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图课件-零件图.ppt
《工图课件-零件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图课件-零件图.ppt(2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9.2.零件视图的选择,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9.5.零件图的技术要求,9.6.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9.8.零件测绘,9.7.看零件图,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9.零件图,返回,教学目标,本章小结,教学目标,1.了解零件图作用和内容,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的方法。2.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3.能正确、完整、清晰并较合理地标注零件图的尺寸。4.能较正确地标注和识读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教学目标,9.1.1.零件图的作用,9.1.2.零件图的内容,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是组
2、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是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9.1.1.零件图的作用,9.1.1.零件图的作用,零件,零件,齿轮轴,零件图图例,零件图图例,9.1.2.零件图的内容,1.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2.全部尺寸: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技术要求: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所需的要求。4.标题栏: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比例、图号、单位名称及设计、审核、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每张图纸都应有标题栏。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9.1.2.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图例,零件图图例
3、,9.2.1.主视图的选择,9.2.2.其它视图的选择,9.2.零件视图的选择,9.2.零件视图的选择,1.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形体特征原则,9.2.1.主视图的选择,C,A,B,9.2.1.主视图的选择,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a.工作位置原则,A,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b.加工位置原则,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c.自然摆放稳定原则,2.主视图的摆放位置,9.2.2.其它视图的选择,?,9.2.2.其它视图的选择,9.2.2.其它视图的选择,?,9.2.2.其它视图的选
4、择,9.3.1.轴套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9.3.3.板盖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9.3.6.其它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大多数由位于同一轴线上数段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轴向尺寸一般比径向尺寸大。常有键槽、销孔、螺纹、退刀槽、越程槽、中心孔、油槽、倒角、圆角、锥度等结构。,各种轴、丝杠、套筒、衬套等。,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9.3.1.轴套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
5、9.3.2.轮盘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其主体一般也由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常有退刀槽、凸台、凹坑、倒角、圆角、轮齿、轮辐、筋板、螺孔、键槽和作为定位或连接用孔等结构。,包括齿轮、手轮、皮带轮、飞轮、法兰盘、端盖等。,9.3.2.轮盘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9.3.2.轮盘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其主体为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用孔等结构。此类零件常由铸造后,经过必要的切削加工而成。,包括各种垫板、固定
6、板、滑板、连接板、工作台、箱盖等。,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3.板盖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此类零件多数由铸造或模锻制成毛坯,经机械加工而成。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工作部分(与其他零配合或连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等)和联系部分(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等结构)。,9.3.4.叉架类零件,各种拔叉、连杆、摇杆、支架、支座等。,9.3.4.叉架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9.3.4
7、.叉架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箱壳类零件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容纳运动零件和贮存润滑液的内腔,由厚薄较均匀的壁部组成;其上有支承和安装运动零件的孔及安装端盖的凸台(或凹坑)、螺孔等;将箱体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底板及安装孔;加强筋、润滑油孔、油槽、放油螺孔等。,9.3.5.箱壳类零件,各种箱体、外壳、座体等。,9.3.5.箱壳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5.箱壳类零件,9.3.6.其它零件,凡不便归纳为上述五类的零件都为其它零件。如薄壁冲压件、塑料注塑件、各种垫片,金属与非金属镶嵌件等等。其它类零件的视图
8、表达,视零件的复杂程度而定。注塑零件及镶嵌零件的非金属材料,在剖视图上应注意运用其剖面符号与金属材料相区别。,9.3.6.其它零件,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零件图上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图样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标注尺寸的合理性
9、,就是要求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既要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便于加工和测量,并有利于装配。,可以用来作基准的几何要素有那些呢?,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点,线,面,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1.尺寸基准的种类,a 设计基准,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1.尺寸基准的种类,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b 工艺基准,F-工艺基准,零件图,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E-长度方向工艺基准,L-键槽工艺基准,零件图,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9.4
10、.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2.尺寸基准的选择,a 选择原则,b 三方基准,c 主辅基准,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本例中的基准,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是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E-高度方向辅助基准,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9.4.2.2.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L、A为正确的标注形式,E、B、C为错误的标注形式,9.4.2.2.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按
11、工艺基准标注的尺寸,按设计基准标注的尺寸,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零件上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其他尺寸应考虑按加工顺序从工艺基准标注尺寸,便于工人看图、加工和测量。,传动轴尺寸标注情况,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传动轴的加工过程,切槽倒角,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下料:车两端面打中心孔,中心孔定位:车25、长67,车20、长30,车17、长17,切槽倒角,调头:车35车20、长30,淬火后磨:172520,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传动轴的加工过程,9.4.2.4.适
12、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9.4.2.5.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9.4.2.5.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9.4.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9.4.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9.4.2.7.考虑毛坯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联系,9.4.2.7.考虑毛坯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联系,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铣工保证的尺寸,车工保证的尺寸,9.4.3.1.不同工种的尺寸宜分开标注,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9.4.3.2.零件的内、外结构尺寸宜分开标注,内部结构及尺寸,外部结构及尺寸,9.4.3.2.零件的内、外结构尺寸宜分开标注,9.4.3.3.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9.4
13、.3.3.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9.5.2.极限与配合,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9.5.4.表面粗糙度,9.5.3.形状和位置公差,9.5.5.零件的其它技术要求,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零件图上,除了用视图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用尺寸表达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位置
14、关系外,通常还标注有关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零件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要求;2、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3、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4、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5、对零件的特殊加工、检查及试验的说明,有关结构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6、其他必要的说明。,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9.5.2.极限与配合,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够达到预期使用要求。我们把这批零件或部件所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互换性应用,产品维修,没有互换性就没有现代化的可能,实现互换性的途径,大工业生产,9.5.
15、2.1.互换性的概念,9.5.2.尺寸公差与配合,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1)零件的尺寸,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偏差与公差,偏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与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简称公差,用T表示)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IT),9.
16、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3)极限与配合图解(也称公差与配合图解),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4)基本偏差,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5)零件的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17、(6)配合制 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配合制。国标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基孔制,基准孔,基本偏差为H,下偏差为0。,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基轴制,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H(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负值)。,基准轴公差带,9.5.2.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1)优先与常用的孔公差带(GB/T18011999),常用公差带,优先选用公差带,一般用途的公差带,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2)优先与常用的轴公差带(GB/T18011999),常用公
18、差带,优先选用公差带,一般用途的公差带,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3)基孔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1999),优先选用公差带,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3)基轴制优先与常用配合(GB/T18011999),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优先选用公差带,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1)零件图上的标注,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1.上下偏差绝对值不同时,偏差数字用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的字体书写。下偏差应与基本尺寸注在同
19、一底线上。,2.若某一偏差为零时,数字“0”不能省略,必须标出,并与另一偏差的整数个位对齐书写,3.若上下偏差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时,则偏差数字只写一个,并与基本尺寸数字字号相同。,标注注意事项:,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2)装配图上的标注,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1)定义 零件图上只标注基本尺寸而不标注极限偏差的尺寸称为未注公差尺寸,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未注公差的倒圆半径与
20、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mm,(2)未注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例:某零件上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选用“中等级”时,应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如下说明:“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GB/T1804m”。,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92),9.5.3.形状和位置公差,9.5.3.1.基本概念,形位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总称。形状误差-零件上的实际几何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误差。位置误差-零件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实际相对位置与理想相对位置之间的误差。,9.5.3.形状和位置公差,9.5.3.1.基本概念,(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9.5.3.1.基本概念,9.5.3.1
21、.基本概念,(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9.5.3.1.基本概念,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1)形位公差标注,框格中:公差特征符号-公差值-基准符号及有关附加符号,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2)被测要素的标注,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的标注:,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等要素。,轮廓要素,轮廓要素,轮廓要素,指引线箭头置于被测要素的延长线上,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错开,指引线箭头置于被测要素的轮廓线上,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的标注:
22、,中心要素 指由轮廓要素导出的一种要素,如球心、轴线、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面等。,中心要素,指引线箭头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中心要素,中心要素,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3)基准要素的标注,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图样上一般用基准符号标出。,基准代号,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当受视图的限制时,轮廓要素的基准代号也可这样标注,基准代号的连线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错开一定距离,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基准代号的连线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
23、尺寸线对齐。,当地方受限,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箭头重叠时,基准符号可以代替尺寸线箭头。,基准代号的连线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尺寸线对齐。,中心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4)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在该要素上任一局部长度100mm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02mm。,在被测要素的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1;同时,在该要素上任一局部长度100mm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05mm。,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仅对部分而不是对整个被测要素有公差要求时的标注形式。图中的点划线为粗点划线。,任 选 基 准 的 注 法,9.5.3.2.形位公差的标
24、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公差框格所控制的对象仅为整个表面上直径为d的一个小圆面,其平面度误差值不得大于0.1mm。d圆周用粗点划线绘制。,要素局部作为基准的标注方法,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4)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5)其它规定注法,几个不共面的表面有相同公差要求的注法一,几个不共面的表面有相同公差要求的注法二,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5)其它规定注法,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共面或共线的被测表面的注法一,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共面或共线的被测表面的注法二,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2.
25、形位公差的标注,(5)其它规定注法,同一要素有多项公差要求的注法,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9.5.3.3.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1.100h6外圆对孔45P7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25mm;,2.100h6外圆的圆度公差为0.004mm;,3.零件上箭头所指两端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例1 齿轮毛坯形位公差的识读,9.5.3.3.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9.5.3.3.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3.螺纹M81的轴线对16f7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1mm;,2.16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1.球面SR750对16f7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零件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