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过各向同性介质及其界面所发生的现象.ppt
《光通过各向同性介质及其界面所发生的现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通过各向同性介质及其界面所发生的现象.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2 光的吸收,3 光的色散,4 光的散射,第 三 章 光通过各向同性介质 及其界面所发生的现象,1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1.1 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1.2 振幅反射(透射)比 相位跃变(相移),1.3(能流)反射率和透射率,1.4 布儒斯特定律,1.5 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态,1.6 全反射与隐失波(近场光学),1.7 受抑全反射(光子隧道效应),复习,第一章 几何光学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第二章 光波场的描述光是电磁波!,均匀介质中:,问题:单色平行光入射到无限大平面的交界处,折射光和反射光的状态?,入射光线 E1,光线:,已知:,求解
2、:,条件:,i1 i1,i2,从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和振幅关系通过电动力学求解可以导出菲涅耳公式,解决光在界面上的强度分配问题。,自然光入射,把电矢量分成两个分量。一个垂直于入射面(S分量),一个平行于入射面(P分量),如图。,1.1 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规定S分量的正方向为沿 y 轴正方向,P分量的正方向为与S分量和传播方向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定义右手坐标系:,定义:,反射振幅比:,透射振幅比:,菲涅耳给出在分界面O点,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振幅关系为:,(2)P分量的振幅反射比:,(1)S分量的振幅反射比:,(4)P分量的振幅透射比:,(3)S分量的振幅透射比:,一般取 为正,所以反射波和
3、折射波的两个分量的正负号与入射角和两介质的折射率有关。,1.2 振幅反射(透射)比 相位跃变(相移),1.外反射(n1 n2)(取n1=1.0,n2=1.5),P51 从图中可以看出:tp0,ts0 rs0 iB i1+i2=90,iB,iB,2.内反射(n2 n1),(取n1=1.5,n2=1.0),全反射临界角:,iB,ic,iB,ic,(1)外反射(n1 n2):,特例:垂直入射(入射角接近0),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矢量方向几乎相反。,存在相位跃变(半波损失),(2)内反射:(n1 n2),由图知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矢量 方向几乎相同。,无相位跃变(半波损失),特例:掠射(入射角接近90),
4、由图知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矢量 方向几乎相反。,外反射(n1 n2):,存在相位跃变(半波损失),结论:,半波损失(相位突变):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垂直入射或掠入射情况下,在界面上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经薄膜的上下两表面透射时:没有半波损失。,推广(任意角入射):,1.3(能流)反射率和透射率,设 分别表示入射、反射、折射光强,设 分别表示入射、反射、折射能流,由能量守恒,即,能流反射率:,能流透射率:,若入射的是自然光,则,正入射 时,R的值最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R逐渐增大;掠入射 时,入射光完全被反射。,当 时,,的名画Three Worlds(三个世界),远处的景物,入射角大,
5、以反射为主;,近处的入射角小,以透射为主.,当光束接近正入射时,P56:例3.1,这一结论在入射角不太大的范围内是适用的。,例如从空气到玻璃,n1=1.0,n2=1.5,当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其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成为部分偏振光。反射光的偏振化程度与入射角有关。,反射光(垂直入射面的振动较强),折射光(平行入射面的振动较强),“湖光山色”中的“湖光”是部分偏振光,是由于光经湖面反射的缘故。,1.4 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满足下式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光振动垂直于入射面:,称起偏角(布儒斯特角),布儒斯特定律,对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有不同的起偏角。,如从空气()入射到玻璃()时,起偏角
6、为:,P56 例3.2 当自然光以起偏角入射到折射率为1.5的玻璃上时,求折射光的偏振度。,解:自然光,以起偏角入射时,,对于一般的光学玻璃,反射光强只占入射光强的7.5%,大部分光发生透射。靠自然光在一块玻璃片上的反射来获得偏振光,强度太弱。而透射光的偏振度太低(8%)。,透射光的偏振度,玻片堆,常用玻片堆来增强反射线偏振光的强度和折射光的偏振度。,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都接近入射光的50%,反射光是线偏振光,折射光接近线偏振光。,画出下列各种情况下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动方向。,激光器中常采用布儒斯特窗,输出的激光是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S振动:损耗大于增益,不能形成激光输出。,1
7、.5 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态,反射和折射会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2)自然光入射时,反射光、折射光的偏振态见 P58表,(1)线偏振光入射时,反射光、折射光仍是线偏振光,但光矢量相对于入射面的方位要改变;,P58:例3.3 一束右旋圆偏振光正入射至一玻璃表面,试确定反射光的偏振态。,解:将右旋圆偏振光的振动分解为x方向的P分量和y方向的S分量。,S分量有相位跃变,反射光是左旋圆偏振光,1.6 全反射与隐失波(近场光学),在n1n2的情况下,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按几何光学,入射光全部被反射,没有折射光。,波动光学认为,在全反射时,有隐失波沿界面传播。,当 时,有:,折射角i2是个虚数。,波函数
8、表示沿x方向(界面)传播的简谐波,振幅随z指数减小。这种波称为隐失波。,讨论折射波的波函数:,只取负号部分,1.7 受抑全反射(光子隧道效应),1.朗伯(Lambert)定律,普通光的吸收遵守郎伯定律。设强度为I0的单色平行光进入均匀介质中一段距离x 后强度减为I,再通过一薄层dx 后,强度为I+dI(dI0)。实验表明:,除了真空,没有一种介质对电磁波是绝对透明的。吸收和散射都能使光的强度减弱。,吸收:光能被物质吸收转化为热能或化学能。,散射:光被介质中的不均匀物质散射到四面八方。,2 光的吸收,为吸收系数,单位长度上光强的吸收率。单位:m-1,普通光的吸收系数与光强无关,故(1)式是线性微
9、分方程。朗伯定律是光的吸收的线性规律。,由于激光的出现,光强大大增大,光和物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显示出来了。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吸收系数与光强I 有关,朗伯定律不再成立。,朗伯定律,物理意义:厚度等于 薄层可使光强减到1/e(约37%),变色眼镜也是非线性吸收现象。,比尔定律仅适用于物质分子的吸收本领不受邻近分子的影响的情况。当浓度很高时,比尔定律不成立。,2.比尔(Beer)定律:用于测定溶液的浓度C。实验证明,吸收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则,*3 光的吸收与波长的关系,(1)普遍吸收:若介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几乎相等,即吸收系数与波长无关,称为普遍吸收。,在可见光范围内,普遍吸收只改变光
10、强,不改变颜色。如水、空气、无色玻璃等。,(2)选择吸收:若物质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特别强烈,称为选择吸收。,在可见光范围内,选择吸收会使白光变为彩色光。物质呈颜色就是对可见光选择吸收的结果。,选择吸收是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例如,地球大气,对小于300nm的紫外线被臭氧强烈吸收,对大于300nm 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是透明的。在红外波段,在某些狭窄的波段内是透明的,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在光学仪器中的棱镜和透镜,由于选择吸收,紫外光谱仪中的棱镜应用石英制作;红外光谱仪中的棱镜应用氟化钙等晶体制作。,*4.吸收光谱,让具有连续光谱的光(白光)通过吸收物质后,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过 各向同性 介质 及其 界面 发生 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