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ppt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主编:牟映雪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学(第二版),1,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目 录,3,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学前教育学”的第一次课上,有学生问老师:“从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角度,我们了解学前教育的演进历程能汲取哪些有益的历史经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如何?”据此,教师让学生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列举,以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问题导入,问题:1.20 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实践是怎样的?现在又会走向何方?2.学前教育和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家庭、人口是否对学前教育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技能目标
2、:通过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能够合理分析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分析,能够正确处理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的演进历程及其在各社会形态下的特征。理解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与妇女等社会因素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掌握21 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01,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在原始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产生源于集体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活动内容主要以狩猎、采集等群体性活动为主,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群居式,家庭概念
3、尚未出现,因此,特定的社会环境就形成了特定的教育模式:“公育公养”儿童属于氏族共有,氏族成员,集体劳动,集体教育子女。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方式以日常生活的口耳相传和成人示范为主,儿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尽管“公育公养”的学前教育形式使儿童获得较公平的受教育权,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诸如弃婴、杀婴等落后习俗),理想的教育状态并未实现。不过,这种教育符合并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
4、有了剩余生产资料,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形态开始出现,家庭逐渐承担起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职责;与此同时,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学校,但传统的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为主。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早期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如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贾,谊的“早谕教”以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都认为婴幼儿心灵纯洁、可塑性大,及早施教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伴随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知识形态的方式积累并传递给下一代,丰富了学前教育内容。以古代东方国家为例,中国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经典蒙学教材,希伯来将圣经奉为教育经典。,相比古代东方,同一时期西
5、方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如,在学前教育的方式和权利上,柏拉图认为,儿童应该实行国家公育,注重优生优选,国家只抚养健壮的新生儿,羸弱的新生儿必须遗弃;在学前教育内容上,昆体良提出了双语教育(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古希腊时期各城邦都十分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到了中世纪,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出现了“预成论”,将儿童视为小大人,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尚缺乏科学的认识。总体而言,农业社会时期,学前教育观念开始有所进步,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学前教育理论得到初步发展,为后世学前教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
6、教育发生变革。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工业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霍力岩等认为,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初创阶段和确立阶段。,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现代,世界各地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推动了学前教育飞速发展,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要求增加和提高学前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学前教育发展,(二)现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具有公益性特征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幼儿入园
7、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全球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我国学前教育取得的成就(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价值,其社会地位大幅提升(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学前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
8、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2.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影响教育公平(2)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管理部门分工不明(3)学前教育课程整合不当,出现“大拼盘”现象,对点案例,对点案例,案例评析:以上案例体现了幼儿教师课程整合的理念。一方面,该教师能够把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渗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童谣认识花篮教师念、幼儿学游戏画花篮等一系列的活动,将学习童谣与绘画进行结合,充分地把幼儿发展的各个要素统一起来,以实现幼儿的整体性发展目标。但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对课程整
9、合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导致在活动中造成幼儿心理上的混乱,幼儿很难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02,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经济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家庭与学前教育妇女与学前教育,一、经济与学前教育,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必将依赖于学前教育的发展。,(一)教育先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究竟是教育先行还是经济先行的命题争论已久。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比较,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支持教育先行。,因为教育具有生产性,
10、可以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学前教育的价值在此体现为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打下基础。同时,教育本身发展的滞后性也决定了教育先行的必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这一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先行是指各国政府平均支出的教育经费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得快。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政府的投入是衡量教育是否先行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投入问题,如美国自“开端”计划实施以来,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从1997 年拨款39.8 亿美元到2000 年52.67 亿美元的
11、投入,增幅之大是前所未有的。“1965 年国会批准的开端计划拨款为9600 多万美元。1981 年增加到10.7 亿美元。2003 年修订案要求,20042008年联邦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保证对该项目有68.7 亿美元的拨款。”可见,增幅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资助的研究项目“普及学前教育与投资传统经济方案的比较研究”也表明,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商业补贴和投资。该项研究预测:到2080 年,普及学前教育将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表1-2 所示。,表1-2 到2080年普及学前教育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因此,教育先行,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先行,直接关系到
12、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世界上最早的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成正比,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越大、速度越快。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就越大,同时也越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各国都明确认识到教育在推动生产力进步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各项研究也表明,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是各阶段教育投入回报率最高的事业。,(三)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政治与学前教
13、育,(一)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合理界限,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利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和公共事务管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子系统,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如何选择教育对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欲达到何种教育目标,这些都与社会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学前教育与政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民主的政治能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积累优裕的社会财富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优裕的社会财富;同时,民主的政治又为学前儿童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为创造稳定的政
14、治局面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政治直接作用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增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其中,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的首要因素。我国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经费投入等来体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职责。,总之,学前教育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政治作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反过来,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政治稳定。因此,我国政府应该不断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处理好政治与学前教育发展的关系。,三、人口与学前教育,(一)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是指一定地区人口的
15、总和,它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影响着学前教育结构。,(二)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质量是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进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教育质量,(三)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结构是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区域的特征,人口结
16、构分为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自然结构是指,人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是指人的阶级、民族、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地域结构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等方面。,从负面意义上说,老龄化程度过高,少儿比例过低,会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后劲不足,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同时,潜在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也会制约国家经济发展。,从正面意义上说,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照顾、参加工作或继续教育或者从事其他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活动。这其中也包含了老年志愿者为学前教育提供志愿服务等帮助。,(四)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978 年开始我国实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
17、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政策有利于提升家长的素质,从而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其次,家长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进入了历史新低水平,出现了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学专家预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每年或新增人口800 万。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布局、规模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一)文化的界定,“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演进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