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三章分子发光分析法.ppt
《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三章分子发光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三章分子发光分析法.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2,第一节 概述,分子发光(molecular luminescence)某些物质分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电子激发态后,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伴随发光的现象。以此建立的起来的分析方法很为非自发光分析法。,3,分子磷光,分子荧光,分子发光分析法:根据物质所发射的光谱线的位置及强度 进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本章重点,掌握分子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了解生物发光分析和分子磷光分析,4,5,第二节 分子荧光分析法,一、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1、电子自旋状态的多重性,*,n,*,n,*,n,*,n,*,n,激发单重态S=0M=2S+1=1,单重态SS=0M=2S+1=1,
2、*n,*,三重态TS=1M=2S+1=3,总自旋量子数,6,S2,S1,S0,S2,S1,S0,S2,S1,S0,T2,T1,S0,T2,T1,S0,单重第一激发态S1,单重基态S0,单重第二激发态S2,第一激发三重态 T1,第二激发三重态T2,能量:S2 T2 S1 T1 S0,7,能量:S2 T2 S1 T1 S0,8,2、无辐射跃迁,辐射跃迁,9,2)内转换(IC)同一多重态的不同电子能级间振动能级部分重叠,电子由高电子振动能级转移到低电子振动能级的过程。产生时间10-1110-13s,1)振动弛豫(VR)在同一电子能级内,激发态分子通过与周围分子碰撞而将多余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分子
3、,自身由高振动能级回到低振动能级的现象。产生时间10-12s,10,11,3)系间窜跃(ISC)不同多重态间有振动能级的重叠,分子由激发单重态(S1)跨越到激发三重态(T1)的过程,电子需要自旋反转。所需时间10-6s,12,13,3、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及类型,(1)分子荧光,瞬时荧光(快速荧光)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单重基态(s0)所产生的辐射光。为单重态间的跃迁,概率大,过程快10-8s,延迟荧光,单重基态(s0),分子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T1),碰撞激活,第一激发单重态(S1),振动弛豫,S1的最低振动能级,荧光,14,15,由于振动弛豫和内转换损失部分能量,发射
4、荧光的能量比激发光的能量小,波长要长,这种现象称为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ex最大激发光波长;em最大发射光波长,斯托克斯位移越大,激发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越小,16,电子改变自旋,且在亚稳态T1停留较长时间以及分子碰撞能量损耗大。磷光能量更低,波长更长。发光速度很慢:10-410s,(2)分子磷光,单重基态(s0),受激分子降至S1最低振动能级,T1,系间窜跃,T1的最低振动能级,磷光,振动弛豫,17,18,二、分子荧光的性质,1、荧光激发光谱,19,(1)激发光谱的绘制 固定第二单色器波长,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进行扫描 反映了激发光波长连续变化时,某一固定荧光测定波长强度 的
5、变化。F纵坐标,ex(激发波长)横坐标,20,(2)激发光谱的特点,a.不论第二单色器选择何处作为固定测定波长,不影响谱线的形状,b.激发光谱与该物质的吸收光谱非常近似,同一物质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吸收波长一致。,21,2、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光谱)(1)荧光光谱的测绘 固定第一单色器,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改变第二单色器,测定发射的荧光在各个波长下的相对强度,记录荧光强度(F)对发射波长(em)的关系曲线,22,(2)荧光光谱的特性,a.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分子无论被激发到哪一个激发态,最终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回到基态,产生分子荧光。,b.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有镜像关系
6、,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对称关系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类似;,23,镜像关系?,ex=290nm(MAX),固定em=620nm(MAX),固定ex=290nm(MAX),em=620nm(MAX),1 4,1 3,1 2,11,1 1,1 2,1 3,1 4,24,三、分子荧光的参数,1.荧光寿命处于激发态的荧光体返回基态前停留在激发态的平均时间,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衰减到原来的1/e所需要的时间,2.荧光量子产率,0 f 1,25,四、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荧光强度与浓度,荧光体浓度很稀,荧光分析适用于微量组分或痕量组分分
7、析,26,1)共轭键体系 跃迁类型:*的荧光效率高,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环越大,红移程度越大,发光越强,2.荧光与分子结构,27,2)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无荧光,发荧光,28,3)取代基效应,给电子取代基-OH,-CN,-NH2等,可扩大共轭双键体系加强荧光,得电子取代基=C=O,-NO2-COOH,-SH等减弱荧光,加强磷光。,重原子效应:芳环上取代F、Cl、Br、I之后,系间窜跃加强,荧光强度随卤素原子量增加而减弱,磷光则增强。,取代基的位置:邻、对位荧光增强,间位抑制,29,4)电子跃迁类型,n*系间窜跃强烈,荧光很弱,*,易
8、发生,大,荧光强,30,3.荧光猝灭定义: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减弱的现象。使荧光强度降低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剂。,31,主要类型,1)自猝灭,M*+M Mn,2)电荷转移猝灭,M(甲基蓝),M*,M+em(荧光),ex,M*+Fe2+,M-+Fe3+,I-CNS-Br-Cl-C2O42-SO42-NO3-F-,猝灭的强弱顺序,32,3)转入三重态的淬灭,含溴化物、碘化物、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及某些杂环化合物容易转变为三重态,因而易使荧光淬灭,氧的存在会增强系间窜跃。,4)光化学反应某些光敏物质吸收光辐射后,发生了化学反应或预离解,33,5、表面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仪器 分析 第四 第三 分子 发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