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之第六章血液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之第六章血液检查.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实验室检查,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内容。2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3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及临床意义。4学会正确的采集和保存标本的方法。,预习案例,案例6-1:患者女性,39岁,于15年前起至今常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服几天抗生素后,不适减轻就上班,近年来感乏力,腰痛,多尿、夜尿增多。3天前,突然发热伴尿急、尿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在家休息,自服呋喃妥因,症状反而加重,出现柏油样大便,即来院急诊,体检:T38.6,P 102次/分,R22次/分,BP110/70mmHg。慢性病容,口腔有尿臭味,右下肢有两处瘀斑,肾区叩击痛阳性,余无明显异常。,预习案
2、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3.1109/L,血小板80109/L,岀血时间4分钟,凝血酶原时间16秒钟。尿常规:蛋白(+),白细胞32/高倍视野,比重1.010,大便隐血(+)。血肌酐500mol/L,血尿素氮25mmol/L,CO2结合力17.5mmol/L,血钾4.5mmol/L,血钙2.1mmol/L,血磷2.1mmol/L。患者情绪悲观。,1根据上述病例此病人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异常?2如何对异常的实验室结果进行评估?3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预习案例,第一节 血液检查,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二、血液一般检查三、止血、凝血的一般检验,案例评析
3、,主要内容,思考与训练,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参考值,(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二)白细胞计数(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四)血小板计数(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六)红细胞平均值参数(七)网织红细胞计数(八)红细胞沉降率,二、血液一般检查,(一)出血时间测定(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四)凝血酶时间测定,三、止血、凝血的一般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婴幼儿-足跟,成人-手指静脉采血应用最多成人-肘部(首选),腕部或踝部静脉,幼儿-颈外静脉 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常用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采集部位,(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
4、蛋白测定,(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指计算单位容积(每升)血液内所含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量。参考值 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4.05.5)10 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 12/L 110150g/L 新生儿(6.07.0)1012/L 170200g/L,(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RBC、Hb,相对增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出汗过多,绝对增多,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生理性: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临床意义,(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RBC、Hb,生理性:婴儿、儿童,妊娠中
5、晚期,老年人,病理性,1.急、慢性失血:上消化道出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不足:缺铁性贫血,临床意义,(二)白细胞计数,(二)白细胞计数(WBC)循环血液中测定单位体积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参考值 成年:(410)10 9/L 婴儿:(6个月至2岁)(1112)10 9/L 新生儿:(1520)10 9/L,(二)白细胞计数,WBCWBC 疟疾、病毒性感染、粒细胞缺乏症、肿瘤 放疗或化疗后,生理性:婴儿、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饱餐后、妊娠,病理性,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中毒病理性增多:白血病,(三)白细胞分类计数,计算血液标本中
6、每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细胞类型 绝对值(109/L)百分率(%)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 0.040.5 15 分叶核 27 5070嗜酸性粒细胞(E)0.05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00.1 01淋巴细胞(L)0.84 2040单核细胞(M)0.120.8 38,(三)白细胞分类计数,1.中性粒细胞(N),病理性增多,N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 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病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 分娩时也均可增高,N,病理性增多,异常性增多: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 胞大量增生,如白血病,病理性增
7、多,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或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三)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常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WBC伴明显核左移:感染严重 WBC伴核左移:感染极为严重核右移: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巨幼细胞贫血及应用抗肿瘤代谢的药物后,(三)白细胞分类计数,2.嗜酸性粒细胞(E),E,寄生虫病:最常见的因素,如蛔虫病、钩虫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 白血病恶性肿瘤:某些上皮性肿瘤如肺
8、癌 皮肤病:湿疹、银屑病,E,临床意义较小,见于伤寒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三)白细胞分类计数,3.嗜碱性粒细胞(B),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B,:急性过敏反应、应激反应 临床意义较小,(三)白细胞分类计数,4.淋巴细胞(L),L,生理性增多:出生后46天的婴儿至67岁的儿童,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L,: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三)白细胞分类计数,5.单核细胞(M),M,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儿童,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
9、白血病等,M,:一般无意义,(四)血小板计数,(四)血小板计数(PC或PLT)血小板计数是全血细胞计数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止血、凝血检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之一。参考值 成人:(100300)10 9/L,(四)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PLT,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临床意义,(五)血细胞比容测定,(五)血细胞比容测定(HCT)血细胞比容测定又称为红细胞压积(P
10、CV),是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的百分比。参考值 成人:男性 0.400.50(40%50%)女性 0.370.48(37%48%)新生儿 0.440.64(44%64%),(五)血细胞比容测定,HCT,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出汗;病理性严重呕吐等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HCT,:各种贫血,临床意义,(六)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六)红细胞平均值参数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全血中每升红细胞
11、中所含血红蛋白量,以g/L为单位。参考值 MCV 80100fl,MCH 2632pg,MCHC 320360g/L。,(六)红细胞平均值参数,贫血形态与分类 MCV(fl)MCH(pg)MCHC(g/L)病因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320360 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632 320360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320360 慢性感染、中毒等 如慢性炎症、尿毒症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6 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七)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成
12、熟红细胞的过渡细胞。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状态。网织红细胞百分率是评价红系造血有效性的最简单的方法;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更能准确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参考值 百分率:成人 0.5%1.5%新生儿 3%6%绝对值:(2484)10 9/L,(七)网织红细胞计数,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网织红细胞: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见于溶血性贫血等 网织红细胞: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观察贫血治疗的效果3骨髓移植效果观察,临床意义,(八)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参考值 魏氏(West
13、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1h 成年女性020mm/1h,(八)红细胞沉降率,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人及儿童等,2.病理性,1)各种炎症:临床上最常用血沉来观察结核病及 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2)组织损伤及坏死: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沉均增快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5)贫血: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增快,临床意义,皮肤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出血时间。参考值 测定器法:2.59.5分钟,超过10分钟为延长。临床意义:BT延长,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
14、管壁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其他:DIC、药物性出血 如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一)出血时间测定(BT),(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测定血浆凝固所需 的时间,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异常,是检测止 凝血功能最常用、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参考值 1凝血酶原时间1114s,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 2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即受检者PT正常人对照PT,参考值为0.851.15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即PTRISI,参考范围为0.81.2(ISI为国际灵敏度指数),(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临床意义: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和严
15、重肝 脏疾病、DIC、维生素K缺乏症等。缩短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增多症、口服 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参考值 3045s 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意义:1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2 APTT缩短 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
16、病。3肝素治疗的监护 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宜。,(四)凝血酶时间测定(TT),在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溶液,测定凝固时间即凝血酶时间。参考值 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 以上有临床意义。,(四)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临床意义 TT 延长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亢进,FDP增多,如 DIC 时。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如严重肝病、胰腺疾病及过敏性休克等。血循环中抗凝血酶(AT-)活性明显增强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监测。,案例评析,案例:患者女性,18岁,因
17、乏力,头晕,伴皮肤黏膜岀血半年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常感乏力,动则心慌气急,四肢皮肤经常出现“乌青块”,晨起刷牙时常有牙龈出血,月经量多,故来院求治。体检:神清,重度贫血貌。四肢内侧皮肤可见块状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91012/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2.9109/L,血小板24109/L,网织红细胞0.002。以上结果应考虑何种疾病?,案例评析,问题评析: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均减少,称为全血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中,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不肿大,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确诊仍需做骨髓穿刺检查。患者有贫血、出血的表现,贫血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有关,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思考与训练,1成人男性血红蛋白测定正常值为 A80100g/L B100120g/L C120160g/L D160200g/L E200240g/L2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贫血,思考与训练,3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原因是 A急性病毒感染 B急性化脓性感染 C急性中毒 D组织坏死 E再生障碍性贫血4下列哪种疾病出血时间正常 A过敏性紫癜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白血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