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与贸易.ppt
《国际金融与贸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与贸易.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h.1 导论,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研究国际货物(Goods)、服务(Services)和资产(Assets)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的特点,与一般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相比,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在国内的流动性高于其在国际之间的流动性。2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具有独立主权的不同经济实体之间,与之
2、相联系,就产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货币。不同疆界的存在,产生了对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而这在一国内是不存在的;不同的货币通过汇率随时间的变动,产生了相对价格随时间变动的复杂性,而这在一国之内同样是不存在的。在政策制定上,一国政策的制定往往考虑的只是本国的国民福利和稳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稳定。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这就会导致在某个国家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则往往是非最佳的政策选择。例如,最优关税(Optimal Tariff)的征收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关税大战。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连系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对其他国
3、家的资源配置造成外溢效应。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一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政策要复杂得多。,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区分为实物经济(Real Economy)方面和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方面两个部分。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实物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微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 Microeconomics)或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包括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贸易和要素流动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
4、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影响等。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通常包括国际贸易理论(Trade Theory)和贸易政策(Trade Policy)两个部分,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这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的模式(The Patterns of Trade)以及贸易的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保护的原因和效果。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货币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宏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
5、 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它主要研究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及其调整过程,包括外汇市场和汇率决定,国际收支及其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调整过程等。国际经济学的国际金融部分则包括汇率和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及其调整等内容。它涉及货币和总收支,收入水平和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变量,这与宏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外汇市场探讨一国货币与它国货币相交换的框架及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用以测度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其平衡;国际收支调整研究在不同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过程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的发
6、展概况,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1重商主义者以其错误的财富观为基础,推论出“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2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The Welth of Nations)中,系统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3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
7、理论,正确地提出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确立了其后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后来的学者都将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放在比较优势原理上,不断探索决定比较优势的各种因素。4穆勒()、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艾奇沃思()等,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51919年,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一文中,首先论述了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
8、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其后,他的学生俄林(Bertil Ohlin)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简称HO理论)。61936年,哈伯勒(G.Haberler)在国际贸易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
9、献。此外,勒纳()、里昂惕夫(W.Leontief)、米德()、萨缪尔逊()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可以说,这一标准化的贸易模型,就是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71951年,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HO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丰富的国家,其出口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进口替代部门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就与HO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8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E.He
10、lp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要素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向贸易(Two-way Trade),已成为主流。格鲁珀()和劳埃德()在1975年还构造了一种测量产业内贸易密集度的指数方法,用于测算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GL产业内贸易指数,与B.Balassa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略有不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 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