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角度 人称腔调速度.ppt
《叙述的角度 人称腔调速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述的角度 人称腔调速度.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话题:小说的叙述,关于小说,1.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2.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3.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分类:(1)按篇幅:长、中、短、微。(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等。(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描写手法: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 节、环境(景物)。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情节模式
2、: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创作 与 阅读流程,生活题材,作者,提炼加工,小说,读者,品味鉴赏,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二.叙述的人称 1.“我”与“他”;2.“你”。三.叙述的腔调 1.腔调的背后;2“讲述”与“显示”。四.叙述的速度,1谁来说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一.叙述的角度,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我去学校了,但只是请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他,信
3、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我爸爸去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无命运的人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许衍艺译),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王道乾译),同样是用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
4、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同。这个视角也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把握和权衡。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说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的事情。,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叙述角度,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
5、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好处: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叙事角度(2)有限视角,往往
6、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我”与“他”,二.叙述的人称,“你”,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作者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真实亲切,拉近
7、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 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有限的全
8、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用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
9、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腿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听了急了,赶紧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就掉了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版本一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
10、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
11、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
12、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
13、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
14、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叙述的角度 人称 腔调 速度 叙述 角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