西装是男士的正装,礼服。遵守“三一律”原则,西装的穿着,“西服七分在做,三分在穿”。,西装的穿着,衬衣 纽扣 口袋,二、领带的学问,领带被称为西装的“画龙点睛之处”,又叫做“西装的灵魂”,第三节 女装的着装礼仪,一、着装的TOP原则,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1、时间原则。2、场合原则。3、地点原则。,二、职业女装的要求,1、整洁平整。2、配套齐全。3、色彩技巧。4、饰物点缀。,三、女性不恰当的着装,1、过分的时髦 2
9、、过分暴露型 3、过分正式型 4、过分潇洒型,第四节 着 装 佩 饰,着装佩饰,礼仪大师说:“细节是魔鬼。”,佩饰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精美简约,符合常规。恰到好处,追求和谐。,恰到好处,追求和谐,同质同色,着装佩饰,1、戒指 2、耳环 3、手镯 4、手链 5、胸针 6、领针 7、项链 8、手表,着装佩饰,“男人看表,女人看包”。,第四章 个人礼仪仪态,仪态美,培根:“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第一节 站姿、坐姿、行姿与蹲姿,一、站 姿,一竖 两横 三点,站 姿,(一)女士“基本T”或者“模特T”给人一种“静”的优美感,站 姿,(二)男士 给人一种“劲”的
10、壮美感,站 姿,笔直的站姿意味着你正直的人品。美好的第一印象从站姿开始。站不直,再美的人也显不出气质。,二、坐 姿,垂头耷拉肩是典型的失败者形象。1、女士 2、男士,三、行 姿,1、女士 2、男士 气质与派头尽在走姿中。,四、蹲 姿,1、女士 2、男士 当众下蹲,女性品位尽失。,五、做几个体态的练习,1、“站如松”2、“坐如钟”3、“行如风”,第二节 眼神、微笑与手势,一、眼 神,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借助于眼神所传递出的信息,称为眼语。,眼 神,善于运用目光传达自己的感情。1、交流中的注视,应当是自然地注视,目光不要聚集在交往对象的某一部位。2、不要不停地眨眼和移动眼神。3、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
11、角度有:平视、侧视、仰视和俯视。,二、微 笑,微笑是礼仪交际中的利器。“微笑是一种有效的交际世界语言”。真诚的微笑比所有的穿着都有价值。,三、手 势,(一)拱手作揖(二)招手礼(三)合十礼(四)其它手势的含义 1、“OK”的手势 2、“V”字形手势 3、竖起大拇指 4、双手抱头 5、摆弄手指 6、手插口袋,第三节 空间方位礼仪,一、方位观,(一)古代的方位观我国古人崇尚南方,“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古人尚南还尚东,以东为上、为首,日出东方。古人又尚左,以左边为上位。,(二)现代的方位观,1、前后。行进时,前为上,后为下。2、左右。右为上,左为下。3、中间和两侧。居中为上。三人并行,要主动把
12、地位最高者让在中间。,二、大会主席台座次的安排,1、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名签。2、主席台座次排列,应以主要负责人为中心,然后按职务一左一右排列(按我国传统,以中心人的左方为上,若在台下看,即为右方)。,大会主席台座次的安排,5 3 1 2 4 6,三、乘车礼仪,(一)乘坐轿车的礼宾次序 1、宾主不同车 2、宾主同车,宾主同车,其一,主人驾驶轿车 前排为上,后排为下;右侧为尊,左侧为卑。其二,专职司机驾驶轿车 后排为上,前排为下;右侧为尊,左侧为卑。,(二)上下轿车的规则,1、上车的规则。“尊者先行”。2、下车的规则。“尊者居后”。,四、上下楼梯和搭乘电车的方位礼仪,(一)上下楼梯的方位礼仪1、
13、上下楼梯时,一律靠右前行,为有急事的人让路。2、上下楼梯时不要站在楼梯拐角处与人深谈,以免妨碍他人通过。3、上楼梯时,尊者走在前;下楼梯时,尊者走在后,以防对方有闪失。,(二)搭乘电梯时的方位礼仪,与尊长、女士、宾客同乘电梯时,要讲究先后顺序。进入有人管理的电梯,应主动后进后出。进入无人管理的电梯,应先进后出。,五、出入房间的方位礼仪,进出房间时一般先请女士、尊长、来宾先进入房门。如果先进入房门要先主动替对方开门并关门。如果在进出房门时正好碰到他人与自己的方向相反,具体的规则是先让房内之人先出,房外之人后入。但如果对方是女士、尊长、来宾的话要侧身先让他们先行。,第五章 交际礼仪(一),第一节
14、称呼的礼仪,一、称呼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首先,称呼体现着称呼者本人的自身修养。其次,称呼是对被称呼者社会地位、角色身份的一种认可。再次,如何称呼还表明双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什么称呼会清晰地表明两者之间关系的性质。最后,称呼还体现着社会风尚的变化。,二、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几种称呼,(一)姓名 1、姓前名后 这种姓名的构成形式多分布在亚洲国家。,2、名前姓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姓名构成符合这种形式,欧美、中东地区的国家,包括亚洲的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也属于此类。,2、名前姓后,如:乔治华盛顿 俄罗斯人的姓名很长,一个人的全称由名、父名和姓组成。如:加林娜谢尔格耶夫娜乌兰诺娃,3、
15、有名无姓,以缅甸和印尼的爪哇族人为主。,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几种称呼,(二)泛尊称 1、先生 2、Sir 3、女士 4、夫人 5、小姐 6、同志,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几种称呼,(三)职务称呼(四)职称和学衔称呼(五)职业称呼(六)亲属称谓,三、称呼的礼仪规范,1、职称、职务以及学衔称呼就高不就低。2、在称呼中,年龄就低不就高。3、使用称呼注意时尚的变化。4、尽量不使用亲属称谓。,第二节 介绍的礼仪,一、自我介绍,(一)自我介绍的时机,(二)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1、注意介绍的内容自我介绍三要素:本人的姓名 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 担任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二)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2、注意介绍的时机
16、。3、注意介绍的态度。4、注意介绍持续的时间。5、注意介绍的方法。,二、介绍他人,(一)介绍他人的顺序 坚持“尊者具有优先知情权”的原则。,介绍他人的顺序,1、优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2、优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3、优先把主人介绍给来宾。4、优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5、优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6、把个人介绍给团体。,介绍他人的顺序,“女士优先”,介绍他人的顺序,以上几种方式,基本精神和共同特点是“尊者居后”,介绍他人的顺序,“先温后火”“先亲后疏”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二)介绍他人的礼仪规范,为他人作介绍,在不同场合由不同的人来担任。,(二)介绍他人的礼仪规范,1、如果有意介绍不认识的双方
17、认识,必须事先征求双方的意见。2、介绍时要热情、真挚,时间宜短不宜长。3、注意对双方的称呼,通常的做法是连姓带名加上尊称、敬语。4、在介绍双方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溢美之词。5、作为被介绍的双方要积极配合。6、当把一人介绍给众人时,被介绍者应当向众人致意。,第三节 交谈的礼仪,交谈的礼仪,心与心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敌对,不是分歧,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交谈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首先,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一种动力。其次,交谈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二、交谈的礼仪规范,(一)认真倾听 诉说
18、是一种本能,倾听则是一种修养。1、耐心 2、专心 3、热心,交谈的礼仪规范,(二)准确表达 1、态度谦和。2、言之有物。3、言之有序。4、言之有理。5、风趣幽默。,三、有效地选择话题,1、既定的话题。2、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共同熟悉的人、地方、社会新闻、体育项目等。3、自己比较了解的话题。,四、交谈中的禁忌,1、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2、主动回避敏感话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单位上的是非、上司的偏好等。3、不涉及他人隐私,如家庭住址、婚姻状况、个人经历、家庭财产等。4、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时不问对方衣服的质量、价格,首饰的真假等。,第四节 通话礼仪,一、打电话的礼仪,(一)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
19、二)通话内容简单明了。(三)要维护好自己的“电话形象”。(四)要表现得文明而有教养。,二、接听电话的礼仪,1、电话铃声响三声内,必须接听。2、接听电话首先应该说:“你好!这里是”。3、接听电话时必须保持足够耐心、热情。4、认真而热情地代替别人接电话。5、谈话结束时,要表示谢意,并让对方先挂断电话,并不要忘了说再见。,三、手机的使用礼仪,1、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2、在会议室、课堂上、图书馆以及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把手机关掉。3、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是必要的。4、在飞机上、加油站、医院里、驾车途中都不要使用手机。,第六
20、章 交际礼仪(二),第一节 握手的礼仪,一、握手时伸手的次序,尊者先伸手,二、握手的方式,1、神态专注。2、姿势自然。3、手位适当。(单手相握;双手相握)4、力度适中。5、时间适中。,三、握手的注意事项,1、击剑式握手 2、戴着手套握手 3、手扣手式握手 4、死鱼式握手 5、虎钳式握手,握手的注意事项,6、不要不讲“度”。7、不要掌心向下压。8、不要心不在焉。9、不要持久握手。10、不要用左手握手。,第二节 名片使用的礼仪,一、名片的种类,1、商务名片 2、个人名片 3、单位名片,二、如何使用名片,1、用于会见。2、用于求见。3、贺喜。4、慰问。5、悼念。,三、交换名片的时机,(一)遇到以下几
21、种情况,需要将自己的名片递交他人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1、希望认识对方。2、表示自己重视对方。3、被介绍给对方。4、对方提议交换名片。5、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交换名片的时机,(二)碰上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1、对方是陌生人。2、不想认识对方。3、不愿与对方深交。4、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5、经常与对方见面。6、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殊。,四、名片的递送与交换,(一)交换名片的礼仪 1、职位低的人应该先给出名片。2、递出名片时应起身,面向对方。用右手持名片但不要压住名字,以左手辅助轻轻的奉上。3、如果名字中
22、有难念的字,要一边递出名片一边念出名字。,(二)收受名片的礼仪,1、以双手承接对方递出的名片。收到名片后不要急于把名片装起来,要仔细阅读一下。2、收到名片后不可拿着名片上下打量对方。3、收受名片时如果手中有物品,应先把物品放下。4、拿到名片后,不要随便乱放,更不可遗忘不拿。5、收到名片后,要把它放在上衣口袋或名片夹内,不要随便放置。,(三)名片的 索取,1、交易法 2、激将法 3、谦恭法 4、联络法,(四)婉拒他人索取名片,1、当他人索取名片,而不想给对方时,不宜直截了当,而应以委婉的方法表达此意,可以说:“对不起,我忘了带名片”,或者“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2、若本人没有名片,而又不想明说
23、时,也可以上述方法委婉表达。,第三节 馈赠礼仪,一、赠送礼品的基本要求,1、了解受礼对象。2、注重礼品的价值。3、掌握好赠礼的时机。4、选择好的礼品包装。,注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具体选择要富有创造性,要尽量使自己赠送的礼品博得受赠者的钟爱,使之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但又不要因此使对方增加心理上的负担。,二、礼品的避讳,1、与文化习俗有关的禁忌。2、与受赠者本人情况有关的禁忌。3、与数目、色彩有关的禁忌。4、与正常交往有碍的禁忌。,三、收礼的礼仪,中国人收礼后一般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外国人则习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说上几句赞美礼品的话。假如准备退还礼品,应在24小时内退礼。,四、回 礼,1、回赠
24、以实物。2、回赠以感激。3、回赠以“不忘”。,五、各国的赠礼习俗,(一)美国人的赠礼习俗(二)英国人的赠礼习俗(三)法国人的赠礼习俗(四)德国人的赠礼习俗(五)意大利人的赠礼习俗(六)日本人人的赠礼习俗(七)阿拉伯人的赠礼习俗,第七章 交际礼仪(三),第一节 拜访的礼仪,一、待客的礼仪,待客之道的核心:主随客便,待客以礼。,一、待客的礼仪,(一)细心安排 环境卫生 待客用品 膳食住宿 交通工具,待客的礼仪,(二)迎送礼让 迎候 致意“迎宾三部曲”握手、问候和表示欢迎 让座 均待 送别,上 座,1、坐起来比较舒服的座位。2、较高一些的座位。3、以右为尊。4、面门为上。5、客人为大。,待客的礼仪,
25、(三)热情相待 1、一心一意 2、兴趣盎然 3、主次分明,二、做客的礼仪,做客礼仪核心:客随主便,礼待主人。,二、做客的礼仪,(一)有约在先 约定时间 约定人数 如约而至,做客的礼仪,(二)上门有礼 先行通报 施礼问候 轻装上阵(“入室后的四除去与一放下”)应邀就坐,做客的礼仪,(三)为客有方 1、围绕主题 2、限定范围 3、适时告退,第二节 舞会的礼仪,一、举办舞会的礼仪规范,举办舞会的时机 举办舞会的时间 举办舞会的地点 舞会的参加人员 舞会的组织,二、参加舞会的礼仪规范,(一)修饰 1、仪容 2、化妆 3、服装,(二)邀人,1、常规 通常是男士首先向女士发出邀请。男士邀请女士,女士可以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礼仪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