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6现代生物进化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26现代生物进化论.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学案26 现代生物进化论,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回顾,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2):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4):自然选择的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一定区域,同种,全部,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基础回顾,全部基因,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物的生存环境,基础回顾要点
2、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生物的变异是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的基因,积累的基因。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和。隔离实质:不能自由交流。,基础回顾,不定向,原材料,方向,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定向,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基因,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_、_ 及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础回顾,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二、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基础回顾,1.共同进化。(1)概
3、念:不同之间、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多样性、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物种,生态系统,进化,化石,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点探究,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
4、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特别提醒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点误区。(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把抗药个体的形成误认为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
5、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5.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特别提醒混淆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6、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2.环境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发变异。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考命题角度(1)高考命题多以选择形式列举有关生物进化的多种观点,从中判断正误。(2)列举进化观点的各种理论,比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例】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
7、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要点探究,A,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环境条件稳定,但是内在因素比如突变或者重组也可能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C.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升
8、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要点探究,跟踪训练,C,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解析:生物在长期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A正确。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可是骡不育,故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环境会选择有利适应环境的性状,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会上升,D正确。,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名师点睛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判断方法(1)进化取决于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进化。(2)物种形成取决于是否形成生殖隔离。进化是量变,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9、。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考点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点探究,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1)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3)共同进化的实例:,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2)相互关系。,
10、要点探究,(3)成因: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例】2011年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之一,是在西伯利亚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有3.3万年历史。该化石与现生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可能是人类通过驯养狼演变而来的B.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D.在进化过程中,某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和DNA双螺旋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解析:因为化石中的牙齿结构与狼的牙齿特别相近,所以可
11、以推测狗的祖先很可能是狼。该化石与现生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很接近,且化石形成于3.3万年前,表明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某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改变,但DNA的双螺旋结构不会发生改变,所以D错误。答案:D,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2.(2014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跟踪训练,C,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
12、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要点探究,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误;蛾口器与兰花细长的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蛾的口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D错误。,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考点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要点探究,1.比较。,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归纳提炼(1)XY型性别决
13、定生物,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2)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3)哈代温伯格定律。成立前提: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例】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
14、基因A、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该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解析:该遗传病在子代男女的发病率不同,可判断其为伴性遗传,但不可能是伴Y遗传。联系高发病率、“有中生无”、以及“父病其女必病”,可确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X显性遗传病中,母病子不病,可推断母亲应为杂合子,再由儿子中患者约占3/4这一比率,可倒推出
15、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另1/2为显性纯合子。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不论其配偶是XAY还是XaY,他们的儿子的基因型都是XaY,都不会患该遗传病。该调查群体为双亲皆病的家系,亲代和子代的基因频率相同,利用赋值法,不妨假设调查的家庭数为100个,患病双亲中的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中1/2为XAXA,1/2为XAXa,则有100个XAY、50个XAXA及50个XAXa,故A的基因频率为10050250/1001002,约为83%。答案:D,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要点探究,3.(2014海南卷)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
16、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 D.121,跟踪训练,B,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解析: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即1/3AA、2/3Aa)可以随机交配,用配子法(A的基因频率为1/31/22/32/3,a的基因频率为12/31/3。)则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441,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名师点睛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
17、,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网络概览,要点探究,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实验答题模板系列(十一)作出实验假设类,【答题模板】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实验课题或实验设计,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或实验设计,作出实验的假设。2.
18、模板呈现:,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典例】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地区)B;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_;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桦尺蛾
19、释放数和回收数(4)结论:_。,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模板套用】【第一步】明确实验性质实验性质包括验证类和探究类,验证类的实验假设是唯一的,而探究类实验的假设包括所有可能。关键信息: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推断结论:实验性质为验证性实验。【第二步】分析实验变量关键信息:根据实验数据B区浅色蛾回收率高于黑色蛾的回收率。,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推断结论:自变量为工业污染区和非工业污染区;因变量为黑色、浅色蛾回收率。【第三步】作出实验假设验证性实验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实验假设;探究性实验要把自变量
20、所有可能的作用预测出来。关键信息:实验结果数据表。推断结论: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审题】抓准信息,快速判断,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答题】警示误区,规范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可)错答: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或浅色蛾数量占优势。错因:不能正确理解实验性质而出错。(2)非工业污染区错答:工业污染区。错因:不能正确理解实验的自变量。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桦尺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3)
21、见下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错答: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的回收率高;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回收率高。错因:不能将桦尺蛾的回收率转换成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而致错。,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跟踪训练,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参
22、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1)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2)作出的假设:_。(3)实验步骤(简要叙述)。,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4)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解析:(3)实验方法需要借鉴题目提供的方法进行,利用硫酸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处理萌发的种子,并且用清水作为对照。详细实验步骤见答案。(4)探究实验结果的预测不是唯一的,要列出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本题中可分为促进、
23、抑制和不影响三种情况。答案:(2)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只要合理即可),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实验导航,(3)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3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如50粒)的同种小麦种子;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4)如果3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
24、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提能演练,1.(2014北京卷)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C,基础回
25、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解析: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2.(2014四川卷)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
26、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B,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没有加倍的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36条,加倍的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72条,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
27、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D错误。,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提能演练,3.(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B,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
28、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A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B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C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D错误。,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4.(2014上海卷)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B.40%C.60%D.80%,C,解析:据
29、题意,共有果蝇1 000只,vv有400只,Vv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有400只,VV有200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的基因频率为(40024001)(1 0002)60%。,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提能演练,5.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高分秘笈,解析: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A错误;“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C正确;该类蜣螂的出现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与普通蜣螂出现差异后形成的,D正确。,基础回顾要点探究实验导航提能演练,栏目链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