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体重儿、体弱儿管理.ppt
《早产、低体重儿、体弱儿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产、低体重儿、体弱儿管理.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论,早产儿: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体重在2000克以下或体温不正常、生活能力差者,酌情增加访视次数,给予额外指导。,早产儿出院时的生长状况,生长水平低于同胎龄的足月婴儿骨骼、大脑、瘦体质到矫正胎龄40周时,仍需要相对更高的营养素蛋白质和能量缺乏;骨骼矿化不足;维生素A的储存不确定;抗氧化剂的耗竭;锌缺乏可能,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院后的随访,体重、身高、头围、贫血维生素D、E缺乏的症状及体征视力、智力水平、脑瘫,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产后访视指南,1、访视次数:体重2000g 或体温不正常、生活能力差者,每周访视12次或酌情决定。体重2000g,情况较好者,每周访视1次或酌情决
2、定。,2、访视内容:,(1)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院后随访时要重点关注体重、身高、头围、贫血维生素D、E缺乏的症状及体征视力、智力水平、脑瘫(2)除按照正常新生儿访视要求服务外,还应重视提供以下服务指导:喂养指导保温指导护理指导,母乳喂养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补充铁:应从24周龄开始,剂量12mg/(Kg.d)元素铁,直至1周岁。使用强化剂补充钙、磷、锌、维生素D、蛋白质.可以采用添加DHA和ARA的铁强化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替代母乳婴儿4-6个月时引入辅食监测生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婴儿体重达到3.5kg后,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喂养一直到9个
3、月母乳与早产儿配方奶交替使用,补充铁4mg/kg/d,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提供高能量密度、铁强化配方奶采用高营养素密度配方奶,如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采用添加DHA和ARA的配方奶婴儿4-6个月时引入固体食物监测生长,早产儿/低体重儿护理指导,1、保温指导:定时测体温,每46小时测一次,做好记录(每日体温正常波动应在360C370C之间)。室温应保持在240C260C,避免穿堂风;更换衣服或尿布时应预热后使用;天气寒冷时应给新生儿穿衣服、戴帽子;还可将新生儿放在母亲怀抱中直接接触母亲肌肤保暖。以婴儿手足温暖为宜。,早产儿/低体重儿护理指导,2、洗澡指导:新生儿出生体重2000克时,
4、体重未增加以前不要洗澡;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脐带脱落后可每日洗澡;室温在280C左右,水温按体温调在380C-400C为宜;所有的浴巾、衣物应预热后使用,出浴后应先将新生儿头部擦干。,早产儿/低体重儿护理指导,3、其他指导:注意更换新生儿体位,定时翻身。吃奶后应将新生儿头部侧向右边,以免吐奶后吸入呼吸道中。,早产儿/低体重儿护理指导,4、教会家长危险症状识别,当新生儿出现以下任何一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吃奶;体温在37.50C以上或感觉皮肤发烫;体温在35.50C以下或感觉皮肤发凉;呼吸次数60次/分或以上;严重胸凹陷;惊厥、嗜睡或昏迷;,手、足皮肤黄染;囟门突起;耳部脓性分泌物;皮肤脓
5、疱达到5个或很严重;脐部发红波及周围皮肤或有脓性分泌物。5、新生儿满2周及28天时各测一次体重,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紧急转诊。,健康问题儿童管理,健康问题儿童,1、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分析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2、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腭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了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管理的方法,1、“记录”初诊和复诊的诊疗情况在儿童保健手册22页“体弱儿管理记录”上2、运用“06岁儿童疾病(缺点)登记簿”,将问题儿童逐一登记上,便于统计上报。,管理的方法,3、建立标识,便于复诊寻找每一位新发问题儿童在“儿童保健手册”的首页左上角画“”建立
6、标识。经治疗转归者及时结案,并将“”涂实,如“”4、结案:问题儿童治愈后,及时在各种“记录”中以“以治愈,转健康儿管理”文字形式结案,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而造成的营养缺乏症,称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EM),简称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临床分二型热量缺乏为主型:多见。热量摄入轻、中度不足所造成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等轻、中度症状。蛋白质缺乏为主型:蛋白质缺乏综合征或恶性营养不良。目前已非常少见。,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营养不良的近期后果: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体格发育和脑发育、智力发育 营养不良的远期后果: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的缺损
7、成年后工作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低 成年慢性病危险增高 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长期后果是:不可逆、不可弥补!,病因,1、长期喂养不当造成热量摄入不足婴儿出生即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又未能合理地采用人工喂养,奶粉配置过稀;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合理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如米粥、面糊等)喂养等。幼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病因,2、反复感染或患其他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后食欲差,体内消耗增多。肠道寄生虫病、急慢性传染病、唇裂、腭裂、幽门狭窄。造成食物摄入、吸收困难或消耗增加。,病因,3、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子女数量居住环境安全饮水等有密
8、切关系。,营养不良的诊断,1、体格测量评价。2、详细询问饮食史:了解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包括儿童的进食习惯、行为等。3、有条件应正确营养计算。4、临床表现,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早期表现,体重继续下降消瘦。营养不良初期,身高无明显影响,若体重继续下降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重度营养不良伴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营养不良体格测量评价,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约有3/4的患儿伴有锌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早期没有特异性或敏感性指标。轻、中度营养不良时血中微量营养素的水平下降。中、重度营养不良检查血浆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值对早期诊断有利。,营养不良儿的处
9、理(一),体重评价:-2SD体重-1SD,轻度低体重或近期有急性营养不良,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了解病儿近期饮食和健康状况,分析体重不增和下降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指导运用“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监测告知在初诊30天后来复诊。,营养不良儿的处理(二),体重评价:-3SD 体重-2SD 中度或体 重-3SD 重度者。给予转诊处理并一周内电话追访是否到医院就诊及结果。,营养不良儿的处理(三),由于感染所致体重增长减慢儿童如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要给予有针对性喂养指导。同时检查婴儿的预防接种和维生素A、D补充情况。,体重低下儿童喂养指导,了解病儿近期饮食和健康情况,寻找体重不增或下降的原因。解决
10、入量不足或有关营养素不足等问题。母乳喂养儿,指导母亲增加母乳次数;人工喂养儿,指导选择配方奶和正确配置奶粉与水的比例。按科学的方法添加辅食根据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会家长运用“生长发育监测图”每月测量一次体重,亲自监测孩子体重增长趋势。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告知一个后带孩子复诊。,喂养问题举例,营养不良儿复诊时指导,体格测量,确定体重恢复情况。1、不再是低体重表扬母亲。鼓励她按照适合孩子年龄的推荐方案继续喂养孩子。2、若体重继续减轻或喂养无改变,转诊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概论,维生素D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D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
11、结合发挥作用,故也属类固醇激素。维生素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除了对骨骼的影响外,还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儿童危害较大。,维生素D,维生素D:脂溶性,抗高温及耐碱,较稳定,为一组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来源来源于植物中麦角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麦角骨化醇,称维生素D2。来源于皮肤基底层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胆骨化醇,称维生素D3。,维生素D的来源,食物提供:占10%
12、天然食品的维生素D含量低 野生三文鱼 5001000IU/100g强化食品提供部分维生素D 配方奶 400IU/100g阳光照射:人体维生素D重要来源,占90%成年白人夏季全身暴露1012分钟,产生10,000IUVD3肤色加深,照射时间增加5-10倍(小婴儿不主张日晒),食物中维生素D 皮肤紫外线照射,维生素D,肝25-羟化酶,25-(OH)D3,低血磷,高血磷,(+),(-),肾1-羟化酶,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高血钙,低血钙,(+),(+),(-),(+),(-)-,-,-,-,-,-,-,-,维生素D3的代谢与调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阳光照射不足膳食缺
13、乏维生素D3和D2,1,25-(OH)2D3的生理作用,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的受体小肠:促进钙、磷吸收。肾:促进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特别是磷的吸收,提高血磷浓度。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盐沉着。甲状旁腺:减少PTH合成和分泌。,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钙:钙是构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占全身钙的99%。余1%分布在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磷:也是构成骨骼重要成分。维生素D缺乏,肠道钙吸收减少,骨骼重塑增加,影响骨密度BMD维生素D 缺乏状态下:钙吸收率:10%15%维生素D 充足状态下:钙吸收率:30%40%,维生素D的其他作用,维生素D在维持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预防感染预防
14、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预防肿瘤(乳腺、卵巢、结肠、直肠、前列腺肿瘤)预防型糖尿病儿童早期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型糖尿病的发生。,Vit D 与精神和认知发育孕期合适的维生素D水平可降低发生精神分裂 症的危险,而阳光暴露少与季节性情绪障碍的 发生密切相关母孕期和婴儿期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降低发 生双相情感障碍的危险维生素D也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成熟,因此母亲维生素D的水平低也可影响胎儿脑的 发育和成熟,最新研究,维生素D缺乏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儿童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儿童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风险增加增加和加重儿童呼吸道感染,
15、钙缺乏的临床表现,婴儿手足搐搦佝偻病骨软化骨质疏松高血压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获得证据时已处于严重阶段 X-线表现为典型佝偻病时,骨钙丢失30%,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维生素D缺乏普遍全世界约3050%儿童和成人,血清25-OHD20ng/mL影响我国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因素地区北方,季节冬季 年龄孕妇、新生儿、老年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07岁儿童400IU/日成人:200IU/日,评价维生素D营养标准,25-(OH)D3在体内水平为维生素D的营养监测指标。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25-(OH)D3水平 维生素D营养状况 25-(OH)D3水平维生素D严重缺乏 25nmol/L(10ng/ml)
16、维生素D缺乏 50nmol/L(20ng/ml)维生素D不足 5072nmol/L(2129ng/ml)维生素D充足 75nmol/L(30ng/ml)维生素D理想水平 75100nmol/L(3040ng/ml)维生素D中毒 374nmol/L(150ng/ml),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鳞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Vit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生物学因素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三个途径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胎盘转运维持时间短,摄入食
17、物中含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日光照射皮肤7-脱氢胆固醇转化维生素D3主要来源,病因,病因,一、生物因素1、维生素D摄入不足母孕期Vit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出生后早期体内VitD不足。天然食物VitD含量少,如乳类(包括人乳及牛、羊乳等)、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VitD。,2、紫外线照射不足日照时间不足,日光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户外活动缺乏,VitD生成不足;日光中紫外线被遮挡或吸收冬季日光照射减少,影响皮肤合成VitD。3、其他因素生长过速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钙、磷吸收减少,食入过多谷类食物。疾病的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疾病、肝、肾、胰疾患
18、。药物的影响:有小病就打针吃药。,二、社会因素,1、缺乏营养知识2、错误的审美观3、社会环境因素,(二)临床表现,1、维生素D缺乏早期有维生素D缺乏史,无佝偻病临床症状。血清25-(OH)D325nmol/L,或 1,25-(OH)2D3处于底限以下。,2、活动早期(初期),(1)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特别是3个月以内)。(2)季节多在入冬之后。(3)症状:多汗(与季节无关)、易激惹,夜惊、夜啼、烦躁等。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易激惹,随时出现如解大便那样用力“屏气”。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要结合病史,做出诊断。(4)此期常无骨骼病变。,早期,(3)血生化检测:血清总Ca正常,血P稍低或正常
19、,但钙磷乘积已稍低,血碱性磷酸酶大多稍高;血25-(OH)D3降低,1,25-(OH)2D3正常或稍高。(4)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多正常。,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1)骨骼体征:6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乒乓感);6个月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型腿等体征。(2)血生化检测: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P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1,25-(OH)2D显著降低。(3)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成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mm。,恢复期,(1)早期或活动期患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或恢复。(2)血生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早产 体重 体弱 管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2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