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分析.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传染病防治,提 纲,三,二,流行特点,病种介绍,采取措施,流行特点,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 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 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 早,伤寒最迟;,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分布疹子的分布
2、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 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 痢、伤寒等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4.虫媒 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流行性感冒,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
3、: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水 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飞沬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小痘。临床表现: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
4、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旱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传染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
5、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猩红热,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23天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麻 疹,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典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常见 传染病 防治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