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口与民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人口与民族.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人口与民族,一、广西的人口二、广西的民族,一、广西的人口,1、概况:2006年末,广西总人口4961万,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末增加3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1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1万人,出生率为14.44;死亡人口30万人,死亡率为6.10;自然增长率为8.3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23。,2006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区总人口4961100.0其中:城镇171834.64乡村324365.36其中:男性261252.64女性234947.36其中:0-14岁112322.6415-64岁338468.2165岁及以上4549.15,06年中国各省人口
2、排名(前20),1、河南 9820万2、山东 9309万3、广东 9304万4、四川 8773万5、江苏 7549.5万6、河北 6897.8万7、湖南 6768.1万8、安徽 6593.5万9、湖北 6050万10、浙江 4980万,11、广西 4961万 12、云南 4483万13、江西 4222万14、辽宁 4271万15、贵州 3955.3万16、黑龙江 3823万17、陕西 3735.05万18、福建 3558万19、山西 3374.6万20、重庆 3198万,2、特点:(1)增长速度较快。公元2年,24.1万人(最早的人口数字记载);1910年,897万(年增人口不到4600人);
3、1945年,1455万(年增16万人);1949年,1842万;1983年,3733万(年增55.6万);2006年,4961万(年增53.4万)。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出生率24.69%(1978)14.44%(2006),出生人数83万人(1978)71万(2006);,B、人口增长的数量规模逐年减少,3402万(1978)4016万(1987),年平均净增68.7万;4088万(1988)4633万(1997),年平均净增59.8万人;4675万(1998)4961万(2006),年平均净增31.8万。(2)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密度:广西:143人
4、/平方公里(1978)209人/平方公里(2006),全国:100人/平方公里(1978)137人/平方公里(2006);分布:A、从桂东南向桂西北逐渐减少.玉林462人/平方公里(2006年),柳州188人/平方公里,河池115人/平方公里。,2003年广西各地市人口、面积、密度1.南宁:642万 22293 K 288人/K 2.玉林:593 万12838 K 462人/K 3.桂林:493 万27809 K177人/K 4.贵港:470 万10606 K 443人/K 5.河池:387 万33508 K 115人/K 6.百色:372 万36201 K 103人/K 7.柳州:351 万
5、18663 K 188人/K,8.钦州:332万10843 K 306人/K 9.梧州:301 万12588 K 239人/K 10.来宾:246万 13411 K 183人/K 11.崇左:231万17406 K 133人/K 12.贺州:210 万11855 K 177人/K 13.北海:145 万3337 K 434人/K 14.防城港:79 万6181 K 129人/K,B、人口多集中在城市和发达的城镇。2004年末,广西5个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区人口为511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0.4%,其中南宁:244万,柳州:97万,桂林:71万,梧州:45万,北海:54万。2004年全区人口超过
6、百万的县市有:桂平170万,博白150万,灵山140万,平南129万,北流120万。人口基数最小的县级市:凭祥10万,东兴11万。,(3)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呈老龄化。A、文化程度: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广西每10万人中接受高等教育和中午教育的人口数大约为1033人,高中为7380人,高等教育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8%,中等教育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9%;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为9.41%(全国为12.01%)。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98年,全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169万人,占3.631%(全国5.178
7、%)。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421万人,占9.04%(全国11.55%)。,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为162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4.93%(全国35.78%)。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为169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6.43%(全国31.16%)。广西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391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84.04%(全国83.66%)。广西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6位。2005年,小学在校生人数452.8万人,初中在校生233.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9.9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7万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48.56万人,
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B、老龄化。2006年广西总人口中,14岁以下人口是1123万,占22.64%,15-64岁成年人口是3384万,占68.2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4万,占9.15%(7%以上表示进入老龄社会),老少比为40.4%,表明广西老龄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加快,人口呈现出老龄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抚养负担相对加重,社会保障需求日前突出。2006年广西人口总负担(抚养)系数(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为47,其中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为33,老龄人赡养系数为14。,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人口负担数为49.9
9、2,高居全国第4位。,表1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广西老龄化居全国第12位。,历次普查人口年龄结构,(4)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少数民族人口较多。A、农业人口。2006年广西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718万,占34.64%(全国43.9),乡村人口为3243万,占65.36%(全国56.1)。2006年末,在全区2760万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为152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11(全国42.6);从事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3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2.10(25.2);从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90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2.79(全国32.2)。第一产业比重太多,第二产
10、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还需适度发展。,历次普查城镇人口比重,B、少数民族人口。广西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2002年末,全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1885万人,占总人口的38.3%。,二、广西的民族,1、概况:12个世居民族,以壮族为主要特性的多民族自治区。2002年统计数字显示,汉族人口2983万,占61.6%,壮族人口1575.9万,占32.7%,瑶族人口150万,占3.1%,苗族人口46.3万,占0.95%,侗族人口32.5万,占0.67%,仫佬族人口17.1万,占0.35%,毛南族人口7.4万,占0.15%,回族人口3.1万,占0.06%,京
11、族人口2.2万,占0.05%,水族人口1.3万,占0.03%,彝族人口0.7万,占0.015%,仡佬族人口2806人,其他少数民族约2.1万人。,广西壮、汉分布图,广西各地市汉族分布图,2、分布(1)壮族。土著民族。A、称谓,历史称谓: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俍、侬撞、僮、獞 新中国成立,统一称为僮族 1965年,经周恩来提议,改称为壮族;地域称谓: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傣、布曼、布板、布沙、布隆等20多种。B、语言。有自己的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山河阻隔和历史的原因,壮语分为南壮和北壮两大方言。,原无文字,1957年,在中央的帮助
12、下,创制了一套拼音壮文,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推行。目前,47个县市有壮文学校,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开设有壮语文专业,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有壮语广播节目。下图为壮语族属:,上左图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上右图为壮族邮票,下图为毛泽东选集壮文版,古代地图上的民族称谓,C、科技。9000年前,桂林甑皮岩人已经掌握制陶技术,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民族之一。壮族还是我国发明人工栽培稻和最早学会种植苎麻、棉花的民族之一。壮锦在宋代被誉为四大名锦之一。壮族的铜鼓表明壮族的青铜、铁器铸造也达到了精湛的水平。右上图为壮锦,右下图为铜鼓。,D、壮族文化艺术。壮戏已有100多年,壮族舞蹈多姿多彩,现存花山
13、崖壁画反映了古壮民的艺术成就。,E、分布特点:一是分布很广,但相对集中,主要聚居在桂西和桂西北的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二是城乡分布十分悬殊,城镇壮族人口只占壮族总人口的10%弱,90%以上分布在农村;三是人口密度差异大,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右江河谷、南宁盆地、横县平原及柳江、黔江下游流域,壮族人口密度在150人以上,但桂西、桂西北的河池、百色(右江河谷除外)多数县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下,有的甚至在50人以下。,(2)汉族。A、来源:一是以军队的形式到广西驻守,如秦朝50万大军进驻岭南,其中广西的秦军主要驻在桂北、桂东一带;二是逃避战乱或灾荒而流落广西;三是到广西经商或旅行;四是因犯罪
14、而被流放广西;五是朝廷派到广西为官,其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广西多数族谱记载的祖先都是宋代从狄青南征侬智高而来的。不过,在清朝以前,汉人在广西人口中占的比重很小,清朝至民国时期,广西汉人急剧增加,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B、汉人影响。不可否认,广西历代杰出人物主要是汉人,赵观文、王世则、冯京、李宗仁,(3)瑶族。A、来源: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民族之一,湖南、广东(隋)广西东北(宋)广西腹地(元明)云、贵(明末清初)。B、称谓:历史称谓,徭猺、蛮猺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瑶族;,特色称谓(根据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饰的不同):盘瑶、蓝靛瑶过山瑶、红头瑶、白裤瑶、背篓瑶、花篮瑶、茶山瑶等。C、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
15、瑶语族苗语支或瑶语支以及壮侗语族侗语支。无文字。D、文化艺术。铜锣舞、长鼓舞、刺绣、挑花、瑶锦、印染。右图为瑶锦,左图为刺绣右图为长鼓舞下图为挑花,E、分布。广西瑶族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1%,在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在第二位。多居住在粤、湘、黔、滇毗邻的山区县,大分散,小集中。150多万。(4)苗族。A、来源:10世纪后陆续从湖南、贵州等地迁徙而是来,因而大都居住在与湘、黔毗邻的几个山区县。,B、称谓:武陵蛮、武溪蛮(秦汉)苗族(宋)。C、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南、黔东南(融水)、川黔滇(隆林)三大方言。无文字。D、文化艺术:下图依次为苗族芦笙舞、刺绣、挑花。,E、分布:主要居
16、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4个自治县以及西林、资源、南丹等县的山区,其中以融水最为集中。(5)侗族。A、称谓:骆越僚(南朝)峒、溪洞(唐宋)侗族(清)。B、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C、物质文化遗产:许多侗族村寨都有长廊式木质结构的风雨桥和形似宝塔的鼓楼,凸现侗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其中三江程阳风雨,桥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D、文化艺术:左图为程阳风雨桥,下图为侗戏、侗笛。,E、分布: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龙胜、融安、罗城等县,其中以三江最多。(6)仫佬族。A、称谓:僚木佬、穆佬、木娄、濮僚解放后定为仫佬族。B、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C、分布:广西独有民族,8
17、0%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7)毛南族。A、来源:湖南、山东、福建广西。B、称谓:茆滩、毛南、冒南毛难(清)20世纪80年代改称为毛南族(根据环江县下南、中南、上南地区的地名)。C、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D、物质文化:菜牛、花竹帽。,D、分布:主要分布在环江、河池市金城江区、南丹、都安、宜州等县,其中80%聚居在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该地区被称为“毛南之乡”。(8)京族。A、来源:15世纪从越南海防迁徙而来。B、称谓:解放初期称“越族”1958年定名为“京族”。C、语言:语系、语族、语支归属无定论,无文字。,D、文化艺术:独弦琴是京族创造的一种乐器,用一条弦线与半
18、边竹筒做成琴身,便能奏出四个音和装饰音、长颤音,曲调抑扬顿挫、清雅悠扬。E、分布:主要聚居在防城港东兴市的氵万尾、巫头、山心三岛,故有“京族三岛”之称。,(9)回族。A、来源:回族来广西,最早始于宋代,桂林白氏。B、习性:语言、服饰、居住与汉族基本相同,但有牢固的共同心里素质,信奉伊斯兰教,以食牛羊肉为主,忌吃猪肉、狗肉。C、分布: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三地,“大分散,小集中”,在城市多自成街道,在农村往往自成村落。,(10)彝族。A、来源:明洪武年间,对西南少数民族大肆用兵,部分彝族被迫逃来广西避难。B、语言:南方唯一既有语言也自创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不过彝文繁杂
19、难学,彝族通用的仍是汉文。,C、文化艺术:铜鼓舞、芦笙舞、二胡舞、双杆舞。在隆林德峨彝王寨遗址上,残存有精美石刻图案,栩栩如生的石狮。,D、分布: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花等地以及那坡县的城厢、百都、下华等地。(11)水族。A、来源:由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与侗、壮、布依、仫佬、毛南等族同出一源。B、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文字,但却有一种古老的“水书”,它是一种古老的、借声象开的、移植汉字的字体,约有200多个字。,水书主要记载五行相克、生死吉凶、阴阳配合、天支地干、八卦之类的东西,多为巫师占卜之用。,C、文化艺术:水族民歌有大歌、小歌之分,大歌指的是叙
20、述人类起源和民族迁徙传说的长篇叙事歌,小歌指的是即兴而来的短歌。乐器有铜鼓(有“铜鼓王国”之称)、铜锣、芦笙等,舞蹈有铜鼓舞、芦笙舞、狮子舞、斗牛舞等,雕刻有石雕、石刻、木刻等。,D、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水族主要分布在毗邻贵州的南丹、环江、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融水、都安等地。(12)仡佬族。A、来源:“仡佬”是“僚”的转音,来源于古“僚”人的一部分,广西仡佬族是清代从贵州迁徙而来。B、称谓:仡佬、葛佬、仡僚、佶僚、革老。C、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因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言差异很大。无文字。,D、文化艺术:有民族特色,以“八仙”音乐为代表。它由8个乐手分别用二胡、横箫各
21、一对,配合锣、钹等,合奏8支不同的曲调,音色和谐悠扬。E、分布:主要聚居在毗邻云南的隆林各族自治县。,3、民族区域自治(1)自治区。A、成立经过:1952年12月9日在壮族相对集中的桂西建立了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改名桂西壮族自治州,同年,经过广泛协商、讨论,中央和广西省一致同意在原广西省建制基础上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方案;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自治区成立,韦国清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78年,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纪念日改为12月11日,因为这一
22、天同时是广西的两个重要纪念日:广西全境解放和百色起义纪念日。,B、意义(原因):一是符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原则,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人口分布看,当时广西汉族人多地少,而壮族人少地多;从经济建设看,汉族文化技术较高,但资源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二是从历史上看,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壮族作为土著民族,与其他各族彼此融合,共同开发,有悠久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从壮、汉民族发展水平来看,尽管有差距,但大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C、冠名:民族名称地方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2)自治县。A、龙胜各族自治县:1951年8月16日成立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
23、,是广西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55年改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有侗族、汉族、壮族、苗族等。“龙胜梯田”、“龙胜温泉”、“森林公园”、“民族风情”。B、金秀瑶族自治县:1952年5月由荔浦、象州、武宣、蒙山、桂平等县划出所属边缘地区,组成大瑶山瑶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66年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该县地处大瑶山上,是广西最重要的水源中心之一。,C、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以原融县一分部为主体,加上从罗城、三江以及贵州省从江县各划出一总要合并组成大苗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1965年改为融水苗族自治县。D、三江侗族自治县:1105年置怀远县,1914年改名三江县(溶江、寻江和融江),1952年12月成立三江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三江侗族自治县。E:隆林各族自治县:1951年,原西隆县与西林县大部合并成立隆林县,,1953年1月建立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1955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多民族聚居县,有苗、彝、仡佬、壮、汉等民族。F:都安瑶族自治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