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ppt
《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理论,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2023/10/27,2,2023/10/27,内容提要,第1节 收益的内涵及发展第2节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基础第3节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原理与运用第4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第5节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第6节 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2023/10/27,会计理论第1章绪论,3,2023/10/27,第1节收益的内涵及其发展,1.1 收益1.2 全面收益1.3 收益观念的发展:经济增加值,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4,2023/10/27,1.1 收益,(一)收益的不同称谓盈利企业在当期
2、通过各种经营活动创造的净收益净收益产出扣除投入后的净额。盈利是净收益的一部分全面收益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的交易外,由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变动净收益是全面收益的一部分,4,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5,2023/10/27,5,2023/10/27,1.1 收益,(二)收益的经济学诠释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 20世纪初,欧文费雪资本与收益的性质精神收益、货币收益与实际收益1939年,约翰R.希克斯价值与资本收益是在保持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
3、的最大金额,且他在期末的财务状况保持得和期初一样完好,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6,2023/10/27,6,2023/10/27,1.1 收益,(三)收益的会计学观念收益是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是一定期间内企业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间的差额威廉A.佩顿和A.C.利特尔顿认为会计主要是作为计算剩余或余额,即成本(作为努力)和收入(作为成果)之间差额的一种方法而存在葛家澍等认为会计学收益要取决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正确配比 会计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的经营收益,也包括已实现的非经营利得和损失,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7,2023/10/27,7,2023/10/27,1.1 收益
4、,(四)经济学收益和会计学收益理念的比较经济学收益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加;会计学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经济学收益强调资本保全;会计学收益则更多关注名义上的财务资本保全 经济学收益能较完整地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学收益则较多地强调经营活动 经济学收益可从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来倒挤求得;会计学收益则主要基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 经济学收益要求考虑机会成本;会计学收益则更多考虑可计量的实际成本,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8,2023/10/27,8,2023/10/27,1.1 收益,(五)收益信息的价值可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创利能力可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
5、策 可引导债权人做出信贷决策 可作为企业税赋征缴的基础 有助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9,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9,2023/10/27,1.2 全面收益,(一)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的提出物价变动和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的迅猛发展,以会计学收益为核心的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受到批评财务指标受对外披露的限制太多容易导致管理当局行为短期化存在太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空间上市公司以利润操纵为主的各种财务丑闻不断 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改进业绩报告模式 1992年10月,ASB率先增加“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1997年6月,FASB要求企业增加第4张
6、表“全面收益表2001年以来,IASB对改进业绩报告的研究从未中止过,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0,2023/10/27,10,2023/10/27,1.2 全面收益,(二)全面收益所包含的内容定义在报告期内,由企业与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情形所产生的净资产变动构成内容不仅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不仅包括经营或贸易活动创造的收益,也包括投资、理财等其他活动的收益不仅包括持续经营活动的收益,还包括非持续经营活动的收益,如处置营业分部的损益等不仅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损益,还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关系的损益,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1,2023/10/27,11
7、,1.2 全面收益,(三)全面收益的计算由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构成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净收益收入费用已实现利得或损失全面收益净收益长期资产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税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税后)金融工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税后)养老金负债调整(税后)其他来自所有者之外的净资产变动,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2,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2,2023/10/27,1.3 收益观念的发展:经济增加值,(一)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提出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发出一些基础性的经济价值指标,如剩余收益和内含报酬率等,用于评价企业业绩在此基础上,后来人们设
8、计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指标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斯图尔特(Stern&Steward)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并在1993年9月财富杂志上完整地将其表述出来,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3,2023/10/27,13,2023/10/27,1.3 收益观念的发展:经济增加值,(二)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测算EVA是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 EVA=如果EVA为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反之,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EVA为零,说明企业创造的经营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收益,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
9、的确认与计量,14,2023/10/27,14,2023/10/27,1.3 收益观念的发展:经济增加值,(三)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运用EVA的优点相比传统的会计学收益而言,EVA能够较好地从结果上衡量企业所实现的财富增值,体现经济学收益的理念EVA在解决长期资本分配、资源配置、激励报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领域的问题时,有较好的效果EVA的缺点EVA侧重于财务战略,忽视了对战略过程的评价,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及其业绩评价,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5,2023/10/27,会计理论第1章绪论,15,2023/10/27,第2节收益确认与计
10、量的理论基础,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前提2.2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观念,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6,2023/10/27,16,2023/10/27,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前提,(一)资本保全的内涵(Capital Maintenance)指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通过经营活动使其期末资本和期初资本保持一样的完好资本保全原则认为原资本或期初资本必须得到保全,经济资源的耗费得到充分补偿后,超过期初资本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资本保全原则体现了经济学收益的基本理念,认为企业收益的计量应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从而为收益计量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点,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7,2023/1
11、0/27,17,2023/10/27,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前提,(二)两种资本保全观财务资本保全强调资本货币价值的保全实物资本保全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如重置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存货所需资本)在物价比较平稳时,财务资本与实物资本基本一致,财务资本保全可以使企业收益计量真实可靠,而又不致侵蚀资本。在物价显著变动时,财务资本与实物资本背离较严重,对资本保全观的选择便成为会计界争论的焦点,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8,2023/10/27,18,2023/10/27,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前提,(三)不同资本保全计量模式对收益的影响在计量方面,两种资本保全观都需借助货币来计量,可
12、选择名义货币(Nominal Money)或不变币值(Constant Money)作为计量单位一般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相结合,可衍生出多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财务资本保全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财务资本保全模式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实物资本保全模式现行成本/不变币值实物资本保全模式,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9,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19,2023/10/27,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观念,(一)按不同范围确认与计量收益的两种观念当期营业观着眼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强调收益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
13、当期的经营活动确认与计量的收益信息仅与当期正常的可控经营相关,从而与企业以前年度、以及其他企业的收益比较更有可比价值,也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和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总括收益观强调收益应反映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交易或事项的影响除正常经营活动创造的损益外,非经营业务损益、非正常项目损益、前期损益调整,均应被纳入当期收益,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0,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0,2023/10/27,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观念,(二)按不同时点确认与计量收益的两种观念经济交易观收益被看成是某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在收益确认过程中,只确认由于经济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资产
14、和负债价值的变动经济活动观收益被看成是某种经济活动或环境变化的结果,只要产生收益的经济活动或事实证据已经存在或发生,收益便可以得到确认,而不管是否发生了实际交易,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1,2023/10/27,会计理论第1章绪论,21,2023/10/27,第3节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原理与运用,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3.2 收益计量的基本模式3.3 收益计量原理的应用3.4 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2,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2,2023/10/27,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一)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
15、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会计年度收益(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年度相关)而发生的支出收益性支出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销售成本等支出资本性支出为取得多个会计年度的收益(即支出的效益与多个年度相关)而发生的支出资本性支出通常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的购置支出,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3,2023/10/27,23,2023/10/27,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二)遵循稳健性原则(Prudence)亦称为谨慎原则、审慎原则,指会计核算中,面对企业经营环境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所应采取的谨慎态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益、
16、低估负债或损失、夸大利润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应有如下重要观念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宁肯低估,不能高估;宁肯推迟确认,不宜提前确认对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宁肯高估,不能低估;宁肯提前确认,不宜推迟确认对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宁肯低估,不能高估;宁肯推迟确认,不能提前确认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予合理的确认,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4,2023/10/27,24,2023/10/27,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三)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是确认和计量收益要素的重要标准,指收入只有在已实现或可实现,并且已赚取的情况下才能确认通过交易,商品(或其他资产)或劳务已经转换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则收入已
17、实现当商品(或其他资产)或劳务不难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收取权时,则收入是可实现的收入已赚得,是指当企业实质性地完成了为享有收入所代表的利益而必须完成的行为时,则收入已经赚取,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5,2023/10/27,25,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四)遵循配比原则即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合,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入账,既不能推迟,亦不能提前,以便合理计算各期损益会计上的配比有两种表现形式按因果关系配比按时间配比,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6,2023/10/27,26,2023/10/27,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
18、本要求,(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为应计制原则指应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两个凡是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或付出有关款项,也应确认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了有关款项,也不能确认为本期收入或费用。,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7,2023/10/27,27,2023/10/27,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指会计要如实反映交易或事项的本来面目,其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过程就必须考虑该项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客观
19、现实,而不应仅仅根据它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外表来进行核算或反映,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8,2023/10/27,28,2023/10/27,3.2 收益计量的基本模式,(一)收入费用法也称交易法通过对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存在的事项进行分析,按照权责发生制,遵循收入实现和配比等会计原则,分别确认和计量各种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收益)”计算确定当期损益,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29,2023/10/27,29,2023/10/27,3.2 收益计量的基本模式,(二)资产负债法以特定会计期间的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增减变更为基础来计算当期收益资产负
20、债表法下收益的确认本期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在扣除与投资人的有关交易后的差额,即为该期间的收益“当期利润(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对投资人利润分配投资人追加投资”,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0,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0,2023/10/27,3.3 收益计量原理的应用,实务中企业按收入费用法计量当期收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方法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 利 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1,2023/10/27
21、,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1,2023/10/27,3.4 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理解要点会计计量的核心是资产和收益,但从两者的最终关系来看,收益计量大多从属于资产计量收入费用法下收益计量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都与资产计量有关。收入的创造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资产负债法下收益计量通过计量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来进行,而净资产为总资产与总负债之差,在会计计量中负债的计量比较简单和明确,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合同或法律条款确定负债的本息金额,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2,2023/10/27,会计理论第1章绪论,32,2023/10/27,第4节收入的确认与计
22、量,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4.2 收入确认的一般标准 4.3 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4.4 一般情况下收入的计量 4.5 特殊销售形式下的收入确认与计量 4.6 特殊劳务提供方式下的收入确认与计量,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3,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3,2023/10/27,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一)收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收益定义为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增加,但不包括与权益参与者出资有关的权益增加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23、)1985年,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财务报表的要素中,将全面收益被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净资产的变动,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4,2023/10/27,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4,2023/10/27,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二)收入的定义IASB主体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导致会计期间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不包括与权益参与者出资有关的权益增加FASB一个主体在其持续经营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生产或交付了商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其他活动而增加的资产,或因而清偿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 中
24、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5,2023/10/27,35,2023/10/27,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三)收入的特点是企业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经营活动中创造的,不是偶然得到的,一般会重复发生,非交易活动导致的资产价值增加不能视为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和代收利息等,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6,2023/10/27,会
25、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6,2023/10/27,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四)利得IASB对利得的定义是符合收益定义的,除收入以外的其他项目FASB认为利得是某一个体除来自营业收入或业主投入以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一切其它交易或事项与情况的净资产之增加(SFAC No.6)我国将利得包含在利润要素中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37,2023/10/27,37,2023/10/27,4.1 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和利得,(五)收入与利得收入是从企业持续的、主要经营活动中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理论 07 收益 的确 计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5699.html