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理论-PPT课件.ppt
《学习与学习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与学习理论-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即探讨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心理上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质如何,规律是什么,等等。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解答,制约着对教育心理学其他各方面问题的解答,因此,学习理论理论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的或核心的理论。本章准备对学习与学习理论问题作一概述。,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学习的范畴并能列举出学习的类别;能够陈述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能够评价学习机能获得的学习理论基本派别;能够阐释联结派和认知派两大学习理论。,下列哪些行为是学习?小孩喊“妈妈”;知道了数学中的平方和公式;骑自行
2、车打字懂得了怎样做衣服改变了懒惰的习惯树立了为集体利益服务的价值观,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补充: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理解学习的概念应把握三点:1学习是人
3、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新旧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三)奥苏贝尔的分类法,分布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之间的学习举例,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简介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8911895,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1897-1898,Columbia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1912,任美国心理学
4、会主席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主要著作:动物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1913-1914、人类学习1931等,(二)经典实验,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三)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2.学习的规律,三条主律效果律(Law of ef
5、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四)评价,贡献:,(1)学习理论的第一人。(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3)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不足:,(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3)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应当承认,在科学领
6、域中,批评是颂扬的最高形式。微不足道的理论很少受到批评,它们只能受到轻视,在冷落中悄悄离世。”(希尔加德),二、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人物简介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2.经典实验,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3基本观点,巴甫洛夫指出了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2)消退律:消退是指
7、条件刺激(如铃声)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如肉),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3)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4)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5)高级条件作用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各种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定的那种条件反射,换言之,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有机体对替代原来刺激的另一种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人物简介约翰布鲁德斯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
8、8),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心理教养。,2经典实验,华生强调,要用刺激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为此,华生与雷纳进行了一项称之为“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的实验。,“Little Albert”实验:,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小艾伯特”的实验,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馍它,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
9、令人生厌的声音,因为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接下来,华生探讨了用来消除小艾伯特恐惧情绪的种种可行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在接受可能的治疗之前,离开了日托中心,举家迁徒到别的地方去了。,3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
10、程。(1)频因律 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因此,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2)近因律 华生认为,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易出现。但是,华生在以后的著作中又推翻了自己的学习律。,(三)评价,贡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局限: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不适用于复杂的学习,(一)人物简介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
11、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位(1930,1931),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二)经典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如图。实验时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箱子里自由活动,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九。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斯金纳箱,(三)基本观点,1.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于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
12、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根据这两种行为斯金纳划分了两种条件作用:应答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对应)和反应型条件作用(又成为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反应与后果的关系上。斯金纳使用斯金纳箱做了白鼠进食实验。,2.强化和惩罚,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强化:增强反应频率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负强化:中止厌恶刺激惩罚:降低反应频率.呈现厌恶刺激.消除愉快刺激,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1)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行为的塑造。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小步子的强化达成最终目标。(2)程序教学。即把学科知识按照内在逻辑化分为小的项目,然后
13、逐步完成,在完成每个项目是都要给以必要的强化。这个思想为后来的CAI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最先设计的是直线式程序。在直线式程序中,通过许多极小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所有的学生都是以同样的顺序通过同样的学习内容。通常利用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每次给学生少量的信息(框面),然后就这点信息提问,由学生回答。在下一个
14、框面中,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在学生接受正确答案后,不管其回答是否正确,继续下一步的学习,除此之外,不给学生提供任何额外的信息。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控制速度,因此它能适合不同速度的学习者的需要。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把每一知识项目编制成知识框面,通过教学机器上的窗口或屏幕呈现给学习者,并能记录学习者的回答的对错,出示下一步该学习哪一框面中的知识项目等信息。程序教学也可以通过编制成书本进行,每页呈现一项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指示学生下一步该学习哪一页的知识。目前以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为基础的程序教学已不多见,而更进一步发展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而CAI教学的方法和基本思想
15、还是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基础的。,程序教学遵循以下原则:,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作出反应(解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5.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四)评价,贡献: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
16、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局限: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无视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妨碍学生独立思考,严重影响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班杜拉(A.Bandura,1925-)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二)经典实验,1968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甲乙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
17、片。第一阶段:甲组的录像片里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的录像片里,成人为了惩罚这种不好的行为,打了那个大孩子。看完录像后,将儿童一个一个地领进一间放着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甲组儿童比乙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说明榜样的作用使儿童很快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二阶段:实验者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像就给糖吃,结果两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无差异,说明都学会了攻击行为。,(三)主要理论,基本观点: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1三元交互作用论:环
18、境因素、个体因素与行为因素是交互决定的,这些因素之间彼此交互影响,双向地相互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2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是直接经验的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3观察学习及其应用,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1)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2)示范的类型真实的示范:现实生活中观察者接触到的具体的人。象征性示范: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
19、像而呈现的示范。创造性示范:提高多种榜样的行为模式,使观察者形成带有创新性的行为模式。(3)示范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确认适当的榜样;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四)主要评价,贡献重视中介因素,融合了认知派和联结派的学习理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认知联结的模式。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形成的作用。澄清了直接经验和简介经验的区别。理论建立在严密的、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基础上的。无论是行为习惯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面,还是在语言知识及人际交往的教学方面,观察学习理论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局限研究成果与教育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还有一定距离。示
20、范教学观还不够成熟。,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三个共同特点:1.把学习过程看成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2.认为学习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3.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过去经验、背景知识等)。,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柯勒库特考夫卡,(二)经典实验,(三)基本观点,1.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21、2.从学习的过程来看,第一,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系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组织的方式遵循着知觉的规律。第二,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所谓顿悟(insight),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3.从学习的条件看,没有提出过多的条件,仅仅提到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意识形成的。,(四)主要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激发了随后一系列研究。强调整
22、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局限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实证研究1.位置学习实验(针对联结):2.潜伏学习实验(针对强化)用于证实白鼠顿悟的实验迷津 潜伏学习实验,(二)经典实验,(三)符号学习理论的产生,对
23、行为的观点: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对整体行为的观点:指向目的性是首要特征,学习是有目的的整体行为:S-O-R,中介变量的提出: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四)基本观点,学习实质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学习结果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体的领悟。学习过程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名词:,完形:格式塔学派认为,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
24、形”,与之相应,有机体头脑中存在着与环境相对应的一个“同形”,这样有机体能与环境保持平衡。有机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机体头脑中的形就会出现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体就会重新组织知觉,通过这种组织作用,弥补缺口,产生与这个新情境一致的新的形。顿悟:指学习者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认知地图:指在动物学习实验中,动物为了达到目标,首先要对环境进行熟悉,环境中的达到目标的路径在头脑中留下的图像如地图一般,这种地图就叫认知地图,它是“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潜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当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反应,
25、但以后受到强化的影响,立即引起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受强化以前的学习称为潜伏学习。,(五)贡献与局限,贡献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派将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潜伏学习的发现,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局限提出的目的、认知、期待等中介变量本身很难精确测量。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一)人物简介:布鲁纳(1915),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学习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