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陈国眉.ppt
《学前心理学陈国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陈国眉.ppt(2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职业教育学院:杜春杰联 系 微 信:fengzhile 2017年2月,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内容一、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特点 和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内容(一)
2、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 的发展,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人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人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学前教育学: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问题;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征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研究怎样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一)能够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为辩证唯物论提供心理
3、学的理论依据(三)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二、实践意义:(一)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二)为儿童医务、儿童文艺、儿童现教具设计等应用领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三)为父母亲提供教养孩子的心理学知识,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 客观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二、学习方法学习儿童心理学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学习。关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运用主题讨论进行学习。认真做好读好笔记。课后思考题要重视。,三、研究方法(一)两个方向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4、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研究心理发展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研究对心理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优缺点。2、纵向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研究,找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优缺点。,(二)三种方法 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A、概念: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语言和行为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B、类型:(1)从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2)从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3)从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C、观察法的实施 确定要观察的问题 制定
5、观察计划 选择观察内容 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就是在具有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自然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与观察法有相似之处。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他们的缺点。3教育心理实验就是结合教育和教学研究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 1、谈话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2、问卷法:根据研究的
6、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常用的形势时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都罗列在问卷上,让被试选择,根据回答,分析结果。问卷的编制和信度问题。,3、测验法: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地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智力、个性、能力、兴趣等都可以进行测试。如,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年)维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年)卡特尔学前儿童人格问卷(1974年),4、产品分析法: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7、,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几种解释:(一)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王振宇 教材:我们通常把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三)我们的理解: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剖析:1、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征;2、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有一定性质的特点才能称为该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8、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的表现: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它是从后向前发展的。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顺序性,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大脑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可变性的表现: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儿童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也会有所变化。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划分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各种划分方法:(了解学习)现行阶段的划分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阶段的划分(掌握
9、)1、婴儿期(又称乳儿期):01岁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月 婴儿早期:06个月 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前幼儿期):1-3岁3、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4、学龄期:6、7-18岁 学龄初期:6、7-11、12 学龄中期:11、12-14、15 学龄晚期:14、15-17、18,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一)转折期和危机期(提问:转折期一定也存在危机吗?)(二)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三)
10、敏感期或最佳期:影响敏感期形成的因素:,(四)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第二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婴儿期或 乳儿期(0 1岁)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来具有的、无需经过学习训练就能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反应就是无条件反射。具有功能意义(
11、生存意义)的:无条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不具备功能意义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莫罗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二、心理的发生 1、以条件反射的形成作为指标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最先建立的是“食物性条件反射”,据前苏联心理学的研究证实,16-20天的新生儿就能够建立稳定的“食物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2、以感觉的出现作为指标,有敏感的皮肤觉较早的嗅味觉对光的感受性敏感的视觉听觉的出现,三、心理的发展开始认识世界表现是视觉和听觉的集中,也是注意发生的标志;人际交往的开端母子的“眼睛对话”;手眼协调动作
12、开始发生4、5个月以后;开始认生5-6个月有了感知辨别和记忆的能力,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变化;语言发展的准备期;依恋关系开始发展 8、9个月的孩子明显的表现出分离焦虑。,思考: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1-3岁(一)神经系统的发展(二)动作进一步发展 1学会随意独立行走:提问:独立行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2、学习使用工具:,(三)最初的有目的的活动 1、基本生活活动 2、模仿性游戏:(四)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五)出现最初的独立性:23岁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是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提问:怎样看待儿童的第一反抗期?,三3-6岁(一)3-4岁(小班)1、初步生活自
13、立 2、认识依靠行动: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例如,画画:3、情绪作用大: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哭,甚至全身抖动,很容易激动.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说理教育。,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二)4-5岁(中班)1、更加活泼好动:正常的儿童都是好动的。其原因是:第一,生理原因:骨骼肌肉系统比较柔软,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有关肌肉群负荷过重,,活动交替进行,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轮流休息;活动主要依靠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解,幼儿大脑的成熟度不够,兴奋过程胜于抑制过程,所以会较多的变
14、换姿势和动作。第二,心理原因:幼儿的认识活动依靠动作和行动,表现出来就是不停的动来动去。,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中班表现最突出。(1)就是必须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不能脱离物体的形象去抽象的思维,不能用抽象的数概念“几加几”来解答算题。举例:“妈妈你舔过她吗?”,(2)中班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迷津3、开始接受任务:(1)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能够较好的执行指令。(2)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都比3岁前有较大发展;4-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4
15、、开始自己组织游戏(1)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2)为什么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很快乐的活动,可以开心地、自由的玩,可以自选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制定计划、使整个心理面貌都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A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活 动 游戏是解决幼儿心理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提问: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什么?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举例说明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16、思考:良好的个性应包括哪些要素?,(三)5-6岁(大班)1、提问: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好问、好学(问为什么?)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 4、个性初具雏形思考:你所认识的真实成长中的小中大班幼儿有哪些独特的特点?,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作用一、什么是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定向性注意指外来的强烈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喊
17、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这就视最初的定向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二、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它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举例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有人的意识去支配的、主动的注意。儿童在2岁以后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第三节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注意 发展的特征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的萌芽 新生儿注意的5条规律,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
18、)注意的选择性有一定的规律 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 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 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得刺激物(二)注意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全面轮廓;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什么是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二)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三)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语言的支配(四)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四、3-6岁儿童注意
19、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密切联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疑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第四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表现、原因及纠正一、幼儿注意力障碍个案分析二、表现症状:活动过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符合年龄特征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难以完成适当的任务,三、原因分析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良习惯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睡眠严重不足对当前活动无兴趣四、矫正策略生理检查,对症治疗调整饮食适当的教育训练和
20、干预家园积极配合,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 感知过程是对刺激物的最初的分析和综合,这种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是很低的。,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由于语言发展的限制,婴儿常常是按照事物的明显特征辨认物体,还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属性,所以思维的概括要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逐步产生。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
21、力发展阶段,第二节 学前儿童视听觉、触觉的发展,一、视觉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之一。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就有看的能力,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视觉敏度 指精确的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我们通常说的视力。,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视力可达20100;出生后6个月左右的婴儿视力可达2020;相当 于常用视力表的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我国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1-2岁,视力为0.50.6 3岁,视力可达 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儿童视力减退的原因 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与近视有密切的关系;光线照明不
22、足或光线过分强烈;儿童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合适,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等;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等;,儿童弱视 原因可能是先天的;大部分可能是由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者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等所引起;也可能是斜视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婴幼儿期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当的遮盖过眼睛,使外界的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及早发现和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经及时治疗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的视力,治疗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就难以治疗。,二、听觉(一)胎儿听觉的发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对不同的乐声有不同的反应;(二)关于胎教的知识:古代胎教十律历代著名医家徐之
23、才、巢元方、孙思邈、陈子明等,都对胎教进行过专门研究,留下了十分精辟的论述,组成了系统的胎教理论和思想。,畅情志 适寒温 节饮食 慎起居,调劳逸 远房事 美环境,悦子身 戒酒浆 避毒药 慎针刺 安待产,现代胎教五法 音乐胎教 情绪胎教 运动胎教 孕早期:做健身操,注意腰肌、腹肌的运动;孕中期:散步、做广播操、适当的打打羽毛球。孕晚期:散步,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睡前做 四肢运动。环境胎教 读书胎教:,(三)新生儿的听觉及听觉偏好1、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出生后半个月,听觉与视觉就能协调。2、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最爱听母亲的声音;爱听柔和
24、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的个别差异(五)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与培养,1、避免噪音污染:45-60分贝的噪音,便会产生中度干扰,夜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80-90分贝的噪音,对听觉会有中度程度的损害;90分贝以上,便是危害 120分贝,可致人暂时耳聋。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三、触觉(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的无
25、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三)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大约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到东西。,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时间知觉、观察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一)学前儿童的形状知觉1、婴儿的形状知觉很小的婴儿就能辨别不同的形状,而且还表现出对不同形状的视觉偏好:,婴儿爱看轮廓清晰的图形;婴儿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心理学 陈国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