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上课用).ppt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上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上课用).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时间: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DNA,蛋白质,RNA,转录,翻译,复制,图解:,以上三副图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对于它们的遗传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是否还满足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呢?,逆转录图解,上述实验证据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否,如何修改传统的中心法则?,逆转录,讨论,DNA,蛋白质,RNA,转录,翻译,复制,资料分析,1965年科学家发现RNA复制酶2.1970年科学家发现逆转录酶,小结:,1.中心法则是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概括,2.DNA决定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复制,逆转录,DNA,蛋白质,RNA,转录,翻译,复制,蛋白质,DNA,
2、RNA,翻译,中心法则的补充,转录,蛋白质,DNA,RNA,翻译,转录,中心法则是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概括。根据上述图,你能找出遗传信息传递的几条途径?,1、DNA DNA,2、DNA RNA,(DNA自我复制),(转录),3、RNA 蛋白质,(翻译),4、RNA RNA,(RNA自我复制),5、RNA DNA,(逆转录),中心法则,已知甲、乙、丙3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下图所示,(注:乙图中单螺旋线均示RNA)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心法则的应用:,(1)对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举例:甲_;乙_;丙_。,DNA,RNA,RNA,(2)图中的3和10表示遗传物质的_过程,图中2
3、、5、9表示_过程,图中1、8表示_过程。,DNA复制,翻译,转录,(3)图中哪两个标号所示的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4)图中甲、乙、丙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式:甲_,乙_,丙_。,6、7,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到底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什么关系呢?,思考一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几种不同的途径?,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孟德尔的圆粒与皱粒豌豆,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促使,引起,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异常,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升高有效保持水分,蔗糖合成淀粉,蔗糖含量高,豌豆失水而皱缩,蔗糖不能合成淀粉,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4、,豌豆的圆粒与皱粒:,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含量低,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性状:皱粒),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淀粉含量高,而蔗糖含量低,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圆鼓鼓(性状:圆粒),21,人的白化病,控制酶形成的基因异常,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控制酶形成的基因正常,酪氨酸酶正常合成,酪氨酸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表现正常,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结论1:,基因通过控制_的合成来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
5、_。,间接控制,酶,性状,代谢过程,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黏液清除困难,细菌繁殖,肺部感染,例二: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变化,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红细胞呈镰刀型,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正常红细胞,镰刀型细胞,基因通过控制_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_。,结论2:,蛋白质,性状,直接控制,三.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DNA蛋白质性状的关系,DNA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 性状 控制 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