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整理论.ppt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调整理论.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节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学习目标熟悉马歇尔勒纳条件并深刻理解它所适用的前提。理解贬值的J曲线效应,并能用它来解释现实。掌握弹性分析、吸收分析以及货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分析思路,深入理解其中的经济含义。,国际收支理论,研究对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原因及调节方式 主要流派:the Elasticity Approach the Absorption Approach the Monetary Approach,一、弹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y Approach),(一)基本观点多位学者共同成果 英 Joan Robinson 1937年 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Joan Robinso
2、n 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二)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 ExEm1,国际收支改善 1,继续恶化 l
3、,保持不变,假设(1)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值的影响,假设收入、商品价格等其它条件不变。(2)假设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3)没有资本转移,国际收支=贸易收支(4)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理论基础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贡献与局限,贡献:马歇尔是第一个将弹性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这一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弹性分析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弹性分析提醒人们,当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要一厢情愿地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局限,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
4、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四)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即使在马勒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有所扩大。,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3)对贬值的进一步预期可能导致进口商加速订货。,经验数据表明,对于多数工业国家,J曲线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
5、,所以上述图中的D点,即贸易收支改善点一般会在发生货币贬值后的一年之内到达,之后经常项目才会继续改善。,二、吸收分析法(the Absorption Approach),(一)提出 英 詹姆斯米德 德 西德尼亚历山大 20世纪50年代(二)基本内容 1 理论基础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2 基本公式,宏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封闭型经济:Y=ACI+G 开放型:Y=CI+G+(X M)A(吸收)B(净出口)B=YA 吸收A:国民总支出即国内资源的总消耗。均衡:总收入总吸收 顺差:总收入总吸收 逆差:总收入总吸收,3 政策主张,国际收支逆差的改善:(1)收入水平增加而吸收不变;(2)收入水平不变而吸收
6、减少;(3)收入水平增加同时吸收减少;(4)收入水平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5)收入水平的减少小于吸收的减少。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否使国民收入的变动相对于吸收水平而提高。增加收入/支出转换政策(未充分就业时)减少吸收/支出变更政策(充分就业时),吸收论的缺陷,第一,未对贸易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第二,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完全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第三,按吸收论,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不能提高收入。这里忽略了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最后,吸收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三、货币分析法(th
7、e Monetary Approach),(一)提出 蒙代尔(RAMundell)约翰逊(HGJohnson)福兰科尔(JAFrenkel),(二)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及假设条件,理论基础:货币主义学说 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 假设条件:钉住汇率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货币中性假定: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实物产量)从长期看,一国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钉在世界水平上,保持刚性。,(三)基本公式,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MSMdMd=pf(y,i)Ms=m(D+R),Ms=Md=D+R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D的紧缩和扩张而小于或大于货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R就显然会出现增
8、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内信贷D,MsMd,对国外商品和金融资产的需求,国际收支赤字,外汇市场干预、储备R,MsMd,国内信贷D,MsMd,变卖国外金融资产、减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干预、储备R,MsMd,结论: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国际收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盈余,
9、利率上升通过降低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货币供求失衡(五)政策主张 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对货币论的评价,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对贬值效应的评价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政策含义的评价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收支 调整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1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