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课件-电化学.ppt
《化学复习课件-电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复习课件-电化学.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化学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 学 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2.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一、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思考下列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的是A、HCl+NaOH=NaCl+H2OB、Fe+CuCl2=FeCl2+CuC、CH4+2O2=CO2+2H2OD、CO2+H2O=H2CO3,B C,:,(1).定义:,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依据,使氧化与还原反应分别在设置的两个极上进行,从而在两极间产生电流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3).电极名称:,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为
2、负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为正极,(4).电极反应:,负极:正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1.原电池的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2).实质:,练习: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是原电池的指出正负极。,A,B,C,D,E,F,M,N,CuSO4,(3)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或接触,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4)能自发地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两电极上分别有还原剂和氧化剂(燃料电池),(2)电解质溶液:参与电极反应或构成内电路,(1)两导体作电极: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导 体,如石墨),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活泼金属为负极。两不活泼的
3、导体石墨或Pt等(燃料电池电极),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1)对于金属金属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2)对于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如干电池等;(3)对于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3.原电池电极的判断,2、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失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还原反应正极。3、根据两极反应的现象确定(1)电极增重(析出金属)或有气泡冒出(H2)正极(2)电极减重(金属溶解)负极 还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的显色来推断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情况,从而确定正负极。,氧化反应,Z
4、n-2e=Zn2+,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盐桥,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还原反应,2H+2e-=H2,阴离子,阳离子,总反应:,负极,正极,Zn+2H+=Zn2+H2,Zn+H2SO4=ZnSO4+H2,(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阳离子,外电路,内电路,小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ABCD,A,课堂检测,2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D,课堂检测,1.比较金属活动顺序 例1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被腐蚀;将A、D分别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可推知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DCAB BDABC CDBAC DBADC,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B,2比较反应速率例2100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
6、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B,3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例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ACd(OH)2 BNi(OH)2 CCd DNiO(OH),C,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C由Fe、Cu、Fe
7、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HNO3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C,例4、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设计一个原电池,一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4、设计简单原电池,方法,练习,设计原电池时,首先要根据所提供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去进行设计,一般说来,只有电极与电解液之间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电池才是实际可利用的,那个与电解液有自发的氧化还原
8、反应的电极一般是原电池的负极;其次,原电池的设计还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具体方法是:(1)首先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拆为两个半反应;(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3)按要求画出原电池装置图。,返回,设计Cu-Al-HNO3原电池请确定正负极,+,-,-,+,1.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Mg B.Fe C.Al D.Cu,B,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A.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C,课堂检测,3、把a、b、c三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
9、。若a、b相连时,a为负极;b、c相连时,c 为负极;a、c相连时,c上有气泡冒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abc;B.acb C.cab;D.bac,B,课堂检测,4、请同学们根据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设计一组原电池(1)画出该原电池的示意图(2)分析其正、负极材料(3)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课堂检测,示意图,(1)正极材料:碳棒(或Pt)正极反应式:2 Fe3+2e-2Fe2+,(2)负极材料:铜(Cu)负极反应式:Cu-2e-Cu2+,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5、制作各种化学电池,碱性电池,化学电池,氢气、甲醇、天然气、煤气与氧气组成燃料电池,电池中的反
10、应物质进行一次氧化还原反应并放电之后,就不能再次利用。,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经充电可使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获得重生,恢复工作能力,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电源,又称连续电池。,基本思路:(1)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氧正还)(2)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的在电极方程式两边添加H+、OH-、H2O,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3)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6.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1)、简单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置换反应的类型),负极 正极,(2)、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例6: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
11、具有高能、轻便、无污染的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总反应都可以表示为2H2+O2=2H2O,碱式电池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_。酸式电池中电解质是酸,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正极反应式为_ _。,O2+4e-+4H+=2H2O,2H2-4e-+4OH-=4H2O,2H2-4e-=4H+,方法,练习,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方法规律:写出燃烧反应;根据电解液改写燃料电池总反应;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一般是氧气参与反应),即:O2+4e-+2H2O=4OH-(碱性或中性)或:O2+4H+4e-=4H2O(酸性)由燃料电池总
12、反应减去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得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返回,练习巩固:,燃料电池能使燃料(氢气、煤气、天然气、烃等)和氧气(或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例如用甲烷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电极用多孔镍板,电解质溶液为30%KOH溶液,组成一种燃料电池。根据上述燃料电池的叙述,回答:(1)通入甲烷的电极为_极,(2)通入氧气的电极为_极;(3)写出通入CH4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4)通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5)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_,负,正,CH4+10OH-8e-=CO32-+7H2O,2O2+4H2O+8e-=8OH-,CH4+2O2+2OH-=CO32-+3H2O,(3)、
1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例7:已知爱迪生蓄电池在碱性条件下的电池反应式为:Fe+NiO2+2H2O Fe(OH)2+Ni(OH)2 试写出放电时的正、负极,充电时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放电:负极:Fe-2e-+2OH-=Fe(OH)2,充电:阴极:Fe(OH)2+2e-=Fe+2OH-,阳极:Ni(OH)2+2OH-2e-=NiO2+2H2O,正极:NiO2+2H2O+2e-=Ni(OH)2+2OH-,方法,练习,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方法与规律:看清楚“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电的过程应用电解池原理,返回,已知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关于铅蓄电
14、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SO42-(aq)=PbSO4(s)+2e-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Pb(s)+SO42-(aq),B,1找出两极放电的物质,负氧正还。2.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的在电极方程式两边添加H+、OH-、H2O,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3.电极反应是一种离子反应,遵循书写离子反应的所有规则(如“拆”、“平”);4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5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15、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小结: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的事项,1.(07年广东化学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H2O2eBO24H4e2H2OCH22H2eDO22H2O4e4OH,C,课堂检测,2.(09年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
16、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A,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17、e-=Li+B充电时,Li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D,4.(2009高考福建卷)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D,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阳离子,失e-,氧化反应,(2).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电化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常见普遍),金属原子,(1).金属腐蚀的本质:,
18、是指金属或合金跟接触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其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1.金属腐蚀,(3)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比较,(4)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以Fe为例),电极反应,负极,正极,总反应式,水膜酸性较强,水膜酸性很弱或中性,Fe-2e-=Fe2+,2H+2e-=H2,O2+2H2O+4e-=4OH-,Fe+2H+=Fe2+H2,2Fe+O2+2H2O=2Fe(OH)2,4Fe(OH)2+2H2O+O2=4Fe(OH)3,Fe2O3 nH2O,(铁锈),2.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使金属和周围物质隔离开来。如油漆、油脂等,电镀(Zn,Cr等易氧化形成致密的
19、氧化物薄膜)作保护层。,3.电化学保护法,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原电池反应将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或者利用电解池反应将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电解池的阴极而受到保护。,1、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将金属制成合金,增强抗腐蚀能力。,2.金属防护的几种重要方法,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钝化而受到保护,【特别提示】,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电解池阳极的腐蚀原电池负极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电解池的阴极保护法原电池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上述各情况下,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讨论与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复习 课件 电化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