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ppt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兴华中学安全教育系列之,主要内容,一、传染病特点二、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三、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一、传染病特点,什么是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
2、的条件。,流行特点,(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流行特点,(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流行特点,
3、(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流行特点,(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二、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等)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手足
4、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传染性)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流行性腮腺炎,麻 疹,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
5、规律。并且中小学校麻疹病例几乎见不到。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左右。临床表现 发热、出疹、口腔黏膜斑(特征性),水 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发病前1-2天及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手足口病,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数天,感染者眼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常见 传染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