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湖泊和地下水4章.ppt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湖泊和地下水4章.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节:河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1、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陆河。2、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3、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二)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据此,水系形式通常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水系形式也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关系或它们构成的几何形态来划分。可分为以
2、下几种:扇状水系;羽状水系;梳状水系;平行水系等。,(三)河流的纵横断面 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即是河流的总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通常以小数或千分数表示。河流纵断面能够反映河流比降的变化。以落差为纵轴,距河口的距离为横轴,据实测高度值定出各点的坐标,连接各点得到河流的纵断面图。,河流纵断面分为四种类型:全流域比降接近一致的,为直线形纵断面;河源比降大,而向下游递减的,为平滑下凹形纵断面;比降上游小而下游大的,为下落形纵断面;各段比降变化无规律的,可形成折线形纵断面。河槽中垂直于流向并以河床为下界、水面为上界的断面,是河流的横断面。,(四)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
3、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因此也是全流域海拔最高的地方,通常与山地冰川、高原湖泊、沼泽和泉相联系。上游指紧接河源、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纵断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三江源保护区(黄河源头),黄河上游,黄河上游,中游水量逐渐增加,但比降已较和缓,流水下切力已开始减小,河床位置比较稳定,侵蚀和堆积作用大致保持均衡,纵断面往往成平滑下凹曲线。下游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浅滩和沙洲。河口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形成三角洲。,黄
4、河中游,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下游,黄河下游,黄河游览区,黄河河口,(五)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流域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除干燥区外,一般是流域面积愈大,河流水量也愈大。流域形状对河流水量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圆形或卵形流域降水最容易向干流集中,从而形成巨大的洪峰;狭长形流域洪水宣泄比较均匀,因而洪峰不集中。流域的高度主要影响降水形式和流域内的气温,进而影响流域的水量变化。根据某一高度上的降雨、降雪量和融雪时间,可以估计河流的水情变化。,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对冰雪消融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如流域向南,降雪可能较快消融径流或渗入土壤;流域向北,则冬季降雪往往迟至次
5、年春季才开始融化。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称为河网密度。河网密度是地表径流丰富与否的标志之一。流域气候、植被、地貌特征、岩石土壤的渗透性和抗蚀能力,是河网密度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二、水情要素,、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做水位。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河流水位有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山区冰源河流甚至有日变化。通过分析水位过程线,可以研究河流的水源、汛期、河床冲淤情况和湖泊的调节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知道水位变化的某些特征值,例如平均水位、平均高水位、平均低水位、中水位、常水
6、位等等。,2、流速: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决定于纵比降方向上水体重力的分力与河岸和可底对水流的摩擦力之比。河道中的流速分布:由于河床的地势倾斜和粗糙程度,以及断面水力条件的不同,天然河道中的流速分布复杂。一般河流纵断面流速分布为上游河段流速最大,中游河段流速小,下游河段流速最小。河流过水断面的流速从水面向河底递减,从两岸向最大水深方向增大。,在天然河道中平均流速的计算:可以运用等流速公式,即薛齐公式计算流水某一时段的平均流速 V=C(RI)1/2次方。式中,R为水力半径,为过水断面面积与水浸部分弧长之比;I为河流纵比降;c为待定系数。可用两种方法确定系数(1)满宁公式:C=1/NR1
7、/6 其中,N为河槽粗糙系数,R为水力半径。()巴甫诺夫斯基公式:1/NRX 其中,R具有可变指数当X等于1/6时,与满宁公式相同。,3、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叫流量。用Q 表示,单位立方米/秒。4、水温与冰情:(1)河流的补给特征是影响河水温度状况的主要因素。(2)河水温度也随时间变化表现为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3)河水温度还随流程远近而发生变化。(4)冰情的变化。,三、河川径流,(一)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可以划分为几个特征阶段。1停蓄阶段: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
8、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洼。对于径流形成而言,停蓄阶段是一个耗损过程;但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减少水土流失来说,这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2漫流阶段: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下渗起着削减径流形成的作用。而土壤、岩石的下渗强度,从开始下渗即逐步减小,一定时间后常成为稳定值,这个稳定值称为稳渗率。所以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各种土壤的下渗强度不同,故产流情
9、况也不一样。在同样降水强度下,砂质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小,而壤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大。,坡面漫流是地表径流向河槽汇集的中间环节,分为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其中,沟流是主要形式。水在地表纹沟中流动,流速一般不超过12ms,但流速和流量都从坡顶向坡底增加,冲刷力也相应地向坡底增强。片流并不多见。壤中流是指水在地表下数厘米的土壤中流动,其速度不大,开始时间也比较晚,但降水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地表土壤物质往往由这种坡面漫流带入河槽。,3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小部分渗入河谷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
10、又反过来补给河流。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上述三个阶段是指长时间连续降水下发生的典型模式。实际上由于每次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各流域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无论是不同流域,或是同一流域在不同降水过程中的径流形成,都可能有差别。,河川径流形成过程,(二)径流计量单位,在研究某时段内河流水量变化和比较各河流的径流量时,都必须采用适当的量值来计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流量Q: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公式Q=AV。其中:A为过水断面面积;V为水流的平均速度。2、径流总量W:在特定时段内流过河
11、流断面的总水量,称为流量。单位立方厘米。公式:W=QT。其中,Q为平均流量,T为时间。3、径流模数M: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水量。公式:M=Q/F,Q为流量,F为流域面积。它可用来比较不同流域的单位面积产水量。,4、径流深度Y:流域面积除该流域一年的径流总量。公式;Y=W/F。5、径流变率(模比系数K):任何时段的径流值M1、Q1、Y1等,与同时段多年平均值M0、Q0或Y0之比。公式:K=M1/M0=Q1/Q0=Y1/Y06、径流系数A: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水量X之比。公式:A=Y/X 径流系数常用百分数表示。降水量大部分形成径流则A值大,降水量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和下渗,则A值小。,(
12、三)径流的变化,1年内变化:随着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一年中河流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可以分为若干个水情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河流处于高水位的时期称为汛期。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高水位是夏季集中降水造成的,又叫夏汛。枯水期是河流处于低水位的时期。河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流量和水位变化很小;如果此时河流封冻,又称冰冻期。平水期是河流处于中常水位的时期。洪水过后,退水较缓慢,所以从汛期到枯水期之间有一段过渡时期,水位处于中常状况。,2、年际变化: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通常以径流的离差系数来表示年径流的变化程度。我国中等河流的离差系数,长江以南
13、一般在030以下,长江下游、黄河中游各河流和东北山区河流为040,淮河为060,海河为070。这种大致从南向北增长的趋势,与我国降水量变率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四)特征径流,1洪水 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时,称为洪水位。连续的强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积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流域内的降水分布、强度、降水中心移动路线,以及支流排列方式,对洪水性质有直接影响。洪水按来源可分为上游演进洪水和当地洪水两类。上游径流量显著增加,洪水自上而下沿河推进,就形成上游演进洪水。当地洪水则是由所处河段的地面径流直接形成的。实际观测发现,同一河流的上游洪峰比较尖锐,变幅
14、大,而下游则渐趋平缓,变幅也逐渐减小。洪水传播速度与河道形状有关,河道整齐的传播快,不规则的传播慢。若河流流经湖泊或泛出河道,则洪水传播速度更慢。2、枯水:一年内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称为枯水径流。枯水期径流呈递减现象,久旱之后,可能出现年内最小流量。枯水径流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地下水补给。,四、河流的补给,(一)河流补给的形式 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泽,都可以构成河流的水源。不同地区的河流从各种水源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即使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的补给形式也不一样。这种差别主要是由流域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同时也与下垫面性质和结构有关。(二)各种补给的特点1降水补给 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
15、的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流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气温和太阳辐射不像降水量变化那样大,所以春汛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也较有规律。,3地下水补给 河流从地下所获得的水量补给,称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较经常的水源,一般约占河流径流总量的1530。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深层地下水因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其补给通常没有季节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状况则视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无水力联系而定。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湖泊、沼泽水补给量的
16、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愈大,水量愈多,调节作用就愈显著。一般说来,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5人工补给: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调到水量少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泄废水等都属于人工补给范围。,五、流域的水量平衡:六、河流的分类:七、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一、湖泊,(一)湖泊的成因和类型 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水则是形成湖泊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湖泊分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按照湖水来源,把湖泊分为海迹湖和陆面湖两大类。海迹湖过去曾经是海洋后才与之分离,陆面湖则包括陆地表面的绝大部分
17、湖泊。2)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3)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把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其中咸水湖又可根据水中溶解盐类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分为碳酸盐湖、硫酸盐湖、氯化物盐湖等。排水湖为淡水湖,非排水湖多为咸水湖。4)按湖水温度状况,把湖泊分为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5)以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湖泊可分为间歇湖、常年湖。,浙江千岛湖,按湖盆的成因分类,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而沿断裂(断裂、断层、地堑等)产生一些凹陷形成湖盆。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滇池、洱海。还有一些是由于构造运动引起区域地壳下沉而形成湖盆,如维多利亚湖、洞庭湖、
18、鄱阳湖、太湖等。,贝加尔湖,云南滇池,火口湖: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白头山上的天池、雷州半岛的湖光湖。,长白山上的天池,堰塞湖: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熔岩堰塞湖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山崩堰塞湖为地巴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而恢复原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此外,水库是一种人工堰塞湖,它由人工在河道上建坝蓄水而成。,黑龙江五大连池,河成湖:由于河流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
19、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宁夏黄河牛轭湖,湖北秭归县沙镇溪千将坪特大滑坡全貌,风成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例如,我国内蒙古的湖泊、甘肃敦煌的月牙湖。,月牙湖,宁夏风成湖,冰成湖: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债湖。其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北美洲五大湖,海成湖: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又称为泻湖。,拦湾坝(万宁市),拦湾坝,溶蚀湖: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溶
20、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例如,贵州的草海。,草海,吞吐湖(泄水湖)和闭口湖(不泄水湖)。前者既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例如,洞庭湖、鄱阳湖等;后者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例如,青海湖、里海等。有时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有时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他们呈间隙发生,称间隙湖。,新疆哈纳斯湖,世界上最大的湖里海,(二)湖水的性质,1颜色和透明度:湖水一般呈浅蓝、青蓝、黄绿或黄褐色。湖水颜色以含沙量多少、泥沙颗粒大小、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少为转移。一般说,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则湖水呈浅蓝或青蓝色;反之则呈黄绿或黄褐色。湖水透明度与太阳光线,湖水含沙量、温
21、度及浮游生物都有关系。确定湖水透明度的方法与海水相同。2温度 太阳辐射热是湖水的主要热量来源。水汽凝结潜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热和地表传导热,也是热量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湖水向外辐射和蒸发,则是热量损耗的主要方式。湖水的温度分布有三种形式(1)是逆列状态(2)等温状态;(3)正列状态。,3湖水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却可以因时因地而有较大差异。作为补给来源的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含有许多溶解气体和盐类。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带入湖泊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差别。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同,使湖水盐分增加或减少的量不同。湖水排泄状况良好与否,使盐分积累过程发生迥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湖泊 地下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