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共伴生矿产.ppt
《煤的共伴生矿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的共伴生矿产.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煤的共、伴生矿产,煤田地质学,第十一章 煤的共、伴生矿产,1 油页岩,第十一章 1 油页岩,一、概述 1.概念:任何一种能在热解中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石油的浅成岩石,都可称为油页岩。2.特点:油页岩的矿物岩石组成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属于真正的页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有些则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等的碳酸盐岩形成。目前世界上开采的油页岩包括页岩、泥灰岩、碳酸盐岩和其它细碎屑岩。,二、油页岩的组成 1.主要元素:油页岩的有机质化学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但变化范围较大。2.油页岩中含的有机质主要是一种固态不溶物质干酪根,它与生油岩层中的干酪根无明显差异。,第十一章 1 油页岩,3
2、.生油岩与油页岩的区别:有机质丰度和演化程度有所不同。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原始丰度即使很低,只要埋藏足够深,都有可能通过运移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藏;而油页岩必须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才有工业意义。油页岩在演化阶段上的要求与生油岩不同,对于热解时产油率高的油页岩最好是埋藏较浅的。即在深成热解开始之前,干酪根的演化未达到成熟阶段。,第十一章 1 油页岩,三、油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 一般认为,油页岩主要为还原环境的静水沉积,主要有以下三种沉积环境:1.大型的内陆湖成盆地:主要属于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型,伴生沉积的还有火山凝灰岩和盐类。2.浅海陆棚环境:此种地带往往为大面积稳定薄层油页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油页岩
3、大多属于黏土类和硅质类型,也可以为碳酸盐岩型。世界上多为黑色页岩沉积。,第十一章 1 油页岩,3.小型湖泊、沼泽及伴生沼泽的泻湖环境:此种地带往往形成与煤系伴生的油页岩。且大多位于煤层层位以上(图11-1)。,第十一章 1 油页岩,2 煤成气及煤层气,第十一章 煤的共、伴生矿产,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一、与煤层及煤系有机质有关的天然气 1煤成气 含煤岩系中形成的天然气,泛称为煤成气。这一术语的涵义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认识。,2煤型气 张厚福等认为煤型气是与煤系和煤层有关的天然气的总合,而煤成气是指煤系和煤层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天然气,储集在煤层以外的空间内,煤成气属于煤型气中的一类。唐修义
4、等认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煤层和煤系中分散有机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气相运移出母质储集在多孔岩层内而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气藏,称为“煤成气”或“煤型气”。,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3煤层气 煤层气是煤层生成的气经运移、扩散后的剩余量,包括煤层颗粒基质表面吸附气,割理、裂隙游离气,煤层水中溶解气和煤层之间薄砂岩、碳酸盐岩等储层夹层间的游离气。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自生自储的非常规气藏。,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二、煤层气赋存特征 由于洁净能源、煤矿安全、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煤层气日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实现煤层气工业性开发的国家。,
5、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一)煤层气的成分及其赋存状态 1.煤层气的成分 煤层气的成分有甲烷、二氧化碳、氮、重烃气(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及其它化合物)、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其中,甲烷含量最高,可达90以上,重烃含量一般为14至1520,氮含量小于l。由此可知,煤成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又称为煤层甲烷或煤矿瓦斯。,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2.煤层气的赋存状态 煤层气以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赋存于煤层内。游离状态的煤层气,游离状态的煤层气一般约占1020。吸附状态的煤层气,这种赋存状态的煤层气往往占约8090。,第十一章 2 煤成气
6、及煤层气,吸附-解吸动态平衡:两种状态下的煤层气,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处于动平衡状态,当压力和温度变化时,彼此可以相互转化。当压力增加、温度降低时,些游离状态的煤层气较多地变为吸附状态;反之,则相反。因此,这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与煤的内表面脱离而呈游离状态,称作解吸。,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吸附 解吸 动态平衡,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煤层气的产出是排水降压过程,是解吸 扩散渗流耦合、气水两相渗流的复杂过程,煤层是典型的裂隙孔隙型储层,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3.煤层气含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内游离状态与吸附状态煤层气之和,称为煤层气含量或
7、煤层瓦斯含量。它代表了煤化作用中产生的煤层气量与历经地质时间所丢失的煤层气量之差。在实验室条件下,煤层气含量是指标准状态下(即在0和760mm汞柱下)每吨或每立方米的煤内所含的煤层气量。,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4.逸散气、解吸气和残余气 煤层气是混合气而非单一甲烷气体。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会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在测定煤的含气量时,按采集气样的过程和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逸散气、解吸气和残余气。,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逸散气是指在采集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的变化而发生解吸所逸散掉的煤层气;解吸气是指样品在密封后,在与解吸装置连通进行解吸测定而得出解吸气量;残余
8、气则是指经解吸后残留的部分。,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二)煤层气的形成 煤层气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煤化作用的过程和煤的不同显微组分。1.煤化作用产生气态物质是形成煤层气的基础:煤化作用中随温度、压力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由褐煤、烟煤到无烟煤,挥发分大约从50降至5左右。这些挥发分主要以CH4、CO2、H20、N2、NH4等气态产物形式逸出,形成煤成气的基础。,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2.煤化跃变对煤层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在煤化作用多次跃变中,不仅发生煤的变质,而且每次跃变都相应出现一次成气的高峰。Karweil(1969)据此提出了各阶段煤化作用的产气量(图11-2)。,第十一章
9、 2 煤成气及煤层气,在全部煤化作用的过程中,煤中有机质的基本结构单元(缩合稠环芳烃体系)不断减少所带有的侧链和官能团,如羟基OH、甲基CH3、羧基COOH、醚基O等;可形成各种挥发性产物,其中甲烷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烟煤转变为无烟煤的第三次跃变,释放出大量甲烷。,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从图11-3可看出,煤化过程中产出以CH4为主的挥发性产物,同时发生芳核进一步缩合。,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煤化作用中不同官能团和芳核缩合程度的演化,还可从煤的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特征性的吸收带反映出来。,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3.煤化作用中,煤的不同显微组分对成气的贡献不同,Jntgen(
10、1966)研究了这种差异,并得出自肥煤到无烟煤阶段(Cdaf=8595),类脂组、镜质组和惰性组三种不同显微组分的脱气阶段和数量均各有区别。,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我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也反映出类似的变化。即当达到一定煤化阶段后,各类组分累计产气率逐渐增高,但各自的成烃贡献不同。根据长庆石油开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其最终产气能力比为类脂组:镜质组:惰性组=3:1:0.8。据刘德汉、傅家谟所得数据(无压真空封闭体系,温度500,时间ll0h的热演化产气实验),惰性组产气率为43.9ml/g,镜质组为惰性组的4.3倍,类脂组为惰性组的11倍。,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三)影响煤层气含
11、量的地质因素 煤层中煤成气的形成首先决定于煤化作用程度和煤的显微组分。一般煤化程度增高,产生的煤层气增多。煤层内的煤层气含量是游离瓦斯及吸附瓦斯量的总和,且后者是主要部分。煤吸附甲烷的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的降低、水分的减低和煤化程度的增高都能促使吸附能力的增强。,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通常,煤的瓦斯吸附能力可作为煤化程度和埋藏深度的函数。,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的不同,也影响煤的甲烷吸附能力。煤层顶、底板岩石的透气性和厚度也是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因素之一,它对煤层瓦斯的保存和逸散起着重要作用。地质构造因素的重要作用。当煤层围岩透气性小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12、煤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对煤层气的形成和保存起了主导作用。,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煤层的赋存埋藏深度与瓦斯含量关系也较为密切。在露头附近,煤层发生风化,其分带自浅而深:第一带:为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占8090,二氧化碳占1020,没有甲烷。第二带:为甲烷氮气带,甲烷含量少于50,氮气大于50。,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第三带:为氮气甲烷带,甲烷含量为5070,氮气含量相应占5030。第四带:为甲烷带,甲烷含量大于70,其余则为氮和其它气体。地下水活动强弱往往也使瓦斯含量降低或增高。,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四)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1.勘探开发研究阶段(1)煤
13、矿瓦斯井下抽放与油效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主要目的是为减少煤矿瓦斯灾害而进行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与利用。煤矿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和采区瓦斯涌出量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之一。,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2)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仍以煤矿安全为主要目的,部分矿井同时进行煤层气开采试验,先后在抚顺龙凤矿、阳泉矿区、焦作中马村矿、湖南里王庙矿等打过地面钻孔40余个,并且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和研究。这一阶段主要是借用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国含煤区不甚适用,因此未获得突破性进展。,第十一章
14、 2 煤成气及煤层气,(3)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从优质能源的利用出发,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石油、煤炭、地矿系统和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这项工作,许多国外公司也积极投资在中国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1990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含煤区进行了煤层气勘探钻井,已钻成勘探和生产试验井119口。,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2煤层气开发方式及技术 当前技术比较成熟的煤层气开发方式有3种,即地面垂直井、地面采动区井和井下水平孔(即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第十一章 2 煤成气及煤层气,(1)地面垂直井开采 地面垂直井,是在地面打钻井进入尚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伴生 矿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