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足口病防制.ppt
《学校手足口病防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手足口病防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手足口病防制,南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3,人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类病毒(PV,3个血清型)柯萨奇A病毒(CVA,23个血清型)柯萨奇B病毒(CVB,6个血清型)艾柯病毒(EV,28个血清型)其它肠道病毒(ENV,4个血清型)6871型,4,引起手足口病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5,EV71型病原特征,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2、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7408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及C1和C2亚型,6,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0可被迅速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均可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灭活,7,传染源,人类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健康带毒者、隐性感染者显性与无症状比例 4:1(04)、1:2(512)、1
3、:8(20)健康人病毒携带率:5岁以下13%,20岁以上25%显性病人患病期间,口鼻分泌物,粪便及疱疹液具有传染性,8,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9,易感性,4岁以下幼儿是本病主要易感人群,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局部抗体和中和抗体),型别间无交叉保护,已发现复发或再感染病例,发生率3%幼儿园、托儿所易发生病
4、例聚集现象家庭接触发病,二代发病率约30%,12岁以下儿童可高达77%,10,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增多,夏秋季达高峰或易流行根据日本、英国等欧洲发病资料,有周期流行特点,间隔24年地区分布全球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11,好发场所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天津调查材料发现,幼托儿童较散居儿童高,OR3.77.6倍调查发现,幼托儿童接触病人后,37%出现显性临床感染家庭与散居接触者出现显性感染极少,约510%,12,临床表现,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5、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13,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14,防控措施总的原则,任何一种传染病的防治都是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四个因素而展开,只是预防和治疗的着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作为学校这个特殊的集体,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显得尤其重要。,15,学校的预防控制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手足 口病防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