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2酯化反应第一讲.ppt
《情境2酯化反应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2酯化反应第一讲.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境2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合成(酯化反应),复习:,酯化反应通常是指醇或酚和含氧酸类(包括无机和有机酸)或其衍生物作用生成酯的过程。其实质是醇或酚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被酰基取代而生成酯的反应,又叫做O-酰化反应。,酯化方法1、用羧酸的酯化(酯化反应),2、用酸酐的酯化,3、酰氯法,4、酯交换(用酯的酯化),5、其他成酯化法,本情境实现的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酯化反应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反应影响因素。通过知识拓展具有有机合成中的活性中间体与酸碱理论的知识储备,并加入少量的红外光谱的知识。,能力目标:利用所学酯化反应的知识及常见的反应仪器和设备、组装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合成装置、完成产品
2、的合成及提纯操作,具有从事酯化反应产品研发的职业基础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学习食品添加剂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化工产品合成这门课程,热爱化工产品的合成技术,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勤奋好学、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3,食品防腐剂,防腐剂是为了抑制食品腐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一类添加剂。,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有4类: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钠盐酯型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尼伯金酯)。,对霉菌、酵母菌的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杆菌及乳酸菌作用较
3、差。其抗菌力比苯甲酸、山梨酸强,使用量约为苯甲酸钠的1/10,毒性低于苯甲酸,使用范围pH=48。抗菌作用随着烷基(R-)链的增长而增强。它是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味,无臭、对光和热稳定,吸湿性极小。缺点是水溶性较差,价格较高。,用量:酱油0.25 g/kg 醋0.10 g/kg 饮料0.10 g/kg 果汁0.20 g/kg,一、食品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合成工作任务,表2-1 产品开发项目任务书编号:XXXXXX,注:一式三联。一联技术总监留存,一联交技术部经理,一联交项目负责人。,二、工作任务分析,1.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分子结构的分析分子式:C10H12O3分子结构式:,合成路线设计
4、思路,合成路线设计思路:,顺合成分析法:即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的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是:,原料 中间产物 中间产物 产品,逆合成分析法:即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入手,逆推出合成该物质的前一步反应的物质,若该物质不是原料,再进一步逆推出此中间产物又是如何从另一有机物经一步反应而制得,如此至推到题目给定的原料。,产品 中间产物 中间产物 原料,综合分析法:即采用顺逆向思维方法相结合,从两端推中间或中间推向两端。,8,2 路线分析,逆向分析:路线一:直接酯化法逆向分析:路线二:酯交换法,路线比较,选择路线一,有机合成的原则:,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条件合
5、适、操作方便原理正确、步骤简单产物纯净、污染物少,10,能力拓展 对羟基苯甲酸的生产a、邻羟基苯甲酸热转位法,b、对磺酰胺苯甲酸碱焙法C、酚钾直接羧化法,三、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合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直接酯化法,酯化,酯化反应通常是指醇或酚和含氧酸类(包括无机和有机酸)或其衍生物作用生成酯的过程。其实质是醇或酚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被酰基取代而生成酯的反应,又叫做O-酰化反应。,酰化试剂:羧酸;酸酐;酯(酯交换),(1)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4,一般只有2/3的转化率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低级醇)b 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用羧酸的酯化(直接酯化反应),(2)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境 酯化 反应 第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