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ppt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前 言,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治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因此死亡者近20万!,前 言,前 言,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药物品种的迅猛增加,滥用药物造成的严重损害屡有报道。,合理用药基本概念,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合理用药:WHO定义为患者能得到适合于
2、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这些药品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安全 有效 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安全指药物治疗的效果-风险比要求药物治疗获得最大治疗效果,而承受最小风险,有效指药物产生预期的效果,合理用药基本概念,经济 指尽可能用低的医药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强调临床治疗的疗效与费用的相对关系,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维护人民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转变“以药补医”机制,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国家将
3、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概念及其内涵是什么?1975年 WHO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1977年 定义为公众医疗卫生需要的最重要的、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药物2002年 WHO修改后的基本药物概念包含定义,遴选标准及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我国定义: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
4、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2009年8月18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内容(1)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2)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3)建立基本药物集中生产配送机制。(4)建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5)强化基本药物质量保障体系。(6)完善基本药物支付报销机制。(7)完善基本药物的价格管理机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 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
5、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和规定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 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第十二条)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第十三条)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第18条),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
6、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第十六条),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目录中的药品: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基层部分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1.防治必需、安全有效、2.价格合理、使用方便、3.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4.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录有多少种药物?目录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
7、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为24类,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为4类,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24类1.抗微生物药;2.抗寄生虫药;3.麻醉药;4.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5.神经系统用药;6.治疗精神障碍药;7.心血管系统用药;8.呼吸系统用药;9.消化系统用药;10.泌尿系统用药;11.血液系统用药;12.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13.抗变态反应药;14.免疫系统用药;15.维生素、矿物质类药;16.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17.解毒药;18.生物制品;19.诊断用药;
8、20.皮肤科用药;21.眼科用药;22.耳鼻喉科用药;23.妇产科用药;24.计划生育用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科用药;2.外科用药;3.妇科用药;,中成药,4.眼科用药;5.耳鼻喉科用药;6.骨伤科用药。,不纳入目录遴选范围1.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2.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3.非临床治疗首选的;4.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 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5.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6.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品种和数量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
9、我国疾病谱变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1.药品标准被取消的;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3.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写合理用药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介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如何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列举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医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和指南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
10、应用指南,内容概述:简单介绍流行病学、病因、重要发病机制等。诊断要点:主要介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指南的主要部分,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方法、疗程作了详细介绍。注意事项:介绍一些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非基本药物、非药物治疗手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转诊指征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急诊及危重症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风湿免疫性疾病急性中毒皮肤科疾病泌尿系统和肾脏疾病骨科疾病妇产科疾病与计划生育耳鼻咽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疾病,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药物排列
11、顺序编写。内容包括:前言、使用说明、总论、各论、附录和索引。,各论1.各章节概述药物在作用或应用方面的共性和特性,及与该类药有关的疾病关系密切的选药、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2.对该类药物品种分项进行系统论述。通用名称、药理学、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和用量、制剂和规格。,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总论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开具处方的一些管理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据药效学知识选药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4.特殊人群的用药,药效学药动学影响药效的因素,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药效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
12、cs)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兴奋、抑制。,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是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小和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低。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较强,不良作用较小。选择性是相对的,例如:治疗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治疗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两重性,不良反应定义类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WHO对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以外的反应
13、(除外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药物依赖性、致突变、致畸作用等。,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分类目前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据药效学知识选药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4.特殊人群的用药,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药动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动态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规律,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物
14、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吸 收(Absorption)二、分 布(Distribution)三、代 谢(Metabolism)四、排 泄(Excretion),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一、吸 收(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量、给药途径、首关效应等。,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因素:,(一)药物方面因素(二)机体方面因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制剂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1、脂溶性2、解离度3、相对分子量,脂质双分子层,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度依次为:气雾吸入
15、腹腔注射 吸入给药 舌下给药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口服 直肠给药 皮肤给药,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消化道吸收部位:,(1)口 服给药(2)舌下给药(3)直 肠,胃小 肠大 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消化道外吸收,(1)皮肤、粘膜吸收(2)注射部位吸收(3)呼吸道吸收,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三)制剂因素,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溶液剂 混悬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包衣片,合理用药基本概念理论,(二)机体方面因素,胃肠内pH胃排空速度及肠蠕动肠内容物首关效应药物的转运体,合理用药基本理论,首关效应(First pass eliminaiton),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
16、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分 布,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各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的分布速率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器官血流量及膜的通透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一)血浆蛋白结合率(二)细胞膜屏障:BBB、胎盘屏障等(三)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四)体液pH与药物的解离度,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一)血浆蛋白结合率,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细胞膜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2.胎盘屏障3.血眼屏障4.血关节囊屏障,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血脑屏
17、障,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胎盘屏障,(三)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四)体液pH与药物的解离度,7.0,7.4,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三、代谢,代谢(biotransformation)又称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其它如胃肠道、肺、肾、皮肤、脑、肾上腺、睾丸、卵巢等也能不同程度的代谢某些药物。,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一)代谢的类型及其催化酶,类 型:I 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II 相反应:内源性葡萄糖苷酸、硫酸、醋酸等与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物结合生成极性很高的代谢产物,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物氧化代谢(Oxidation),催化酶:微粒体
18、酶系 非微粒体酶系,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诱导作用 一些外源性物质可以促进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蛋白合成,实际上提高了生物转化或转运的结合位点的数量,使得代谢酶或转运体的生物作用加强。最终导致诱导药的药物浓度减少,达不到有效浓度而使药物达不到临床疗效。抑制作用 药物或外源性物质对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亲和力被称为抑制潜力。当药物或外源性物质对代谢酶或转运体的亲和力高时,就可能与其他药物竞争同一结合位点,从而降低了合并使用的药物的代谢,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延长合并药物的药理效应,甚至可能产生药物中毒。,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诱导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酒精利福平,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抑制药氯霉
19、素异烟肼别嘌呤醇奎尼丁,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代谢的影响因素,1、遗 传2、环 境3、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4、病理因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遗 传,遗传因素对代谢影响很大 如:异烟肼 异喹胍 美芬妥英,合理用药基本理论,2、环 境,I、酶的诱导II、酶的抑制,合理用药基本理论,3、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如:年 龄 食物及营养,合理用药基本理论,4、病理因素,如:严重肝病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四、排 泄,排泄(Excretion)是指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它排泄器官如胆汁、肺、乳腺、唾液腺、汗腺等。,合理用药基本理论,73,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
20、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问 题,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一)肾排泄药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影响药物肾脏排泄的因素,(二)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胆汁排泄是肾脏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径。维生素A/D/E/B12/性激素/甲状腺素及其这些物质的代谢物从胆汁排泄非常显著。肠肝循环药物经肝脏以原形或与葡萄糖醛酸及谷胱甘肽结合后主动转运到胆汁,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再被肠粘膜吸收,重入体循环,称为肠肝循环。,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胆汁排泄 和 肝肠循环,合
21、理用药基本理论,(三)乳汁排泄及其他排泄途径,乳 汁 唾 液 肺 汗 腺,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影响药效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影响,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年龄与性别 个体差异遗传异常 病理情况种属差异,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影响药效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影响,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剂量、剂型、制剂与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次数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据药效学知识选药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4特殊人群的用药,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开具的药物应用的服从程度。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不好的药物依从性
22、会导致疾病的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增加医疗监护费用。,依从性,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患者因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药物因素:药物的口味、复杂的治疗方案、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医护因素: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服务态度等改善方法:加强依从性教育;改进用药计划;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调动患者对于依从的自觉性,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据药效学知识选药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4特殊人群的用药,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特殊人群的用药,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妇女用药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儿 童 用 药,儿童用药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阶段:新生儿期、婴幼
23、儿期、儿童期不是成人剂量的简单缩减。,儿 童 用 药,儿 童 用 药,新生儿特点:体液量大,水溶性药物峰浓度降低,最大效应减弱,作用时间延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游离浓度高,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血浆蛋白结合力低,胆红素和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使弱酸性药物的结合力更低,导致不良反应。,儿 童 用 药,新生儿酶系统发育不成熟,出生头4周应慎用或减少使用经肝代谢的药物。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30%-40%,影响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婴幼儿用药特点:神经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药,年龄小耐受好,剂量可偏大。,儿 童 用 药
24、,哌替啶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氨茶碱有兴奋神经系统作用,慎用。儿童期用药特点: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药物排泄快对水及电解质代谢功能较差,易造成电解质平衡紊乱避免使用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影响骨骼发育药物。,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神经系统脑、脊髓细胞数减少;突触数量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深部腱反射减弱触觉、温觉和振动觉阈值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能量储备降低,老 年 人 用 药,心血管系统心输出量减少;心室收缩速度减慢室上性早搏增多;心脏顺应性减退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脏器血流减少收缩压升高;反射性调解节能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老 年 人 用 药,
25、消化系统唾液分泌减少;胃粘膜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血流量减少泌尿系统肾单位减少;滤过率降低肾血流减少;排泄功能降低膀胱容量减少;前列腺增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老 年 人 用 药,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1.脑内胆碱受体减少,对中枢抑制药敏感:巴比妥类、抗胆碱药、利血平、氯丙嗪等易引起精神症状。2.耳蜗毛细胞数量减少,对具耳毒性的药物敏感: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等易导致听力损害。3.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均降低。4.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降低。,老 年 人 用 药,5.心血管顺应性下降、受体数量减少,对缺氧、儿茶酚胺的刺激反应性下降:血管扩张药、抗高血压药、三环类抗抑郁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理 使用 国家 基本 药物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