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讲.ppt
《环境微生物学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讲.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 第一节 概述一、水体污染及其危害(一)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 污水是指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排放水的总称,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二)污水中化学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危害 特点:种类多、成分复杂多变、物理化学性质多样、可生物处理性差异大等.污水引起水体缺氧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水体功能。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H2S、NH3、低级脂肪酸等有害或恶臭物质。另外H2S会与铁形成黑色沉淀,引起水体的“黑臭”现象。,二、污染物浓度指标及其意义(一)全需氧量(TOD)它是指水中全部有机物和无机物在被彻底氧化成CO2、H2O、NO-3 等无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二)化学需氧量(
2、COD)它是指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所有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均包括在内。(三)生化需氧量(BOD)它是指微生物在有足够溶解氧的情况下,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常用BOD5,即为5日生化需氧量。,四)总有机碳(TOC)它是指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它能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量。(五)总氮(TN)它是指污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含氮量,表示污水被氮污染的综合指标。(六)总磷(TP)它是指污水中所有含磷化合物的总含磷量,表示污水被磷污染的综合指标。,三、污水排放标准及处理要求表8-1 项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pH 6-9 6-9 6-9 BOD5/mg/L 20 30
3、 COD/mg/L 60 120 氨盐/mg/L 15 25 磷酸盐/mg/L 0.5 1.0 一级标准最严。排入饮用水源水体的污水应达到一级标准。要求熟记,四、污水处理的一般技术途径污水处理技术 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或生物处理法。根据处理对象与程度,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主要通过过滤、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粗大固型物及部分悬浮物。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基础上,主要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三级处理:使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净化,使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去除率达98以上。,第二节 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有机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水体自净污染水体后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这种现象
4、称作。其过程主要包括稀释、沉淀、扩散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等化学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污水生物处理法使微生物高浓度的富集在特定的构筑物,即污水处理装置中,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高速度的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污水生物处理概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常用的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氧化塘法、土地处理法。,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质膜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容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细胞分泌的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在渗入细胞内。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体内所需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微生物体。另一部分有机物
5、氧化分解为CO2、H2O等简单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微生物,污染物 细胞构成物,矿质元素 维生素,能源,化学能 光能,受氢体,氧 二氧化碳 硫酸盐 硝酸盐,能,微生物体,热能,生物不可降解物,+,分解产物,随水排出,CO2 H2O NN3,生物污泥,分解,合成,有机体分解内源性呼吸,有机污水生物处理总的生化过程,二、好氧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风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学方法。1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相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颗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它的生物相十分复杂,除
6、大量细菌以外,还有原生动物、霉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还可见到后生动物。,(1)细菌:细菌在活性污泥中起主导作用,活性污泥中有多种细菌:动胶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八叠球菌等。其中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等是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包括在菌胶团生成菌分泌的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等胞外聚合物,以菌胶团形式存在。胶质在活性污泥形成初期,细菌多以游离态存在,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细菌增多聚集成菌胶团,进而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絮状体形成过程称作生物絮凝作用。活性污泥絮状体的作用为:有机物的吸附或黏附及其分解;金属离子的吸附;防止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食;增强污泥的沉降性,有
7、利于泥水分离。,(2)原生动物: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曾发现225种以上,其中以纤毛虫为主,占160多种。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有:促进絮凝:有的原生动物能分泌黏液,促进生物絮 凝,从而改善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特性。净化作用:大部分原生动物是动物性营养,能吞食 游离细菌和微小污泥,有利于改善水质。腐生鞭毛虫等可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原生动物判断活性污泥的状态和处理水质指示作用:先出现以有机物颗粒为食的鞭毛虫和肉足虫;随细菌的增殖,开始出现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随着菌胶团的增加,固着型纤毛虫逐渐泳动纤毛虫;污水处理正常运转时,以有柄纤毛虫为优势。因此,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的种类交替可以判断污泥培
8、养的成熟度。,(3)其他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真菌主要为霉菌。已报道的有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活性污泥中虽曾见到单胞藻类,但由于它们需要光而曝气池中浑浊污泥影响光的透入,故藻类在其中难以繁殖,为数极少。,2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及微生物学过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以其曝气方式的不同,有普遍曝气法、完全混合曝气法、逐步曝气法等。目前采用较多的时完全混合曝气法。活性污泥的基本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污水 初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 处理后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此系统由初沉池、生物反应器和二沉池组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主要在曝气池内被微生物降解而去除。,工程术语 P2161:
9、水力停留时间;(6-10小时)2:污染物容积负荷率;(5/m3.d)3:污泥负荷率;(F/M kg BOD5/kg MLSS.d)4:污泥龄(2-4天)5:污泥产率系数(0.4-0.7)6:污泥干重(MLSS mg/L)7:挥发性污泥(MLVSS,mg/L)8:污泥沉降比(SV%)9:污泥指数(SVI)以上熟记,(2)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学过程 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1-30分钟被吸附在活性污泥上,大分子的有机物先被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吸入菌体内。低分子的有机物可直接吸收。另一部分转化成CO2,H2O,NH 3 等释放,它是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微生物酶引起的复杂生化反应。
10、(3)活性污泥的培育及驯化 培育是活性污泥法启动运行的首要环节。活性污泥的培育可以直接在曝气池中进行,一般步骤如下:,将污水泵入曝气池,并按曝气池有效体积的5 10投入接种污泥。在不进水的条件下,连续曝气数天,溶解氧控制在 1mg/L左右。继续保持曝气,以小流量进水,并逐渐提高进水 流量,最终达到设计流量。每调整一个流量,一般应保持一周左右的运行时间,溶解氧也应随水流量的增加,而适当的提高2-3 mg/L。在无法获得同类水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情况下:具体做法是:将取来的污泥或土壤置于有待处理废水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逐渐转种扩大培养量,废水浓度逐渐增大甚至达100。,3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求
11、(1)养料:水中BOD5:N:P以为100:5:1适宜,最低要求是100:2:0.5。养料的不平衡问题解决:通过投加粪尿或污水。此外,进水有机物浓度BOD5为5001000mg/L,不低于50100 mg/L。(2)氧气: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应在1.53 mg/L。(3)温度:最适温度为2532度。(4)pH:大多数细菌以pH6.58,以真菌为主,则 pH45为宜。(5)有毒物质:表8-2 驯化前 不耐毒,驯化后 耐毒。,4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1)污泥膨胀:在曝气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能恶化,随水漂浮,溢出池外。污泥膨胀的本质原因商不明确,多数归因于暴气池中生态平衡突然遭到破坏
12、,污泥营养供养三要素发生紊乱。或因有机物太多碳氮比率失调:或水温、PH、不适,造成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以前者为常见。曾报道过25种丝状细菌和霉菌,如浮游球衣菌、丝硫细菌、放线菌、根霉、毛霉等,其中有以球衣菌多见。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投加化学药剂;调节水的酸碱度;调整其他工艺条件。,(2)污泥的解体:在曝气池运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导致处理水质浑浊,处理效果变坏的现象。原因:暴气过量,污水中混有毒物等。措施:控制曝气量,或对废水进行适当的预处理。(3)起泡沫现象: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含有合成洗涤剂或由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等。措施:适当减少曝气量或喷洒消泡剂减缓此现象。(4)
13、剩余污泥:活性污泥在分解污染物的同时,合成菌体细胞,因而生物量增加。措施:在运转过程中必需定期排出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一般先经脱水,然后再作处置使之无害化。,5活性污泥法的新发展(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因污水一次性投入,有机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减少,有利于菌胶团形成菌的生长,能较好的抑制丝状细菌的过量繁殖,在反应器内可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条件的交替,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胀,又可获得脱氮除磷的效果。小水量的处理。,进水工序,反应工序,沉淀工序,排水工序,静置工序,处理水,空气,污水,(2)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AB工艺为两段活性污泥法,通常不设初沉池,主要由A段曝气池、中间沉淀池、B段曝气池和二
14、沉淀池等组成。特点:通过水力停留时间的控制,使不同特性的微生物分居在不同反应器中,达到提高负荷的目的。A段F/M大于2,B段F/M小于0.15,水力停留时间2-4,污泥龄15-20天。A段中 主要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细菌等。B段除降解性细菌外,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钟虫、轮虫等占优势。它们吞食来自A段的细菌等微生物。,A段暴气池,中沉池,B段暴气池,二沉池,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处理水,(二)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指以生长在固体表面的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法。1生物膜中的生物 生物膜中包括大量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和后生动物,还有肉眼可见的无脊椎动物,但生物膜主要由菌胶团和丝状菌组成。生物膜
15、中的细菌也是活性污泥中常见的一些种属,如动胶菌、假单胞菌、球衣菌、贝氏硫菌等。常见的真菌有镰孢霉、白地霉、酵母等。常见地藻类有丝藻、毛枝藻等丝状藻类,以及小球藻、硅藻等单胞藻类。原生动物也活跃在生物膜表面。,2生物膜的净化原理 生物膜的表面,总是吸附着一层污水称“附着水”,外层为能游动的自由流动的污水,称“运动水”。当附着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氧化分解时,附着水层中有机物浓度随之降低,而运动水层中浓度高,因而发生传质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不断转移进去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所消耗的氧,沿着空气、运动水层、附着水层而进入生物膜;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和CO2等,沿相反方向释出。,厌
16、氧层,生物膜,好氧层,附着水,有机酸,无机物,有机物,CO2,O2,生物膜净化原理示意图,污水,空气,运动水,3生物膜的培育(1)自然挂膜法:自然挂膜法是利用待处理污水中的自然菌种进行生物膜培育的方法。(2)菌种添加挂膜法:为加速生物膜的形成或提高生物膜的降解能力,可向污水中投加优良菌种。4生物膜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前景(1)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有普通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等。,普通生物滤池 污水通过一层表面布满生物膜的滤料,使之得以净化。特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问题是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蚊蝇,处理效率较低。塔式生物滤池 是近40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点是占地少,基建费用
17、省,净化效果好。主要原因是:生物膜与污水接触时间较长,在不同的塔高处存在不同的生物相,污水可接触到不同的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作用。曝气生物滤池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效生物滤池,其结构与普通生物滤池相似,但进行人工曝气,污水的流向可以是自上而下也可是自下而上。,(2)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一种生物膜法。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填料的表面生长有生物膜,还有一部分微生物以絮状污泥的形式生长于水中,因此具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特点。(3)流化床生物膜法:流化床是一种固体颗粒流态化技术。将此技术应用于污水生物处理,使生物膜挂在运动的颗粒
18、上处理废水,称为流化床生物膜法。它是一项较新的生化处理技术。注 P-225 生物流化床法增强了原生物膜工艺,其特点如下:高浓度生物量(MLVSS)高比表面积 高传质速率 耐负荷冲击能力显著增加 设备小,占地面积少,同时易于管理和操作。,(4)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膜法预处理:由于未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排入。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轻度污染的水体,供自来水厂作为源水使用。目前的研究前沿是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源水中微量有机物等污染以保证饮水安全。微污染水是一个贫营养的生态环境,因此生物膜的主要微生物有贫营养异养细菌、硝化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动物等。清华大学从处理受石油污染的水源水的生物
19、陶粒过滤装置分离出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和微球菌等3类优势菌属。,三、厌氧生物处理 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可处理的有机物浓度 低 COD 50-1000 mg/L 高COD 500-60000 mg/L有机物容积负荷 低0.3-5 kg COD/m3.d 高1-30 kg COD/m3.d 水力停留时间 短0.5-12h 0.5-20d能耗 高 低处理后出水水质 好 COD50-100mg/L 差 COD150-500mg/L CO2 H2O N P S CH4 NH3 H2 S 产物的可利用性 低 高剩余污泥产量 多 少运转费用
20、高 低,(一)沼气发酵的生物化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厌氧、兼厌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将碳水化合 物、含氮化合物降解为丙酮酸、乙酸、丁酸、氢 气、二氧化碳。第二阶段:产氢和产乙酸细菌将各种有机酸分解成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第三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利用氧化碳、甲醇 甲酸乙酸、氢气等合成甲烷。产甲烷细菌是一 类 不含过氧化氢酶也不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严格的厌养菌。,(二)厌氧污泥的性质及微生物特征 一般呈灰色至黑色。污泥中数量最多的是细菌。真菌数量较少。藻类和原生动物有时能发现。细菌以兼性或专性厌氧菌为主。在沼气发酵型的厌氧生物处理中,以下面菌群为主:1、主要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
21、、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2、常见的有沃氏共养单胞菌、沃氏共养杆菌及脱硫弧菌属、伍氏醋酸杆菌、威氏醋酸杆菌的某些种 3、既氧化氢的产甲烷菌和利用乙酸的产甲烷菌 H2+CO2 CH4+H2 O CH COOH CH4+CO2,(三)厌氧污泥的培育方法 为了缩短时间,最好取同类水质污水厌氧处理装置的污泥作为接种源。另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亦可作为接种源。厌氧活性污泥的驯化在厌氧反应器内进行,进水量由小到大,每提高一个梯度,都要稳定一段时间。(四)厌氧处理法的基本要求1菌种:一般采用混合菌种。第一次投料时必需引入足够数量的混合菌种,或经过厌氧消化培养的污泥。单纯接种产甲烷菌效果不佳。2氧化还
22、原电位严格的厌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E值一般要求-200mV。,3发酵温度 最适发酵温度,中温型发酵为2040,最佳3738;高温型发酵以5354为宜。4废水组成 BOD:N:P100:6:1为佳。5 pH和有机酸度 一般pH在6.57.5为宜。有机酸浓度是控制发酵的重要指标,以2000mg/L为宜,过高说明产甲烷作用降低,甚至停止产气。6CO2产生状况 CO2以沼气的2535%为好。检测CO2可以鉴别不产甲烷与产生甲烷阶段的平衡状况。,五)厌氧反应器类型1普通厌氧消化池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厌氧反应器。污水、污泥定期或连续加入消化池,经消化后的污泥和污水分别由消化池底部和上
23、部排出。所产生的沼气由顶部排出。水力停留时间7-20天 有机负荷1-2kg COD/m3.d.2厌氧接触法 该法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消化池后设污泥沉淀池,污泥从沉淀池回流到消化池,因此该法由称厌氧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悬浮物浓度较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水力停留时间0.5-6天 有机负荷2-4kg COD/m3.d.3厌氧生物滤池 该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水力停留时间1-8天 有机负荷3-6kg COD/m3.d.不需搅拌,节能,质量轻,空隙率高,不易堵塞等特点。为了提高效果,有时采用厌氧接触法与厌氧生物滤池结合的组合工艺8-12。,4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荷兰20世纪70年
24、代开发的处理新技术。在我国UASB反应器已成功应用于味精废水、啤酒废水等的处理,水力停留时间0.3-1天 有机负荷20kg COD/m3.d.,气水分离器,污水,污泥床,污泥悬浮层,三项分离器,沉淀区,处理水,沼气,UASB反应器,1)构成及特点:UASB反应器由污泥床、污泥悬浮液、沉淀区和分离器组成。由活性生物量占7080以上的颗粒污泥组成。废水从下向上流过反应器。(2)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微生物组成:UASB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的外形多种多样,大多呈卵形,细菌数远远多于一般污泥。优势菌有:孙氏甲烷丝菌、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等。一般情况下,伴生单胞菌的数量多于产甲烷菌、而产甲烷菌又多
25、于伴生杆菌。(3)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启动与污泥活性提高阶段;颗粒污泥形成阶段;污泥床形成阶段。5厌氧流化床(自学),6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及应用前景(1)光合细菌,特别是紫色非硫细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是一些兼性厌氧的光能异养细菌,在无光黑暗通气条件下时,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从分解有机物中获得能量及养料生长。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菌体内光合色素经光合磷酸化作用取得能量,分解有机物合成其菌体细胞。某种荚膜红假单胞菌可将致癌物亚硝胺类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它还可以处理制糖、酿酒等食品工业废水;合成纤维、化学肥料等化工废水。另外,光合菌耐低温10度,耐高盐分20g/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微生物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